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阀治世_菜鸟如林【完结】(169)

  很不巧,明末后期都是这个党独霸朝纲,这就是东林党。东林党最邪恶的地方在于为了出名而出名,为了斗争而斗争。完全没有想过后果和责任。

  因为地主势力非常强大,虽然百姓只要交一点点农业税,但地租可就不是十几二十斤大米的问题了,普遍都有几十斤,上百斤。

  所以这是一个代表着地主利益的国家,就算国家再怎么了不起,皇帝再怎么了不起,也不可能把田赋加到耽的程度,真要是加到了鳃,百姓也许能活得下去,但那地主还吃什么?

  这不就是触动地主利益了吗?而东林党之所以以抗税为荣,就是因为他们抗税可以在地主阶层博得美名。不征商业税亦能博得美名,因为明末时,商人阶层已经打进朝堂,同时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的关系非常紧密,甚至是重合。

  两百多年的财富积累,几乎大半落入了地主和商人的口袋。目前朱由检已经开始加税,按照原来的历史,到明朝灭亡前,朱由检把农业税加到原来的五六倍,加上差吏贪污,这也是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提出不纳税之后,从者入云的缘故。

  虽然说加税并没有错,但征收的目标却是错了,因为把矛头对准地主,在这点上卢象升曾上疏加税时只征大户,但被其他官员反驳。

  那些地主自然有避税的手段,而那些自耕农、佃户,在赋税增加后一般也能过,但问题是天灾**不断,没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 活不下去也是必然。

  今年的财政收入有这么多也只能说不足为奇,赵岩所涉及的产业,主要都是垄断性,具有优势性竞争力的行业,圈钱的速度那自然是倍快。

  有这么多银子。该怎么花却是要好好的计较一番,需要支出银两的地方,主要也就是生财、强兵、安民这三点。 生财即是加大商业投资,以赚取更多的银子,以便有更多的银子投入到强军安民之上,在商业上赵岩可谓是尝到了许多甜头。

  通过商业赚取银子,然后调动大明这庞大的国力。大明本身就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拥有庞大的人力物力,只要有银子,就能够对这些人力物力进行调用。

  若是穿越到三国那样的环境,就算商业活动进行得再多,也没办法调动多少人力物力,毕竟受到先天条件的制约。

  大明是一个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家,不可否认的是,地主在生产组织上也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并且明代在对民间的管理上十分粗放,使得民间发展迅猛。但这种粗放,也让土地兼并毫无监管,再则对他国的占领能力变得极低。

  例如安南越南,大明打下安南后,却因为管理粗放而民变不断,从而撤了出去。若是管理严格,哪里会闹出那么多的民变,就算闹了民变杀了便是。安南唐朝时就是中国的领土,明代打下后却没守住,真是让人不知该如何说好。

  各部门的高层汇聚一堂,开始商量这些银子的预算问题。

  明年的商业投资将继续扩充,纺织业方面留着去年的功万两收益。继续扩大规模。

  海贸方面,大明这边留着劲万两,日本那边留着如万两作为周转之用。养殖业的那 凹万两收益,同时继续留着扩大养殖规模。

  今年的财政收入的确是出乎意料,因此在造船方面,赵岩打算拨调劲万两,明年将在松江建立一个大型的造船厂,并开工建造刃艘 。炖级飞剪船,其余银两,用来招募船匠等等。

  其余能调用的财政数目达到力。万两,而军费上,明年将有沏万两预算,二线部队得支出劲万两军费,而一线部队,也要 四多万两的支出,另外海军再拨调,四万两军费。再则明年还要和建奴开打,军费将增加劲万两。

  “造船、军费方面都是必要的项目,这些项目所需项目预算扣除之后,还剩下奶万两赵全说道:“必须改善一下运输,我们是靠经营生财,运输部现在运输能力很紧。”赵全说道。

  “嗯!这方面的确需要改善赵岩点了点头,就造船上,也是为了增强运输能力,以便能进行更多的海上贸易,不过仅仅是为了生财,而改善运输条件,不仅在陆上的商业更容易进行,而且也便于军事调动。

  赵全说话,其他部门的一把手自然没有意见了,赵全的地位在这咋,集团里可谓超然,大部分商业运作也都是赵全操手。

  商议之后,决定调拨劲万两给运输部,用于道路修缓,以及运输马匹、车辆、江河船只的购买和建造。

  屯田方面,则调拨劲万两,用于练青壮,修建棱堡。现在屯地的青壮都已不再练长弓,而是转而练火枪,对火枪的需求性非常大,对火药的需求性同样巨大,火药一般都是各屯自己用土法生产,刀川一小运一部分。也就够用了。

  只要在登莱各地都修上棱堡,赵岩也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敌人若攻入登莱,要想一个一介。的拔掉这些棱堡,那几乎是不可能。

  个部门这么一分,也只剩下寝。万两了。

  负责教育部的宋汉这时起身作揖道:“大人,我们现在有六十多万孩子还不能上学堂,教育上宜早不宜迟,今年财政宽裕,何不将教育普及下去?只要将教育普及下去,不出五六年,这些孩子就能成为我们未来的支柱。”

  “师资可够?”赵岩问道。

  “师资已是足够,去东我们教育部培养了两千多名教师,教学生拼音、数学已能胜任。”宋汉原说道,“我们可以先让男童入学,则十至十五岁的少年皆能就读,明年再加紧培养师资,两年内所有必然能让男女生源皆能入学,四年内我们可以把教育范围降至六岁,并且可以小范围内对百姓进行扫盲。”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