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霸秦_嬴无敌【完结】(390)

  当即,老白龙便倚老卖老,向无敌打开了话匣子。话说县的孟西白老三族,向来被秦国公室当作“国人”对待,其地位本来就与依附隶农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普通的自由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白族的最特殊之处在于,在孟西白三族中,惟有白族是世代耕作太子封地!

  所谓太子封地,也是秦国在春秋时期的传统做法,一旦当朝太子的身份地位明确,无论其年长年幼,都有一块储君封地。这种封地与权臣世族的封地不同,首先农家庶民是无权来耕作宗室封地的,因此白氏家族被即便耕作太子封地,也依然是显赫的“国人”身份;二则,历代的太子对封地民众只有象征性的治权,却没有实际指使封地民众的权利。

  也就是说,这块白氏耕作的太子封地既不象世族的领地那般由太子来直接治理,也不似普通的国土那样归郡县官府治理,太子府向县封地派出的常住官吏只有一个,而且不管民治,只管督导农耕和收缴赋税。三则,太子封地享有许多农人不可企及的特权。最简单的一点,若逢天旱,百里渠的渠水便要首先保证太子封地的农田浇灌。如果县令执行不力,或有与封地抢水之类的仕发生,封地的常住官吏就会立即上报太子府,给予严厉惩治。

  但是,无敌在河西搞出田亩新制之后,对享受着如此特权的白氏族人自然影响不大,可领地里那些实际干活的戎狄附民和佃农、隶农却是心眼活泛了起来。不到两个月,太子封地内的领民便跑了一半以上,而缺少劳力耕作的太子封地,产量便不能保证了。或许太子封地丰收与否对无敌或儿子不败来说算不上一件大事,可对白氏族人来说这却是天大的事。

  一来白氏历代耕作太子封地,年年的税赋都是县各地之首,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而来信奉巫卜之术的白氏族人也认为,太子封地的丰收与否也事关国运,若是太子封地不丰收了,只怕秦国的国运便会不妙。

  另外,公室贵族必须对国家有大功方能封爵封地,不能仅凭贵族身份享有封地。而河西田亩新制推出以后是人都知道是个好法令,也大有向秦中发展的趋势,若是日后果真在秦中推行,太子的封地万一要是被取消了,白氏族作为太子封地所享有的特权也将随之烟消云散。所以白龙心里很是不爽,觉得这新法令犹如一只野猫一般,时时刻刻都在撩拨着那些佃户隶农的新,透出一股斜乎劲儿。眼看着太子封地里逃民逃户的人越来越多,并且田地也因为却了人伺候而显出减产的迹象,觉得事关重大的老白龙只得硬起头皮来栎阳参加这次堂会,想要找出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白龙徐徐将自己的想法和眼前面对的困难说出之后,无敌便笑道:“老族长可是想要本公给出一个决绝的办法?”

  第一部 陇西烽烟 卷八 征伐四野-卷十 巴蜀之战 【第197章】 太子不败

  县的太子封地固然是一个作为丰收与否的标杆存在,可太子封地的赋税向来都是两成,并且灾年减半,丰年也不加。而秦中秦西各家世族封地也都是两成至一成半的赋税,并且每年各家都是有这样那样的借口或少交或缓缴,因此整个秦中秦西加起来所缴纳的米粮还不如只占秦国三分之一不到的秦东多,而秦国之所以能和魏国硬抗这些年,完全是靠实施初租禾法的秦东和国君直领封地的赋税在苦苦支持。

  这是秦国的现状,人人都心知肚明的现状,现在国君当面挑开了这个疮疤,叫这些多少还有些廉耻心的老世族们如何不脸红。

  也就在老白龙满面羞愧,不知道怎么说好的时候,无敌却是起身道:“今日,借着这个机会,本公将正式知会各家老世族。大秦有祖制、有国法,本公变法不会违了祖制,各家世族也不能因为祖制而违了国法。秦中秦西多年来或因天灾、或因人祸、拖欠了几多国府的赋税,想必各家都心里有数,本公先把丑话说在前头,从今日起各家老世族积年欠下的赋税一笔勾销。但也从今日起,谁家胆敢再拖欠赋税,本公将以国法治罪。拖欠多少赋税,本公便收回多少封地。老世族派出子弟为我老秦流血征战,论功封地是体念老世族的情分,而老世族们向国府上交赋税就是本分,若是年景不好,大荒大灾国府自然要体谅,可要是故意寻衅缓缴、迟缴、甚至是拖延不缴,国府便要将封地收回,给那些能够交上赋税的农户去耕作!申先生,宣书!”

  申不害当即从袖中摸出一卷简牍大声宣读起来,其中的内容正是无敌这条新法。

  无敌这条法令当真可谓是合情合理,给你封地是因为你立了功,所以这是国家对功臣的情分。拿了封地。向国府缴纳相应的赋税,这便是你作为臣子的本分了。可就是因为类如县白氏这样的宗室贵戚存在,自诩耕作的是太子封地,变成了强族豪族,年景好、心情好便给你交赋税,年景不好或是心气不顺。就可以找出这样那样的借口让你碍于情面主动给他减轻赋税。所以,想要惩治这些老世族,就得温吞水煮青蛙,无敌绝不会效仿卫鞅那样一上来就搞什么收回世族封地、解放所有奴隶的昏招、错招,他要一步一步地逼着这些老世族们从封建奴隶制社会向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前进!

  因此,无敌的第一步就是逼迫老世族们重视奴隶。

  河西变法,凡是能够达到河西的都会被官府承认为“流民”,也就是说不管你原来是普通的附庸族民还是奴隶、隶工、隶农,只要有本事逃到河西便是自由民了。秦中秦西的逃民为何能如此亡命。还是不无敌暗中使的手脚,派出了无数奸细对老民进行煽动和教唆。于是,秦中秦西地农奴们就知道了如果能够跑去河西。便可以做自由民,分到自己的田亩和土地,甚至官府还会借给种子、耕牛,这比起在世族的封地里吃不饱穿不暖的混日子等死岂非更有奔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