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流探花帅承瀛_詹玮【完结】(4)

  离开西山以后,西山的日日夜夜使得白居易常常梦牵魂绕,留在自已的记忆之中。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二月,他被改任为杭州刺史,在赴任途中,路过浔阳(黄梅县古县治),又一次来到阔别三年的草堂。那里的书房、药台、竹窗、莲池,还和当年一模一样,草堂周围的景色,依旧十分动人。白居易特地在草堂住了一宿,第二天才返回浔阳(黄梅),继续赶路。

  打这以后,诗人再也没有重返草堂.他七十多岁时,还从洛阳写诗《寄题西山旧草堂兼呈四祖寺道僧》,他在诗中不胜感慨地写道: “三十年前旧草堂,而今虽在鬓如丝.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白居易虽是古稀之人,但对浔阳(黄梅)西山的怀念还是那样真切,深沉.

  历尽沧桑,时过境迁,后来草堂沦废了,至今在双峰山下,草堂的断壁残墙还能被细心的游人所辨出.

  现在,西山碧玉流畔的花桥,是白居易咏桃花的地方.他有一次是四月份游四祖寺,经过这里,看到桃花怒放,千树红艳,高兴得击节称妙,他发现山下早逝的春天,竟在西山又找到了,他欢快地写下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千古名句.从明、清时代开始,西山四祖禅寺香火很旺,游人香客人流如潮,文人骚客题字赠诗甚多,人们在参禅拜佛的同时,更多的是瞻仰这位天才的诗人的草堂,寻访诗人的足迹.

  寻访帅承瀛足迹之二 [本章字数:2185 最新更新时间:2008-02-11 21:04:53.0]

  ----------------------------------------------------

  涉笔成趣 佳作生辉

  ----苏轼与黄梅东山

  詹 玮

  佛国禅宗东山,以她优美的景色,瑰丽的传说,拨动过多少诗人的心弦,他们不可自抑的诗情在这里喷发,留传给后世的佳作在这里诞生。其中不少人的东山之行,在文学发展的史册上也是值得书上一笔的。现在,我们来寻访一下苏轼在东山流连吟咏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这位宋代著名文学家创作活动的几个颇有意味的片断。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作品要描写人,文学家就要熟悉各种各样的人。苏轼一生在各处游宦,与各种不同身份的人过从交游;作为精通禅学的苏轼,在黄梅县东山自然要寻访寺庙,结交和尚了。

  苏轼数次登临黄梅县东山。他第一次游历东山,是他因反对王安石变**居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带),当了四年团练副使之后,在调往河南汝州(今临汝县)的赴任途中,即在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下旬。

  苏轼几次上山,黄梅县东山西部的禅宗五祖寺都留下了他的游踪,主要是因为他父亲苏洵生前曾游五祖寺,并在这里结交了几位朋友,如今儿子前来,也是为了拜访先父的旧友。因此,苏轼来到五祖寺感到格外亲切,好象领略到父亲的遗风,还特地在寺内住了一宿。为此,苏轼写了《过五祖寺》一诗以纪之:

  冯茂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东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稽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诗中“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是怎么一回事呢?苏轼在这首诗的序中说到,他在五祖寺住宿时,想到次日恰是他父亲去世的忌日,按照佛教的礼节,便在一种形状如伞的礼品----“盖”上面题了一首颂佛的诗,赠给寺中长老智清,智清见到“盖”以后,如获至宝,拊掌笑着说:“昨天晚上我就梦到宝盖飞到哪里,哪里就着火,难道是它呈现的吉祥吗?”智清这番话,也许真有其事,也许是虚以应酬的客套话,但对生活观察细微的苏轼,却觉得这件事饶有风趣,便据以实情,写下了上面那首诗。

  在苏轼到五祖寺之前,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之弟苏辙在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县)途中,曾经过黄梅县东山,到过五祖寺。苏轼与苏辙和五祖寺长老还有几首唱和之作,其间也倒有一段奇妙的插曲。

  苏辙到筠州后,曾作了一篇《东轩记》,这篇文章一传开,苏辙便得了“东轩长老”的绰号。一次,苏辙的女婿曹焕从黄州苏轼处要去筠州看望岳父,临行前苏轼写了一首绝句叫他带给苏辙。曹焕路过黄梅县东山时,把苏轼的绝句拿给五祖寺原长老晓常看,晓常看过后感慨万端,立即和了一首:“东轩长老未相逢,已见黄州一信通。何必扬眉资梵击,须知彳里事同风。”诗成,长老晓常送曹焕出门,回到室内盘膝而坐,便溘然逝去。

  这位长老的死因是难以查究的,但苏辙知道后,不免感到震惊,便作了两首诗,其一答苏轼,其一答长老晓常。这两首诗,到第二年苏轼游五祖寺时才看到,颇有感触,也追次晓常韵,和诗一首: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到处觅穷通。

  偶留一块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苏轼对人生的慨叹,对那位从未见过面的长老也怀有感念之情。

  宋代三苏这三颗文坛明星都相继光顾五祖寺,后人建有东坡亭用作纪念,五祖寺这座佛国禅宗千古名刹也因之更加名重一时。

  苏轼第一次上山,游览五祖寺后,接着便登上白莲峰。白莲峰顶旁有池,池中植有白莲,相传,是禅宗五祖弘忍亲手栽培的。菩萨多以莲花为宝座,古时寺里多植白莲。由于当时门徒众多,成份复杂,弘忍认为修西方之净业,不应为名利淤泥所污,要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污,故植白莲花。既借此教徒,又可供欣赏。只见那白莲茎枝繁茂,绿叶如盖,花白如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争芳斗艳,清香四溢。为此苏轼写了《登白莲峰》一诗以纪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