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末皇戚_泉释一切【完结】(1071)

  她们自然就是那后世留名的“东吴二乔”,乃是伏泉去岁想起曾经认识的故人周瑜,将已经赋闲在家的周瑜之父周异招入京师的同时,顺便想起“东吴二乔”,便派人寻访,一番手段,最终纳入府中的。

  后世总有人将二乔说成太尉桥玄之女,并且曹操正是少年时,受到桥玄照顾,在桥家见到二乔,这才有后来有欲“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戏码。

  在伏泉看来纯属无稽之谈,桥玄是梁国睢阳县人,二乔是庐江郡皖县人,前者身处中原,后者远在南方,如何会是父女?

  其实,把二乔纳入府内,不过是顺带之事,毕竟是后世留名的美女,伏泉觉得他若是不取来享用,实在愧对自己这一世的穿越。

  就像伏泉前番和刘葭成亲后,回徐州祭祖,路过东海,不也是去会见故交世叔,已经告老归乡的麋良吗?

  在麋家,伏泉可是当着麋良和他的堂侄辈,现今东海郡朐县麋氏家主的麋竺与其弟麋芳的面,夸奖那后世出名的麋夫人美貌无比吗?

  相信麋家人会知道自己的意思,在伏泉看来,自己流露的意思那么明显,若是麋家不想失去和自己的关系,应该会在合适的时候,将那麋夫人送到自己身边。

  当然,伏泉去徐州除了祭祖,也不是真的去找女人的,他去徐州也是为了寻访人才,有道是家乡人最亲。而他麾下虽然各地人才都有,但真正归纳起来,无外乎益州系和凉州系而已,其他地方的人,都因为跟随伏泉脚步迟,想自成体系,势力太小忽略不计。

  两派相争,这是伏泉最不喜欢的,当双方斗的你死我活之时,无疑会让自己的势力从内部瓦解。深知权谋制衡之道重要性的他,这次去徐州,伏泉同样也有收拢徐州人才,重用乡党,让徐州乡党组成自己麾下第三股势力的意思。

  毕竟,徐州自古便是人才地灵之地,而且又因为伏泉乡党的缘故,他们有这独特的优势在,完全不需要介意加入伏泉麾下时间早晚的问题。毕竟,凭着同乡身份,他们即使进入伏泉麾下晚,就被伏泉重用,也没有人会因此有怨言,终究,乡党、门生、故吏,在古代任何时候,都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比较的。

  而在徐州,最让伏泉得意的,便是他把诸葛珪、诸葛玄兄弟也召入骠骑将军府了,至于招他们的原因,还不是为了那日后名流千古的“卧龙”丞相吗?

  今日,伏泉举办家宴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验和观察这些他第一次聚集起来的,来自麾下各文武官员家中的年轻才俊,并且从中选出一些可以现在就培养的人才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他还年轻,但不得不为日后打算,只有保证未来百年内,大汉的人才库都是向着伏氏的,这才能避免伏氏,会出现后来以来所有得权外戚的悲剧下场。

  当然,伏泉心里也存了一些心思,那就是在考验这些人才学的同时,近距离查看他们的人品,毕竟他的几个女儿也都大了,按照汉代的婚嫁年龄,都快到了嫁人的年龄,也就不由得他操心了。

  很明显,将那些日后大有潜力的青年才俊,笼络为自己女婿,和他们联姻,这是伏泉目下给女儿选的最好的出路。

  倘若日后自己老了,这些人因为姻亲关系,除非是伏氏没落,否则也不得不帮衬辅助伏氏,以他们的能力,起码可以保证伏泉的地位延续百年。

  不过,伏泉也是爱女儿之人,虽然知道那些人潜力大,但也不会胡乱指配,毕竟,一个人的品性如何,完全不能单看史书,只有亲身试验,这才能一探究竟。

  待琴声结束,伏泉在夸赞了蔡琰和卞萦等人后,便令她们退下,而后便矮个考究众人学问。其中第一个,便是伏泉妻弟蔡邕之子,蔡琰之弟蔡珪,作为伏泉外亲,蔡珪必然是应该第一个接受询问。

  当然,蔡珪终究是个十岁孩童,伏泉也不会问得太深,只是抽了一些《诗经》的段落出处,来让他作答,并且解释意思而已。

  这问题不深,但想要答得出彩,其实也很难,不过伏泉本意不在此,自然也没有认真去追究他们答得如何。

  只是,蔡珪虽然后世名声不显,但才学方面,有着蔡邕一辈子的教导,自然不是平常人可比,伏泉觉得,反正自己和他同龄,即使琅琊伏氏家学深厚,但也不一定能答得比他还好。

  不过想想也是,当今时代没有印刷术,全凭照书抄写,费时费力,能比蔡邕博学者,就是数百年的大家族,都很难出一人,与其向背。

  蔡邕在东观校史经年,期间浏览皇室,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亦不过抄书数千卷。但你要抄书,也要先能借到书不是?可是,世间有几人能像蔡邕这样借阅皇家图书馆?

  而世家大族之中,就算是琅琊伏氏这样的纵横两汉的家族,论起藏书,敢和皇室比?这也是后世不少人为董卓烧毁雒阳不耻,实在是他烧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巍峨宫殿,豪宅建筑,还有那后汉搜集前汉典籍,和它自己兴盛的文化。

  汉代有一句名言叫:“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意思很简单,即钱财无用,只有经书才是出人头地的最快捷径,同时也说明了当今时代里经书的珍贵。

  而经过震铄古今的大儒们注解的经书,则已经不能用珍贵一词来形容,侥幸拥有的人,必然是藏于家中,以作家传之学,不肯轻易示人。这也是为何总有人不远千里、万里,长途跋涉,也要拜某人为师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只有从某人处,才能学到独到的学问。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