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淬中华_大风【完结】(80)

  他急切地问道:“到底是什么事?”

  “大人,冯华送来的战报,远征军在鞍山驿击溃倭寇第三师团青冈敬公联队,歼敌一千一百多人。”亲兵队长一边说着,一边奉上战报。

  长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不满意地训斥着:“直接告诉我不就得了吗,喊得像叫魂似的!”也幸好是大捷的喜报,让他减少了许多的不快。

  接过战报,他看得心花怒放。近一年来,朝廷的大小官员几乎都走了倒霉字儿,革职下狱者不在少数,包括权倾一时的李中堂也被摘去顶戴花翎,褫去黄马褂撤职留用。一、二品大员中受到嘉奖赏赐的只怕是凤毛麟角。

  长顺洋洋自得地思忖着,对当初自己收编贺国光、冯华团练的决定颇为满意。不由得又想起远在吉林城的他那位娇滴滴、俏生生的五姨太,要不是当时她极力攒腾,自己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也别说,自从遇到冯华,长顺处处是吉星高照。开始时被各处土匪闹得焦头烂额,是贺国光、冯华为他平定了各路马贼;这两个人也很够意思,平时没少给他及他最宠爱的五姨太送礼;(贺国光走南闯北当然知道官场的内幕和腐败,这些礼物都是贺国光以他和冯华俩人的名义送出的。)当然他长顺也有所回报,收编了他们的团练,封了他们的官职,还给了一些枪支弹药,要说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即使是前一阵子仗打得非常激烈之时,长顺也是把义勇军作为东部防区的二线队伍,留在了摩天岭一线。这些事情恐怕是冯华事先所没有想到的,长顺的一番“好意”,却差一点儿辜负了义勇军壮士赴救国难的满腔热血。

  这次也是迫不得已,他才同意了刘坤一的调动。没有想到这冯华还真有两下子,先闹了个浪子山,又来了一个青苔峪,这会儿人们还没有从青苔峪的兴奋中恢复过来,他又弄出来个鞍山驿大捷来。

  想到这里,他忽然想起去年端午节,他与五姨太一起到龙首山慈云寺进香时卜的一卦,卦中给了他四句话:“紫微高照福禄康,贵人助力呈吉祥,白羊逢之必见喜,金猴遇之自辉煌。”今年恰是乙未羊年,明年是丙申猴年,应在了喜事临门,前程辉煌!不错,看来这冯华说不定就是助力的贵人,得好好笼络,也许后半世的飞黄腾达、荣华富贵都出在他的身上!

  心下越想越高兴,当下安排好给山海关和北京拍发电报等事宜后,转回屋中,乘着兴头,抱起娇柔慵懒的月仙姑娘,在她那娇艳欲滴的脸蛋上使劲儿地亲了起来。

  第一部关河梦断第31~40章

  第三十一章浴血牛庄城

  3月3日傍晚,经过两天的艰苦行军,二营终于在暮色苍茫之中抵达了牛庄城郊。

  暮云低垂,夜幕渐深。牛庄的方向火光冲天,将天幕映照得一片通红。爆炸的闪光已经清晰可见,轰轰隆隆的炮声犹如巨雷滚动,滞重沉闷而渐行渐远,一切都在表明牛庄的战事正到了节骨眼儿上。

  按照日军大本营的计划,牛庄战役是由第三师团配合第五师团完成,但由于在前期的海城战役中第三师团受到了较大的挫折,桂太郎中将从内心中还是想独得这份儿功劳,以期挽回一些面子。因此即使兵力稍显不足,他还是派出了有着“魔鬼”之称的大岛义昌少将指挥的第九混成旅团。这个旅团的战斗力相当的强,平壤战役就是他们首先攻进平壤城内的,但该旅团由于连续作战减员也很厉害,现在充其量也不过六千多人。

  大岛义昌是日军少壮派的代表,一向深得桂太郎的器重。他不但以勇猛凶悍著称,同时还嗜血如命,喜欢玩刀劈人头的游戏,被同僚们称为“魔鬼”。他屡屡对陆军第二军在旅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赞美不绝、津津乐道,曾几何时还在得意洋洋地幻想着攻破牛庄城后,作为占领者耀武扬威,烧杀掳掠的情景。他信誓旦旦,要亲手把牛庄变成第二个“旅顺”。

  本来按照历史的记载,2月28日,日军第三师团由海城分路进犯鞍山、牛庄,依克唐阿(海城战役时调至西线)败退辽阳,日军切断了牛庄与辽阳的联系。

  3月3日,日军兵临牛庄城下,清将魏光焘、李光久急忙率军由海城以西回援。3日夜间,日军从东、南两个方向逼近牛庄。

  3月4日凌晨,日军向牛庄发起攻击,在一整天的激战中,清军先后打退了日军的十余次进攻。4日黄昏,在日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下,日军攻入牛庄城内,经一昼夜激烈巷战,清军毙伤日军近四百人,自己也付出了伤亡高达三千人的代价,牛庄失守。

  可现时的情况却因冯华他们的到来,再次发生了改变。由于桂太郎中将和大岛义昌少将抢功心切,几乎所有的战斗进程都比历史的记载提前了一天。当李九杲率领二营到达牛庄城郊时,正是日军突破牛庄东城防线,攻入牛庄城里的那一紧要关头……

  战斗从凌晨开始已经进行了一整天,攻守双方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只是守城的清军在日军优势炮火的攻击下伤亡更惨重一些。

  黄昏时分,日军对牛庄城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在三十门大炮的火力支援下,鬼子的攻势就如涨潮的海水,一浪高过一浪。火光闪闪,炮声隆隆,城墙上不时地升起一炷炷浓烟,许多城砖被炮火炸得粉碎,成了虚软的齑粉状,大地也在爆炸声中不停地颤抖。守城的士兵们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视死如归,前面的倒下去,后面马上就有人顶上来。魏光焘和李光久等人眼见形势危急,也冒着弹雨亲自登上城墙指挥抵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