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阀治世_菜鸟如林【完结】(620)

  “夫君你真是个财迷。”颜玉瑶调皮的说道。

  “夫君不财迷哪有钱养家糊口啊~”

  “哎呀夫君写的《精忠报国》要开始唱了。”媛儿这是看到乐队已经走到台上,连忙提醒道,赵岩连忙集中精神。

  这段时间赵岩弄出了不少乐器,各种表演乐器已经齐全,演奏方面训练了几个月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新乐器。

  今天《精忠报国》这首歌首次在歌剧院进行演唱。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台上的歌手用洪亮威严的嗓音演唱完这首《精忠报国》,剧院内一片寂静,过了半响,突然响起无比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将近半分钟,才慢慢停息。

  这是一首歌唱岳飞事迹的爱国歌曲,同时在大明的演艺界开启了新的篇章,开创了一种新的演唱派别。

  同时这首《精忠报国》也迅速传遍整赵家堡,人们争相涌入歌剧院,歌剧院只好加紧培训歌手,之后这首歌广为流传,被各个艺术团体传播到了整个大明。

  赵岩听完自己剽窃的歌曲,确定剽窃出了水平,符合这个年代的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后十分满意,带着良好的心情与三位老婆前去科技院参观最新研制出来的电报。

  出了歌剧院,卫兵将赵岩最新打造出的马车拉了过来,这是一辆豪华的马车,虽然没有镶金带银,但马车却是用檀香木打造的。

  这辆马车不是传统的二轮马车,而是四轮马车,马车外面被漆成紫色,乘坐的地方放着柔软的毛毯,这是用藏羚羊的毛织成的毛毯,马车的座位有两排,能坐得下六个人,前面拉车的是三头俊朗高大的白马,一根杂毛都没有的那种。

  其实这辆马车也没花多少钱,原材料听起来蛮吓人,其实便宜得很,紫檀木在大明的存货较多,藏羚羊的毛是卢象升打吐番时顺手打的,至于那些骏马,本身就有,赵岩的马厩里还有十几匹好马。

  四轮马车也没什么技术性,二轮和四轮并没有技术上的差距,中国流行二轮马车是因为中国的地形复杂,两个轮子更实用。欧洲人流行用四轮马车是因为欧洲很平躺,四个轮子不会太颠簸。

  现在山东的交通改善了,四轮马车多得很,山东的马车制造厂现在生产的马车大部分都是四个轮子的。

  赵岩和三位老婆坐上马车,前面的白马拉动马车,马蹄踩在水泥路上发出清脆的喀喀声。

  阳光十分的明媚,路人见到马车行来,纷纷向停下敬礼。

  赵岩坐在马车上,感觉着车轮行驶在路面的微微抖动,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快要完成穿越时的目标了。

  是快了,但还是很漫长。

  就算是科技繁荣,兵力强盛,民族还需要进行引导,制度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科技院,赵岩见到了研制出的电报。

  电报小组兴奋的给赵岩演示,一条数百米长的电线连接两端的电报,电报小组翻出电码本,对照着向另一边拍出了‘大汉民族万岁’。

  不一会,另外一边的电报员根据电码本翻译出了这边发出的信息。

  “大汉民族万岁”

  “很不错,不过现在这电报的信号能传多远?”赵岩对电报小组问道。

  “报告将军,我们还没试过。”

  “嗯尽快试,想办法增强信号。”

  “不知道将军有什么启示?”

  “镜子可以反射阳光。”赵岩只是随便说了一句,深入的原理他还真不懂了,只是看电报历史的小故事时看到,英国佬架设海底电缆时信号强度不够,最后某人看到镜子,突然灵光一闪,之后……他不知道了。

  这天科技院进行了一次狂欢,赵岩给电报组奖励了五万两银元,山东各报纸的记者闻风而至,对电报展开报道。

  没几天,科技院就测试出了电报信号的强度,以目前的电报技术,走个三四几千公里不成问题,但要走个上万公里那就不可能了。

  根据测试出来的传播速度,从赵家堡传讯到西安,需要25分钟。

  “嗯,现在电报在本土使用是没问题的。”赵岩看过报告后点头道,对颜玉瑶说道:“下令让电报小组着手电报架设工作,我们要在全大明建起完善的电报网络,要分军政民三个体系。”

  颜玉瑶点了点头,提笔写了封命令,然后发出。

  电报小组接到命令,随即开始着手组织电报网络的架设,首先架设的自然是军用电报线和行政使用的电报线。

  电报线的生产也提上案头,登莱银行随即出资10万两组建电报制造厂,同样制造电报线。

  电报一现,全山东的知识分子都激动了。

  崇祯再次像是被打入冷宫一般,根据报纸的报道,电报一出现,中央可以直接遥控地方。

  还能遥控战局。

  在战争的信息传递上将比敌人快上许多倍,崇祯有些心寒,若是自己一动作,是不是赵家堡马上就会收到消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