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流探花帅承瀛_詹玮【完结】(72)

  帅承瀛答道:“四篇。”

  元空说道:“不足取,相差甚远。不过,你也可以前去参加一次考试,以便取得些经验阅历,也好为下次考试作些准备。”

  这次是乡试,为举人考试。

  果然不出元空所料,帅承瀛又是个名落孙山。

  自此次考试以后,帅承瀛再也不提下山考试的事了,一心攻读课业。

  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廷举行乙酉科举人乡试。

  这年正月,帅承瀛正在龙泉寺西阁书房认真攻读,忽然听得寺院里钟声一阵紧似一阵。

  帅承瀛听了,心想,师父元空又快要来了。

  果然,他刚这样想过,元空便推门走了进来。

  师生二人见过面后,元空便向帅承瀛问道:“现在,钟鸣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

  帅承瀛答道:“不多,仅能背诵五篇文章。”

  元空笑道:“这回可以下山赴考了。”

  接着,元空又说道:“上几次科考,我本想让你下山赴考。那几次,除第一次举人考试外,也会取中的。但是,都不会取得最好的结果。这次考试,你去参加吧,会给老师争得来一个好名声的。”

  帅承瀛问道:“能取中第几名?”

  元空说道:“我已经写出了一帖,压在龙泉寺大雄宝殿的金字牌匾后面的香匣里,外面用锁锁好。待你考试回来,榜发下来,咱俩一起开锁取帖,看我写得对否。此时,就不告诉你了。”

  帅承瀛听了,说道:“我明白了,这是师父对我的激励,待我参加考试考出个好成绩,也好以此感谢老师的恩典。”

  这次乡试,在盛京参行。

  帅承瀛在这次乡试中,获同科举人第一名,即为解元。

  待他荣归后,来到龙泉寺谢过了师父元空,二人便来到大雄宝殿,取下放在那块金字牌匾后的香匣,开锁取出那帖。帅承瀛从元空手中接过那帖,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用朱笔写道:“乾隆三十年乙酉科举乡试,寻阳帅承瀛必中解元”落款是“元空”。

  帅承瀛看了后,打心里往外佩服师父元空的眼力和妙算。于是,他随即问道:“以前两次,为州、府、县试及乡试,考取的是贡生、举人。我尚不知下次考试,也就是京师会试,参加进士考试,那时的情况又该怎样了。”

  元空说道:“前两次考试,拔贡第一,举人第一,仅是地方小试也,不值得骄傲。更重要的是下次会试,天下举子集中于京师,人才荟萃,济济一堂,那才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呢。”

  帅承瀛听了,说道:“师父所言极是。我只是不知师父尚有何指点。”

  元空听了,问道:“现在,钟鸣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

  帅承瀛道:“钟鸣一通,能背诵五篇文章。”

  元空听了后,沉吟一下,说道:“钟鸣一通,能背诵五篇文章,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功底。不过,会试是要取中进士的,仅此可就远远不够了。”

  “那么,钟鸣一通背诵几篇文章为宜?”

  “十篇。”

  “十篇?”

  “对,钟鸣一通,要将十篇文章刷地全部背诵下来,中间不带障碍。那样,才说明你已经达到操纵自如的熟练程度了。”

  帅承瀛听了,没有多问,只是用心攻读课业。

  帅承瀛科场考试,虽然科名很高,但是并不顺利。他取中拔贡第一时,已是26岁了。待他取中举人第一时,已是38岁了。

  他取中举人第一乡试解元后第二年,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被任命为平谷县(今属北京)教谕,待开缺时补之,仍留在雷池龙泉寺西阁读书。

  这个时期,帅承瀛的生父帅缙正在深州学政任上,从父帅组正在甘州知州任上。依着他俩的意见,是想走走关系,让帅承瀛出来就仕,但是帅承瀛未允。他在信中,向他俩讲明了自己的想法,又说明了师父元空指教的得力情况。二人听了,觉得也是道理。出来作官,确实不如留在学馆就读更聚精会神些。于是,他俩便同意了。

  转眼又是六年。

  这年是乾隆三十六年(1711年),干支为辛卯年。上年,适逢皇太后八旬万寿,皇帝诏示天下,特举行恩科乡试、会试。

  这年帅承瀛已经四十有四了。

  这年正月,帅承瀛正在龙泉寺西阁书房读书,忽听得寺院内一通钟鸣。这次钟鸣,比历次声音都宏亮,都急促,持续的时间也长。他听了后,心想,这一定是师父有意安排的了。

  果然,不多时,元空便走进屋来。

  这个时候,元空已经88岁了,满头白发,霜须飘洒胸前,但精神闪铄,面膛红润,气宇轩昂,不减旧时。

  帅承瀛见师父来到,便急忙离位,拜见过后,将元空让到上首落座,随后泡上茶来。

  元空也没有客套,落座后,执起茶杯,用杯盖划了划浮在水面上的茶花,用唇沾了沾,接着说道:“此时,课业准备得怎么样了?”

  “比上次乡试,稍有些进步。”

  “钟鸣一通,能背诵文章几篇?”

  “谨遵师教,已达到当年的教诲。”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