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_红色猎隼【完结】(565)

  阿尔琼上校的理智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在达卡地区原本注定覆灭的命运。利用着孟加拉女总理卡莉达.齐亚动员孟加拉陆军第1步兵师的中层军官们逮捕亲印的第1步兵师师长孔达卡尔少将和总理之子—塔雷克.拉赫曼的机会,阿尔琼上校在陷入对方全面合围之前,成功的将已经突入达卡市中心的装甲突击集群和印藏特种部队之中的大多数人成功的撤回到了位于达卡南部的登场场—内河港口城市纳拉扬甘杰。

  按照阿尔琼上校原先的计划,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将以纳拉扬甘杰为防御支撑点,在依托着这座卫星城市的地形抵挡孟加拉军队反攻的同时,将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部队重新集结起来,在恒河之上遭遇炮火伏击的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至少还有10个营左右的兵力散布于恒河两岸的临时登陆点之上,如果可以重新收容这些被打散部队,印度陆军在达卡地区仍有一支不容小觑的野战力量。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令阿尔琼上校不得不放弃了原定的战略计划,首先纳拉扬甘杰这座城市显然并不适合印度陆军的固守待援,在这座狭小的城市之内,不仅到处是敌视的孟加拉市民,而且背靠着奔流不息着的恒河波涛,一旦遭遇围攻印度陆军将毫无退路可言,而重整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各部队的行动也进行的极不顺利。在恒河的两岸所有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各部队几乎一登陆就陷入了孟加拉民兵的围攻,作为正规军的第3机械化步兵师显然并不适合这种人自为战的敌后行动,很多在截江的炮火中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的印度陆军中层军官在第一时间就放弃了抵抗,命令仍拥有重型武器的部下向奋涌而来的孟加拉农民投降。只有极少数的部队仍保持有战斗意志,但是在缺乏通讯器材甚至准确军用地图的情况下,被隔离在敌阵之中的他们也很难向纳拉扬甘杰的方向靠拢。

  在印度空军的帮助之下艰难的击退了孟加拉陆军第1步兵师第一次试探性进攻之后,阿尔琼上校被迫放弃了固守纳拉扬甘杰的企图。已经深入孟加拉国境的部队必须寻找一个新的防御支撑点,最终在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指挥官—丹真宗智的建议之下,阿尔琼上校命令部队向布里刚戈桥方向转移,这是一次艰苦的突围行动,印度陆军在孟加拉军队和民兵的围攻之中几乎损失了手中决不多数的重型武器才抵达了仍在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控制之下的布里刚戈桥。

  在汇合了控制着大桥两侧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之后,阿尔琼上校清点了一下手边的人数,在纳拉扬甘杰登陆的印度陆军正规部队近4000人中仍有不足2000人仍能战斗,而渗透潜伏在达卡市区之内的以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为主的2000人左右的印度特种部队伤亡则更为惨重,目前仅有不足700人的兵力了。而比人力更为匮乏的是补给物资,连日的血战已经让这些原本携带的几个基数弹药消耗怠尽,而比弹药更为珍贵的急救药品更是已经无从寻觅。

  不过在抵达了布里刚戈桥地区之后,这些残兵败将们总于赢得了一线生机,利用的大桥两侧的桥头堡,印度军队可以以较为狭小的防御正面对抗兵力上占有优势的孟加拉人,更为关键的是以917米长的大桥为明显的参照物,印度空军可以对这个孤立的据点展开空投补给。当第一架俄制安-12型军用运输机在护航机群的掩护之下飞抵布里刚戈桥上空之时,陷入重围的印度陆军终于看到了生存的希望。空投的补给物资虽然有限,但毕竟可以缓解燃眉之急,而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战机带来了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

  在突击达卡的军事行动失败的同时,虽然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为了展开针对中国的“核威慑”而飞回了新德里,但是在走之前他仍部署了全面强攻的军事行动,原先部署在西里古里走廊向北展开防御中国的印度陆军第1集团军已经加入了对孟加拉的军事行动之中,除此之外印度陆军第33集团军也将抽调2个师的兵力配合行动。高度机械化的印度陆军第1集团军拥有强大的机动和突击能力,其前锋部队已经越过了印度与孟加拉两国之间的西北部边境,沿着铁路线向达卡方向攻击前进。这一消息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所有印度士兵的神经,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准备支撑下去直到援军的到来。

  不过孟加拉军队显然并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在重新任命了最高指挥官之后孟加拉陆军第1步兵师的进攻显得更为凶猛。在炮兵和坦克的掩护之下,孟加拉陆军的步兵象大海中波浪一样不断的侵蚀着印度军队的防线。不断有伤兵从大桥两侧的桥头堡上被后送下来。“我们是否真的还能支撑下去?”面对着眼前严峻的局势阿尔琼上校不禁扪心自问道。虽然作为进攻者,孟加拉军队的伤亡数字可能略大一些,但是他们毕竟是在自己的本土作战,这样的彼此消耗显然对他们更有利一些。

  “‘孟加拉虎’呼叫‘海鹰1号’,‘孟加拉虎’呼叫‘海鹰1号’!我们需要空中支援,我们需要空中支援。”蹲在距离前线战场仅数百米的一个散兵坑里,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指挥官—丹真宗智正声嘶力竭的呼叫着空中支援。随着最后一辆俄制PT-76型改进型水陆两栖坦克在打瘫了3辆孟加拉陆军的中国生产的69型主战坦克之后被呼啸而来的130毫米加农炮的炮火无情的打回了零件状态。失去了这个防御支撑之后,大桥西侧的印度士兵只能用手中手雷和空投的瑞典生产的84毫米“卡尔.古斯塔夫”M2型无后坐炮来阻击越来越多的孟加拉陆军的装甲目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