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_红色猎隼【完结】(517)

  不过尽管阿尔琼上校在专业领域的成就无人质疑,但是在前一阶段的印—东(盟)战争中,新德里仍以他缺乏实战经验而拒绝了,阿尔琼上校率领印度第340陆军独立旅参与马六甲地区突击作战的要求。这一命令让阿尔琼上校沮丧了好久。但却也无形中让他躲过此后中国远征军对印度远东军事力量的无情打击。在好友乔京德尔的召唤之下,阿尔琼上校重新鼓舞起斗志,为闪袭孟加拉献计献策。从恒河逆流而上直捣达卡的计划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不过阿尔琼上校也不敢专美于前,因为这个看似标新立异的战略计划实际上脱胎于中国军队在不得已使用武力收复台湾主权情况之下,特种部队沿淡水河溯河而上直取台北的“斩首”作战。台北市北、东、南三面群山环抱,易守难攻,西侧为平原,流经其中的淡水河自古就是进入台北的重要方式。中国军队正是计划利用这个突破口,迅速撕裂台湾军队的纵深防御体系,直捣黄龙。阿尔琼上校不过是依着葫芦画瓢,全盘借用而已。

  尽管印度军方的情报部门许诺,印度陆军在向达卡进军的过程之中不会遭到任何成建制的抵抗。但此刻在纳拉扬甘杰市郊仍有小股孟加拉正规民兵组织“安萨尔”士兵依托着城镇建筑,顽强的抵抗着印度军队的进攻,激烈的巷战为这次看似顺利的进军,留下一丝郁悒的阴影。不时有印度陆军攻击部队的伤兵被后送到码头上的野战医院,而更多携带着重型武器的新生力量便在这些伤者的呻吟声中赶赴前线。

  伴随着城镇方向大口径机枪和轻型迫击炮的咆哮,又一艘印度军方临时征用的近海渔船靠上了纳拉扬甘杰的内河码头,一个加强排的印度陆军士兵以最快的速度飞身越过船舷在码头上紧急集合,在他们身后一辆还属于前苏联时代的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在印度陆军操控的码头起吊机的帮助下,晃晃悠悠的被吊出了底舱。

  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是由前苏联著名坦克设计师科京领导下的设计小组所研制的,这种于1950年装备苏联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至1969年停产时总共生产了约7000辆。堪称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成功的水陆两栖坦克。主要被广泛用于登陆作战之中侦察、警戒和指挥,以及为登陆部队夺取滩头阵地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PT-76水陆坦克曾参加了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等多次战争,实战表明PT-76水陆坦克是一款性能良好的轻型坦克。

  凭心而论对于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一波次的登陆部队来说,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并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重型武器。因为这种战场虽然重量轻,但是体积较大,无论是塞进还是吊出,对于狭小的渔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不过聊胜于无,尽管在年轻的俄罗斯陆军之中,型水陆两栖坦克已经全部进入了“战车博物馆”,但是,在一些缺乏替换型号但有迫切需要两栖战车的印度来说,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依旧是难以替代的。新德里甚至还不惜花费巨资请来俄罗斯军工企业对老旧的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进。根据俄罗斯方面的广告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改进措施能不仅大大延长了PT-76型水陆坦克的使用寿命,并且将其战斗效能提高了数倍之多

  根据升级方案,PT-76型坦克原先装备D-56T型76.2毫米主炮的制式炮塔将被名称为AU-220M的新型双人武器系统取代。该系统装备的57毫米自动炮是许多国家仍在使用的S-60型57毫米牵引防空炮的改进型,另外还装备了7.62毫米并列机枪。57毫米自动炮为完全稳定,装备了用于降低底盘后坐力的炮口制退器。虽然口径减小了,但是威力一点没减,反而大有提高。

  由俄罗斯“海燕”设计局对炮身和其装弹设备进行了全面改进,在1000米的距离上,该火炮发射的穿甲弹可以击穿1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也就是说它可以击穿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主战坦克的侧装甲。该火炮的制式弹药是曳光破甲弹和曳光穿甲弹,也可以发射特殊的云爆弹,以大面积杀伤步兵。加上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装置,以及储存有72发炮弹的机械化弹药存储系统,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装置最大效率工作时,火炮可以达到120发/分钟的惊人发射速度。

  但是这些这些火力系统方面的改进,而直接带来一个眼前最为糟糕的情况,长身管的的S-60型57毫米坦克炮使本来就狭小的渔船更难以装载下原本就体型超标的PT-76型坦克,为此刻的吊装带来了更多的不便。“不管怎么说,这些坦克的投入将对前线多少有些帮助吧!”看着第一辆PT-76型改进型坦克艰难的落地,阿尔琼上校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按照他本身制定的计划,在今天下午之前印度陆军必须全面控制纳拉扬甘杰市,随后以其为前进基地,向达卡的方向进军。

  “我们的目标是迅速控制大桥,并坚守到印度陆军主力部队赶到。”就在纳拉扬甘杰市方向不断传来巷战枪声的同时,一小队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士兵正小心的接近达卡市东南部布里甘加河之上的布里刚戈桥,这座全常917米的大桥,又被称为中孟友谊一桥,顾名思义是由中国政府在1986年援助建设的,此后孟加拉国为表达对中国政府帮助其修筑公路及中孟友谊大桥的感谢,捐款100万美元在北京建立了中孟友谊小学,也就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迄今为止,中国还为孟援建了其他5座跨河大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