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纵横江海_拖拉【完结】(93)

  四分区的形势大大缓和,但潜伏在伪军中的汤景延部有暴露的危险。原来汤景延下面的一个排长被海门特工站站长同化,一意孤行不听忠告,被汤景延秘密处决,引起了姜颂平的怀疑。汤景延被迫开往南通集训。粟裕得悉汤景延处境险恶后,发电报给陶勇,让他安排汤景延回归。

  中秋节过后,接替严昌荣同志职务的张云龙带妻子严敏来到龙岗与粟裕会合。张云龙是福建人,军部特务团参谋长,参加过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皖南事变”中他带三百多人硬生生从顽军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是一名很优秀的指挥员。

  九月十九日,粟裕离开龙岗,队伍回去比来时多了楚青、张云龙夫妇,作家沈西蒙,九分校学无线电通讯的沈大卫。

  那天下午六点他们坐船出发,他们计划到达金沟宿营,但由于逆风,船行极慢,他们天黑才到了刘家尖。第二天黎明船向闵家桥前行。时远处有鸡啼,天上月亮斜挂。未几,天光破晓,霞光万道,晓风吹拂。只见湖水碧绿,垂柳轻扬,牛车几座、茅屋数户从船边直奔过去。

  进入高邮湖后,船从湖边行驶。沿途船从村子上面通过,从树梢旁驰过。

  原来一九三八年六月日军侵占开封后,国民党军事前不动员人民迁移就在开封以西的###县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以阻敌西进。不仅当年豫东、皖北数百万人民遭受空前浩劫,生命财产荡然无存,而且黄河水通过运河灌入淮河、长江,使淮河、长江下游水位高涨。现在每年一到夏秋地节河水暴涨,淮河两岸及洪泽湖、高邮湖边许多村庄、土地就淹没水中,分不清哪是湖面哪是村庄。

  一面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另一面是百姓受灾的现实,军人们无心欣赏风景,都关注受灾的百姓,忧心如焚。

  严振衡即景生情,出口吟道:“荷叶田田托银珠,菱盘团团挂玲珑。素帆片片随波逐,浮生冥冥叹若何?!”

  秦叔瑾灵感也爆发:“风吹茭白似水浪,波逐水草如云扬。树绕茅屋碧水中,顺风帆船逆流撞。”

  看到因为洪水被迫搬迁的百姓,秦叔瑾吟道:“湖水渐涨高堤面,波涛汹涌无力挡。守堤农夫数千百,扶老携幼搬家当。”“一夜东风水平岸,屋顶树梢水中数。波涛击堤东风紧,农夫恨天又叫苦。”

  粟裕与楚青坐在另一只船上,静静地听他们吟咏酬唱。在这特殊的环境里,这些年青的军人恢复他们本来的儒雅气质。如果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这些军人的生活该是何等风雅!

  九月二十二日,在唐家圩。严振衡先行侦察敌情,其余的人靠岸休息,在柳树浓阴下散步、聊天、下棋。第二天下午开始出发,离开高邮湖进到运河。

  九月二十四日天忽然下起雨来,粟裕和大家的衣服全被淋湿了,但粟裕没有因此改变日期。到十八旅五十二团驻地吃过晚饭后,他带头钻进了一条只容四人坐的小船,冒着风雨行军。张云龙,严敏,王重、严振衡、秦叔瑾一只船,沈大卫和电台人员一只船。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3

  雨点子“噼噼啪啪”打着水面,打湿了沈大卫的军衣,船内开始出现积水。几个人好像不是在一只船上,而是挤在一只水盆里,大家都动弹不得,直挺挺地挨着密密雨水的浇泼。

  没有月亮,天特别黑。十几只船沿运河边划着。

  “后面的船跟上!”“在哪里?”“喂,在这里!”

  沈大卫是第一次与粟裕出行。这个时候尽管是在夏天,沈大卫也冷得牙齿打架,浑身麻木,实在难受。骤然之间,从不远的敌据点处,探照灯亮起了一道道的白光,白光闪闪地从沈大卫眼前掠过后,敌人又打枪又打炮,炮弹在沈大卫船后的江面上“轰轰”地爆炸。

  沈大卫的心悬了起来:“这怎么办呢?粟司令的那条小船还在后面,会不会发生什么危险!”

  沈大卫极为紧张,稍稍移动着身子,但小船立刻剧烈地摇晃。

  这时沈大卫身旁的一位战友发觉他受惊了,但轻声对他说:“我们有粟司令坐镇,你放心……”

  话音未落,粟裕坐的小船就赶上来了。沈大卫放下心来。

  二十五日雨下了一天,大家在距敌人据点车桥很近的顾家庄住下来。粟裕一住下就出去找村内的贫雇农、找保甲长谈话,还找地主,跑生意做买卖的人了解车桥的情况。

  粟裕衣着简朴,平易近人,从周围水荡、田地和老百姓生活谈起,问到捕鱼、割苇子、跑生意的行情,再问到四面八方的水路、旱路怎么走,鬼子伪军下不下乡,周围据点有多少鬼子、伪军,车桥、泾口、曹甸一带买卖好不好做等等,问得很随便,答的人也没有什么拘束。

  二十六日,经唐家弯、严家大桥,过汪洋湖到团庄,十八旅长刘先胜和七团的彭德清迎接粟裕。彭德清向粟裕汇报了严昌荣牺牲的详细经过。

  原来四月初严昌荣奉命带领七团跳出“清乡圈”后,他在兴化、盐城之间,不断发动对伪军刘湘图、赵军山等部的进攻,使其不能向四分区增兵。七团先后攻克兴化钓鱼庙、大邹庄、古殿堡、草堰、戴家窑等日伪据点,九月七日,七团又奉令攻打兴化县的唐子镇。该镇四面环水,防御工事坚固,还有重兵把守,易守难攻。战斗打响后,敌人火力很猛,我出击船只屡被击沉,难以登岸。为牵制敌人火力,掩护部队冲击,严团长身先士卒来到炮班,亲自用掷弹筒向敌人发起猛攻。他打了一发又一发,但在他说“再打一发!”时,掷弹筒意外爆炸了,严昌荣团长不幸牺牲,时年二十九岁,彭德清政委头部也负了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