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随身带着星际争霸_暴兵对A【完结】(558)

  牌面上的“JOKER”在笑,笑的很肆意。

  座椅上的男子却是非常平静,面部表情古井无波,十指交叉在胸前,绿莹莹的双瞳笔直落在窗外躁动不休的红巨星上。

  ……

  星盟边疆,距离苏鲁帝国国境线20光年处,迪拉尔恒星系统。

  该恒星系统中央是一颗刚刚走完主序星阶段,即将步入晚年,正在一点点向外抛洒着气态外壳的年轻红巨星,在其外围,有6颗大小不同的行星绕行。

  迪拉尔恒星系统第4行星“拉克西丝”有着三颗卫星,排行第二的“克里斯蒂尔”不论是大小,还是质量、体型、元素分布,都跟人类文明发源地——太阳系地球的卫星月球相似。

  “拉克西丝”是一颗沙漠行星,距离“迪拉尔”十分遥远,昼夜温差极大,地心引力亦太强,并不适宜改造成居住行星。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制约因素,这里因为靠近苏鲁帝国边境线,又与据点势力之一哈林顿·哈里斯将军的地盘相隔不远,若是在此建造定居点,安全方面有很大的隐患。

  迪拉尔恒星系统与哈林顿·哈里斯掌控的穆巴拉克恒星系统中间还夹着一个阿亚洛斯-科普林-斯兰达尔无人区(由阿亚洛斯、科普林、斯兰达尔三个无人恒星系统构成的,分开据点势力与星盟实际控制区的隔离带),靠近星盟的一侧星空布置有不少有人、无人侦查岗哨,且受星盟操纵的“阿波罗”、“黑珍珠”、“眼镜蛇”等大型海贼团频频出没,总体来说,安全系数低是低了些,却还没到星盟、菲尼克斯帝国、银鹰团大举屯兵的“索卡纳达防线”那样的紧张态势。

  在这样的情势下,迪拉尔恒星系统作为一个半军事缓冲区,用来定居是肯定不适宜的,矿产资源方面,没有零素,只一些普通的锰、钛、稀土、铂等,若是在此建造矿场,必然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还要分兵守护,浪费星盟本就捉襟见肘的宝贵兵力。

  因此,在权衡一番利弊后,政府高层决议同过了一份商业法案,以竞标的形势向星盟境内各大、中企业、财团出租迪拉尔恒星系统的使用权。允许得标者在租用期限内对迪拉尔恒星系统行使驻军、开发、使用、建造各项设施等权利。当然,得标企业若是从事矿物开采制冶方面的买卖,必须还要向相关机构提交资质申请,并通过一次性买断、销售分成、股权分割等方法从政府手中获取开采权。

  最终,经过激烈的竞价,迪拉尔恒星系统被“启明星”药业集团拍下,用以进行各种药品研究,生物实验,生产制造等企业活动。

  “启明星”药业集团在星盟境内,按照其在同类药品行业占据的市场份额来看,介于中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

  有句老话说的好,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还有一句话说的更好,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在这个文明快速发展,科技大爆发的年代,要想在同类行业中取得技术优势,挖墙脚、派间谍、下套子……诸如此类的阴损行为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尤其是在星盟这种经济型国家内,商场如战场,“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乃永恒不变真理。像“启明星”这类从事药品研发、制造的企业,若是真的遵从星盟法律,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那它们一辈子别想做大,做强,做出花样,甚至于作死!

  在200多年以前,欧美国家的一些大型医药公司都知道去发展中国家进行活体实验、试药,甚至于人为扩散某种病毒,以达到研究、盈利等目的,更别说现在了。

  星盟顶尖的医药企业,哪一个没有专属恒星系统?哪一个没有私军?类似这种行为,对外,美其名曰快捷方便、易管理、研究-生产一体化,还为星盟增加了就业岗位、税收、间接扩充了国家军力(星盟宪法规定,紧急事态下,政府有权征用地方企业的私有武装),实际上呢?不过是他们用来遮掩罪恶行径的借口。

  在整个恒星系统都为企业掌控的环境下,要进行点骇人听闻的研究(比方说人体实验、基因调制),媒体、政府司法部门是很难获得有效证据的。平心而论,这类事残酷归残酷,却实实在在推动了人类医疗水平的发展,并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科技优势。

  “启明星”的高层很清楚,如果一直在星盟政府的眼皮子底下从事生产研究,难免缚手缚脚,而且,万一爆出点什么丑闻,企业或许会一蹶不振,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因此,为了企业发展壮大,哪怕迪拉尔恒星系统的租价十分昂贵,董事会亦不惜重金,从诸多竞争对手手中夺得迪拉尔恒星系统的使用权。然而,“启明星”的高层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拍下迪拉尔恒星系统的使用权后不久,便因为竞争对手的恶意破坏,致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以致资金链断裂。

  为了照顾大局,稳住数十年基业,董事会不得不做出暂缓“迪拉尔开发”计划的决定,将资金优先投入到一种可以填补市场空白的药品研发上。

  当然,对迪拉尔恒星系统的全面开发被临时叫停,可总不能空着这么一块“地皮”不用吧,那多可惜。经过企业高层研究、论证,并提请董事会批准后,“启明星”将部分不甚重要的人造器官生产线及相关研发部门搬迁至“拉克西丝”第二卫星“克里斯蒂尔”上,一来可为日后对迪拉尔恒星系统的全面开发打前站,二来也可偷偷摸摸搞点争议研究。

  历经近一年的紧张施工,终于在“克里斯蒂尔”上建起一栋不小规模的医药工业园区,当然,因为地理环境所致,该工业园区的大部分建筑、设备都位于地下。

  太空中只修建了一座小型的补给港,以及空基科研站。前者是为“启明星”雇佣的一支具有88艘大小战舰的小型佣兵组织提供资源补给、维修、泊靠等服务的小型空间站,而后者,是为相关科研单位提供太空失重、强辐射等特殊实验环境的天基设施。

  之所以不像“洛基亚”那样建造集补给、维修、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空间站,一来与“克里斯蒂尔”的地理位置有关。二来,大型空间站可不是什么地面建筑,要顾及的方面很多,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够建成的,况且,相比地下建筑,少了天然掩体,天基设施更加危险、脆弱。

  “克里斯蒂尔”的工业园区是用来从事生产、研发等行为的设施,并非“洛基亚”那样的服务型星港。因此,除一些船舶制造业、特殊冶金产业、种植园外,鲜少有企业将生产线建设在太空中。

  其实将工业园区建立在行星上还有另一个好处,像“克里斯蒂尔”这样没有大气层存在的宇宙环境,可以依托陆地,打造稳固的防御阵线,其防守难度比大型空间站要低许多。

  因为“克里斯蒂尔”的工业园区职能比较单一,生产设备亦非什么尖端科技,所以,守护该恒星系统的武装单位并不多,除那支由88艘大小战舰组成的佣兵舰队外,只有极少数的天基防御平台,以及围绕在工业园区四周的火力防御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