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阀治世_菜鸟如林【完结】(470)

  至于用来轰炸,倒是具备这样的功能,但完全不具备实用性。热气球速度太慢,目标太明显,载重量太低,移动不便。就算能把人炸中,又能炸死几个?而且别人也不傻,这么的大东西都飞头上来了还不跑啊?

  能用的武器实在太多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有许多,之所以大部分无法走上战场,关键还是在于实用性。

  不论那些稀奇古怪的武器,便是许多看似不错的枪炮,也因为缺乏实用性而没有得到大规模生产和装备。

  ……

  工兵忙碌了将近十分钟,终于在两百米的河道上铺上了木板,木板一铺好,刘恒便下令道:“重炮掩护,渡河。”

  “重炮掩护,重炮掩护……”

  “预备……点火~”

  220多门125毫米榴弹炮,及30门200毫米榴弹炮在后阵,霎时间发出怒吼,一门接一门的朝着清军发炮射击。

  清军根本不知道防御火炮的办法,炮弹一从天上落下,马上又是一片人仰马翻。

  当火炮技术发展到能多步兵进行远程打击时,作战双方应都有火炮互相压制,才能进行抗衡。

  若是一放没有火炮,那后果是很悲剧的。同时随着火炮发展到一定程度,步兵无法抵抗火炮的威力,则会躲入战壕中以求保护。

  并在缺乏突击手段时,双方只能不断的用火炮向敌军狂轰滥炸,以求奔溃敌人的意志,这样便进入包围与被包围的状态,形成一圈一圈的包围,敌我夹杂期间。

  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清军的火炮不仅垃圾,他们的骑兵更不适合冲击山东军,因为山东军即有火炮,又有骑兵保护,步兵更有严密阵形。

  同时清军不知道如何面对火炮,在山东军强大的火炮面前只有深深的无力感。重炮一发威,清军再次后撤。

  冲上去找死还差不多。

  镇江的大败,此刻还让济尔哈朗铭记于心。更是在多铎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清军士气低落,更是造就他们退却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山东军开始渡河了。骑兵踩着木板,冲下河道后框框框框的从木板上快速通过。

  这时工兵开始修筑供雪橇通过的通道,在河道上堆雪,把河道弄平整。这样一来,雪橇就能快速的通过。

  五个骑兵营陆续渡河,很快在对岸集结起来。

  笔直的腰杆,整齐划一的装备,整齐的队形,两万骑兵傲立在河岸,注视着远处的清军。

  而清军则稍显彷徨。

  多铎在远处看了,心中一片灰暗和失落。

  “皇上,盛京恐怕不保,宜当尽早前往西域。”阿敏这时突然开口对多铎说道,多铎见形势已不可为,在山东军的强大兵力下,他们大清国已经不可能战胜山东军,沉吟了半响,叹道:“走吧走吧让族人启程吧”

  “是,皇上。”

  阿敏和济尔哈朗二人听了多铎的决定后不由松了口气,就怕多铎与山东军硬抗,此时他们大清国已经元气大伤,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若到西域,还能打下一片疆域。

  而在之前,多铎已经将满族一百多万人集中在了铁岭,随时可以出发,至于其他的族人,一时间还集结不了,也只能丢在辽东了。

  “皇上,盛京的那些汉人工匠如何办?”这时济尔哈朗问道。

  “这些工匠是我们大清复兴的基础,将他们一同带走。”多铎沉吟了片刻说道,多铎很清楚这一点,他们满人根本没有能力制造他们身上穿的铠甲和手上的兵刃,若是没了这些工匠,他们的子弟兵就会沦落到蒙古人的程度。

  他们之所以能战胜蒙古人,还是因为装备上比蒙古人更加精良,而骑术方面远远比不上蒙古人。

  但这又如何?

  装备足以弥补骑术上的不足。

  “那些汉人呢?”济尔哈朗杀气腾腾的问道:“要不要全杀了?”

  “若是杀了那些汉人,恐怕对面的山东军会追着我们不放,我们的族人根本走不快,若想被灭族,你就杀吧”多铎冷然道。

  “……”济尔哈朗一阵沉默,问道:“不杀他们便能放过我们?”

  “山东军对百姓甚是看重,我们大可以此为条件,让他们不敢派兵追杀。”多铎却是看出了山东军的行为风格,十分重视的百姓的安危,多铎继续说道:“我们手上有一百五十多万汉人,足以让山东军止步。”

  但实际上,多铎手中只有三十多万汉人,大多汉人都分布在各个农庄,自然不可能在撤退前将这些汉人全部杀光。

  “马上书信一封,言我大清愿奉还辽东与上国,从此迁移西域不问中土之事,并送还上国百姓一百五十余万人,望上国止兵戈,放我满洲女真一条生路,如此则一百五十万百姓安然无恙,而我满洲女真亦安然……”

  多铎立即让人书信一封,然后送往正在渡河的明军。

  之所以如此,则是多铎必须争取撤离辽东的时间,山东军的攻势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根本没有准备完全。

  再则把那些汉人杀了也没什么用,明国的汉人还多得是。杀了这些汉人还可能引来山东军无尽的报复,绝对是毫无所得又会引发诸多损失。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