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霸秦_嬴无敌【完结】(309)

  不过,若要想一口吃掉一万五千地精锐魏军,以无敌手中的兵力而言实在是太过冒险。==虽然戎狄部族的士兵在骑术和武勇方面和老秦子弟相差无二,但若要正面硬碰硬的作战,必然将要面对大梁三万余守军的迎头痛击。而突袭作战也不可能一役便将这些精锐全数歼灭。因此无敌此次的作战计划是将结寨城外和大梁城形成犄角之势互为屏障的援军赶入城内。

  为此,无敌特别命营中的匠师采伐粗大毛竹,造出了在这个时代无异于“大杀器”的火龙炮!无光。

  四千秦军分为四队,驾着百余部投石机车悄然上路,而余下八千秦军驱赶着进万匹战马悄然向大梁城外的万余援军大营摸去。

  由于此次魏军来地仓促,一万五千余人的军旅并未携带足够的营帐和营造兵,因此目前居于城东的木寨并未修建完毕。古时军旅的行营分类繁多,各种兵书当中都有对营寨搭建的观点和讲解。而在冷兵器战术战略尚未勃发的战国时代,对营寨的搭建还未有汉代、三国、唐宋元明那般讲究。魏军行进之时结营多是以战车或运载物资的车辆圈在营外,内里搭建帐幕休憩。而防御工事则是砍伐树木,绕营困扎成栅便算完备。

  四更时分。四千“看门”秦军各就各位,八千主攻援军木寨的秦军摸至魏军木寨前两里处停下脚步。魏军托大且战国时代地战争形态并不凸显夜袭之威,因此营寨周围只有稀稀落落的游动岗哨,并未放出探马斥候和暗哨,使得秦军可以摸至近前。

  五更初刻,两百名秦军士兵人手一坛浊油在冲锋阵前倒出两百条油线,而后便有军士取出松脂香棒吹着点燃火把,将这两百道火线瞬时点燃。四千秦军骑兵分为四纵。沿着火线向魏军大营发起冲锋,骑兵们手持火把顺着火线疾驰。只需手中的火把往地上火线一划便燃。

  黎明前,大地之上最是黑暗!

  地平线上,突然亮起火光好似四条游龙一般的火蛇,这凶猛地火蛇突然窜出不说,隆隆马蹄之声竟是震耳欲聋。还未待魏军的斥候回过神来,便见黑夜之中无数骑兵手持着火把正向着营寨发起冲锋!

  两里之地,迅驰而至。魏军也算训练有素,遭遇敌袭之下只不过愣了不到二十息时间才敲响警号,但此时秦军骑兵早已突进至了寨前。只听一声低咆,奔至寨前的骑兵左右一分环寨而走,而他们手上的火把则似流星一般抛入寨中。^^首发.君-子-堂^^当然,仅仅丢些火把显然是不够的,火把抛出之后士兵接着便取出马鞍挂兜里一个个栓着草绳的小陶罐,打着旋儿向魏军的木栅和营栏抛去。

  与此同时,当魏军营寨的火光升起只是,负责看守大梁四门地四千秦军也发动起了工事。原本伪装在离城三里之外地投石车部队立即顺着同往大梁的通衢大道策马狂奔,不过半刻时间便已奔至大梁城下千步之处,也就在梁城守军还在诧异为何援军营寨冒起火光只时。城门外再次出现地那些数日前用飞火流星袭城的奇怪敌军立时让守军肝胆俱裂,夺路而逃。

  还是老套路,在离城千步之地。数十辆投石车一字排开,一声令下便听“嘿哈”之声暴起,数十枚飞火流行再次从城下升起,向城门奔来!

  中国古代的城市多是城坚郭厚地四方形城池,春秋战国时期的筑城风格多为四方城池,且只有极少数护城河直通江河的城池才会多加开水门。因此,一旦城市被包围,敌军攻城之时主攻的对象多是城门而非城墙。开的城门越少,越是利于城市防守,所以古代城池多为四门设计。四门设计的好处是便于防守,而弊处却是只能被动防守:一旦被人堵住城门,便无法出城与敌接战,只能将被动等着敌军发动城池攻坚战。

  而且,只要方法得当,只需要极少数兵力便可扼守住城门,使城内守军无法出战。

  不过一刻时间,大梁城除掉东门之外的三面城门皆已成为一片火海。虽然早前的那次突袭使得大梁人见识道了火攻地厉害。可秦军的猛火油弹却是完全无法防范和抵御地,甚至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无敌敞开了供应猛火油弹,军士们只要在距离城门千步地地方无脑输出,将城门以及前后左右方圆千步之内化作一片火海即可。

  相比大梁城而言,针对魏军营寨的攻略要复杂得多。

  魏军的木栅营寨不比城池,扼守营门也无法控制魏军自行破寨而出,因此在第一轮四千骑兵用火油罐将魏军营寨的木栅点燃之后,后续远程部队也迅速的跟进,但也在这时。被熊熊烈火点燃的营寨栏门也在一声轰然巨响中由外向内倒塌,一队大约近千的魏军骑兵虽然衣衫不整,兵甲不齐,却也睁着血红的怒目呼啸着从营内冲杀出来。

  魏军骑兵冲出营寨之后第一时间便发现了千步之外正在安装调试投石车地秦军阵列。一声咆哮之后,一名持着魏军战旗的将领率先挥舞着残旗给身后的士兵指明了方向,顿时数以百千计的魏军蜂拥着奔出营寨,犹如浪潮一般秦军本阵发起了冲锋。

  “弓弩手!预备!火龙炮!阵前准备!”一声爆喝,一千两百名强弩手列阵以待,而四百名火龙炮手则列阵在第一线。两百具火龙炮迅速阵前交错展开,由炮手打开炮身上注入口向内加注猛火油。这种火龙炮正是将粗大毛竹的竹节打通,装上活塞推杆和铜制喷嘴后制成的发射具。可以将猛火油喷射进十丈远。每具火龙炮由四人操作。两名持刀盾的士兵作为炮架和护卫,两名背负油囊的炮手负责装填和发射。每名炮手身上分别负有五个十五斤重的轻质猛火油囊,因此每具火龙炮的发射基数是十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