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_岳南【完结】(30)

  关于甲的编制,按甲片特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扎甲。如杨家湾陶俑所示,系由共排至五排长方形甲片制成。其中屯排甲的扎甲特别长,至少为20一3O厘米,防护部位仅限于胸背,故此种甲还比较原始;四五排甲是在前一种基础上发展而成,防护部位扩大,身甲下延至腰下,肩仁加有披膊,其腰下和披肩均为活动编缀。第二类为鱼鳞甲。主要由中小型甲片编成,精工细作,防护能力更强。这类甲在杨家湾汉墓中仅出一例,说明此种甲可能只有将领才有。刘胜墓所出,比杨家湾的更精细,是这种甲的代表。以上甲制反映出西汉时期甲片由大型向中小型变化,由扎甲向精密鱼鳞甲过渡,由仅仅保护上体进而扩大到保护其他部位的发展趋势。

  随着战争的需要和进攻性钢铁兵器的发展,对恺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且从着装角度要求,不仅要坚固合体,还要整齐划一,这些要求对恺甲的改进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正因为如此,西汉时期恺甲生产技术逐渐达到了成熟阶段。从出土的同类甲片看,无论形状、尺寸、穿孔部位都比较一致。生产一领恺甲,所用甲片大小相差不大,这表明恺甲生产已向规格化、标准化发展。

  东汉时,恺甲又有了新的发展。就防护部位而言,除西汉已有的身甲、披膊外,护头的兜黎、护颈的盆领、护腿的腿裙等都已出现,进一步强化了防护效能。制甲材料,也由西汉的块炼铁发展到东汉的百炼钢。东汉陈琳在《武库赋》一文说:“恺则东胡胭巩,百炼精刚”,就是恺为百炼钢制品的生动写照。

  魏晋南北朝时,甲制进一步发展,种类也随之增多。诸葛亮曾有《作钢恺教》流传后世,文中有“较作部皆作五折钢恺、十折矛,以给之”的句子,这说明当时以炒钢为原料制甲比较普遍。而甲的种类,从曹植《上先帝赐臣恺表》可知,当时有黑光恺、明光恺、两当恺、环锁恺、马恺五种。据研究者分析,黑光恺可能是本色铁恺,即汉代所谓“玄甲”,其他几种属新式恺。这后四种虽然在当时还不普遍,但自此始,逐渐成为两晋南北朝流行的主要装备。

  唐代,甲的种类已达到了十三种,据《唐六典》记载:“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日乌锤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日皮甲,十有一日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可见甲的种类和形式已蔚为壮观了。

  到宋代,在继承唐代甲胃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较完整的系列。《武经总要》载仁宗时期的五种甲制,每种包括头黎、顿项、披膊、身甲、腿裙、鹊尾等六部分。以步人甲为例,头黎为覆钵状,上插长缨,下缀顿项;身甲和甲裙,由十二排甲片缀成,胸背甲从肩上系连,腰腹甲从背后系连;甲身上缀披膊,两片披膊在背后连成一体,用带系结颈下,膝裙下面接两片吊腿。从文献记载中还可得知,当时甲分长短三等,以人的身材大小给之。政和兰年(1113年),姚古上奏更定军器,规定此前每甲二副拆作三副,说明北宋晚期甲制已出现了轻型化趋势。但到南宋时,面对重装骑兵的女真族军队,又恢复推行重甲制。如张俊造甲,“凡黎甲一副,率重四十有九斤”,军器所造甲,“全装四十五至五十斤止”,可见当时推行的是全装重甲。乾道三年(1167年)王琪进三色甲,有枪手甲、弓箭手甲和弩手甲,表明当时已由北宋步骑两种甲制发展成四种,正如《宋史·兵十一》所言。“甲之武,有四等”。

  明代甲胃种类较之宋代又有增多,且形制完备。仅头盔,见于《明会典》的就有二十七种之多,其中钢铁盔占多数。至于明代的甲,名目就更加繁多了,如红漆齐腰甲、水磨齐腰甲、水磨柳叶钢甲、水银摩擎长身甲、鱼鳞叶明甲、匙头叶明甲、反动抹金甲等。从甲的长度来说,有长短两类。从甲的构成来说,上身有胸背甲、腰圈、臂缚、腕甲等;长甲下身还有甲裙、甲裤和甲靴,可见防护部位比过去又有所扩大。其中将领所用铁甲,甲片多呈“山”字形或鱼鳞形;士兵铁甲,多为钢丝编缀的连环锁子甲,既轻巧又坚固。此外,明代还有棉甲、绢甲、藤甲,前两种以棉布或丝绸为甲面,在上面钉缀甲片;后一种以藤浸晒后编成,主要在南方使用。

  清代甲胃,与明代有所不同。《清会典》载头盔十三种,甲制七种,均以铁制为主,其次者,胃有铜、皮、棉,甲有棉、绢。清亲王贵族均着铁甲,以绸缎为表里,中敷铁叶,外部钉以金或银或铜的钉子。一般军官和士兵,均着棉甲,以绸表布里,中敷棉,外布白铜钉。自清中叶以后,由于火器的广泛使用,甲胃被迫退出战争舞台,成为一种演习校阅的装饰性装备。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可知,象岗山古墓西耳室发现的这副恺甲,自然属子汉代的器物。至于此甲的甲制属于什么形体,由于恺甲的四周粘附许多残乱零碎的漆皮和丝织物,使恺甲模糊不清,一时尚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不过从现场稍作清理得知,此件铁恺甲整体纵向卷曲呈筒状,南北向,领口朝南,底缘向北,甲体自右后身侧边起始向外卷绕两周半,放置向上的一面为恺甲之前身右侧、从周围残存的器物遗痕判断,这副恺甲人葬时是外裹草席置于墓中的,如此珍贵的器物用一张草席包裹就匆匆掩埋于地下,不知当时主持殡葬的人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由于当初包扎不善,加之长期受墓中阴暗潮湿等不利环境影响,恺甲的甲片锈蚀得极为严重,有些编连部位松动断裂,致使局部甲片散乱开来。面对此情,白荣金根据满城汉墓出土铁恺甲的经验,提出了用两块薄铁板自两侧插入,然后将恺甲整体托出的提取方法。这个方案得到考古队领导人以及众多队员的认可,铁恺甲很快被整体取出了墓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