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阀治世_菜鸟如林【完结】(404)

  很快,赵岩便出了紫禁城,他并未在紫禁城内逗留,也未在里面布置任何兵马,大部分兵马都在皇城、内城抓捕京营士卒,同时维护治安。

  只有骑兵第四营留在城外,以防备朝廷援军的袭击。

  赵岩拿着圣旨来到了参谋部,把圣旨往桌上一放,对茅元仪他们说道:“弄几个太监来,马上把圣旨发出去。”

  “是。”

  ……

  很快,参谋部派人从紫禁城里找来了几十个太监,然后将任务交代清楚后,便在骑兵的护送下,将这些圣旨一一发了出去。

  同时赵岩写了两封信,迅速的发了出去。

  一封写给颜继祖,让其火速进京。

  一封写给朱大典,同时也让他火速进京。

  另外还下了道命令,调山东精干吏员两百名,并调山东军事法庭总长李景阳,及法官十人进京。

  赵岩这几个动作,是在为组阁做准备。

  内阁,将按照党派来分配席位,席位一共一百个。而最高大理寺,则由赵岩山东军事法庭总长李景阳来担任。

  军、政、法三权分立,而赵岩则同时掌控军、政、法,军事上就算是崇祯保留着国防军权,也无法对他构成威胁。

  政治上,他则打算靠安插阁员,来对内阁进行遥控。

  法律上,则完全由山东法官组成,不受君主、内阁控制,同时名义上也不受赵岩控制,但这些人是他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受他指挥的。

  再加上《山东军事特权约法》中的规定,赵岩有权对任何政治、经济、军事、刑事罪犯提起公诉,因此,只有哪个不顺眼的家伙被赵岩抓住把柄,那就死定了。而在这个败坏的年代,把柄多得要命,哪个官员没有收受贿赂?哪个官员没吃过冤枉钱?哪个盐商没卖过私盐?哪个大晋商没有和满清贸易过?

  此时赵岩已经控制了皇城和内城,崇祯在他手上还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主公,此时已到关键时期,我们在京城的兵力还是太过薄弱了,不如将颍州的三万乡勇调入京城,如此万事可成。”茅元仪对京城的兵力还是有些担心,万一闹出什么大乱子,没有足够兵力的情况下,就会造成**烦。

  “嗯那就把颍州的三万乡勇调来京师吧”赵岩点头道,颍州的三万乡勇目前驻扎在龙口,随时可以从还路北上。

  很快这道命令也发了出去,此番谋划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赵岩的确应该在京师增加些兵力,以防时局变动。

  兵马在手,天下我有。

  任何反抗,都可以用暴力来消灭他们的**。

  八月十九下午,第二营调集兵力,开始扫荡外城。外城在内城和皇城失守的情况下,抵抗非常微弱,到天黑前,第二营已经顺利的控制了外城。

  京营、锦衣卫的人员一一被抓获,然后关进战俘集中营,几个营的教委正在战俘营里不断的给俘虏做着思想教育。

  整个京师都处于一片戒严之中,京城内的安民告示贴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骑兵在街上巡逻,不过百姓已经逐渐走出家门。

  京师的百姓发现,进城的山东士兵很讲道理,一不进行抢掠,而不进行奸yin,更不会在大街上顺手牵羊,白吃白喝。

  一些百姓遇到困难,他们还会热心的上前帮忙。京城内的百姓逐渐也安心了下来,而对于这次赵岩清君侧的评价,在赵岩的宣传下,整个京师的舆论也开始转变。

  京师的百姓都认为,是皇帝做得太过份,大将军在辽东和建虏打得你死我活,把建虏打得元气大伤,朝廷竟然要与建虏议和。

  这一点,足够吃死崇祯了。

  特别是在被建虏肆虐最为严重的北直隶地区,没有百姓不很建虏的,被赵岩这么一宣传,舆论逐渐站到了赵岩的一边。

  不过这还不够。

  赵岩在参谋部中,正筹划着给不久后的君主立宪名造势,造势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搞示威游行。

  “明天让一些教委上街挑动,务必让游行波及整个京师。”赵岩说道。

  ……

  八月十九日清晨

  外城的百姓很快被街上的喧闹吵醒,人们推开窗门,马上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横幅,横幅上写着:“严惩国贼杨嗣昌,限制君主权利,军政法三权分立”。

  “打倒杨嗣昌,打到君主特权。”

  “打倒杨嗣昌,打倒君主特权……”

  一大大群人挤在街上,手上举着旗子高声喊着,望眼看去,也不知有多少人,但街上被挤得满满的,声势十分浩大。

  这群人走在街上,不断有人加入这个队伍。

  不过人们对于什么限制君主特权,进行三权分立并不是很理解,不过那个打到杨嗣昌,却是让许多百姓加入了进去。

  经过赵岩的宣扬,议和的主谋就是杨嗣昌,许多百姓对杨嗣昌恨之入骨,如此一来,队伍不断的扩大。

  队伍从外城,一路行到了内城,再次的扩大。到了皇城时,少说有数万百姓加入了游行示威。

  当然,还有很多人是跟着看热闹的。

  赵岩在皇城内看着,笑道:“干得不错,我这就进宫面圣。”

  “属下在外面配合。”茅元仪说道。赵岩点了点头,然后动身进宫。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