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_红色猎隼【完结】(642)

  尽管在印度北方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民众终日与这神威无穷的“难近母”女神朝夕相对,更有许多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民生活在印度北部各邦,但是他们对喜马拉雅山脉的知识却似乎永远不会为新德里所重视。那些了来自恒河平原的印度官僚们对喜马拉雅山脉的认识往往缘自于书本乃至并不精确的地图。

  这一系列错误的积累,最终令新德里相信由中国的西藏藏族自治区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仅为为数不多的几条道路。而这些千百年来行走骡队的古老商道早已不堪机械化陆军的开进。而不用说承受位置一支精锐的地面部队深入印度腹地进行长时间作战所需要的巨大补给压力了。如果北京方面真的下定决心打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为疯狂的山地战,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向印度发起进攻的话。

  那么利用通车之后的青藏铁路将精锐的集团军从中国的腹地运往拉萨和日喀则进行集结和适应性训练,然后在西藏当地驻军的配合之下将亚东构筑成前进基地,随后通过强攻在乃堆拉山口一线形成突破,直扑西里古里走廊/这一固有的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新德里方面在推演中印两国以“世界屋脊”为战场所可能进行的较量中最基本的假定。

  难道在漫长的中印两国陆路交界线上便没有第二个值得关注的隘口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古以来从中国进入南亚例来都有三条主要的道路。除了两汉时期的“天山道”(即传统的由中国新疆进入阿富汗、巴基斯坦再转入印度的“古丝绸之路”)和“云南道”(经汉武帝时代致力开发后,形成的从云南经缅甸再进入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道路)之外,而盛唐时期开发的蕃尼古道成为了中原皇朝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无二坦途。相对于以上这三条辉煌了千年之久的坦途,在19世纪末期才在英国远征军的枪炮之下开辟起来的亚东口岸仅仅不过出现了1个世纪而已。

  尽管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缅甸,目前都是中国的忠实盟友。但是对于印度来说早已构筑好的防线和沿途恶劣的自然环境足以让中国人却步。毕竟大军团的行进与商队、旅行家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那么中国陆军会不会假道尼泊尔进入印度北部呢?这个威胁从纸面上来看的确很现实。但是新德里的情报人员在长期的调查之后,却发现这种设想不过是杞人忧天。

  中尼两国之间的边界虽然全长达1400多公里,但是全都沿喜马拉雅山脉蜿蜒而行。边界地区不同地段的气候及地形条件差别很大,虽然即有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也有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丛林。但悉数均为人迹罕至的未开发地带。加上南亚次大陆的暖流在喜马拉雅山脉被阻挡,只能在这一地区集中释放能量,令中尼边界地区的天气及地质灾害频发,经常出现暴雪、暴雨、大风、雪崩、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当然这些问题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军队面前似乎并不是不能克服的苦难。但是在化装成为朝圣者深入了中国西藏之后,印度的谍报人员却注意到另一个细节:虽然中尼边界的中国一侧分布着西藏自治区阿里、日喀则两地区下属的普兰、仲巴、聂拉木、定日、定结等七个县。但是这些位于以“世界屋脊”上的行政区域。除了有歌中所唱的“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之外,除口岸地区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有少数边民居住,大部分边界地区可以说是荒无人烟,交通、通讯均极为不便。如果真要从经过这些区域向印度用兵。那么尽建立这横跨于高原之上的兵站就足以耗费中国军队无数的时间和兵力。

  “如果中国陆军想向加德满都河谷派遣1名士兵,那么只要需要在青藏高原之上部署5名后勤人员,而我们知道中国每向高原地区派遣1个军人,往往需要在内地建立10人左右的后勤队伍。由此我们不能推算得出,中国人如果想通过尼泊尔派遣1个师的兵力,在他们的后方就必须动用百万以上的人力。而且我们都知道尼泊尔是怎样的一个泥潭。”一个印度陆军的资深情报人员曾经如此轻蔑的评述过中国军队可能假道尼泊尔的传闻。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六十章:四战之地(四)

  更新时间2008-6-19 9:54:27 字数:9127

  “春蓬之耻,刻骨不忘,‘解围’之恩,牢记终身”2008年最初的3个月里,这句响亮的质问几乎无时无刻不在那些从泰国南部战场上归来的勇士心头萦绕。“是啊!我们是什么?我们曾是中国人民国防军中最为精锐的山地步兵。我们的番号是中国人民国防军第52山地步兵旅。”这样的回答或许并不真正的铿锵有力,但是当千百人同时在内心深处呐喊时,即便是最为微弱的声线最终也将汇聚成滔天的巨大声浪。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人民国防军第52山地步兵旅的马来半岛远征之行虽然称之为完美,但却也很难与失败划上等号。作为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地面的“正印先行官”,第52山地步兵旅几乎是一马当先,在陆军第13集团军的主力得以展开之前,便已经进入了克拉克地峡战区。

  尽管春蓬府战役的进展过程之中出现了诸多意外,但是在最终的数据统计之上,第52山地步兵旅依然保持着与敌军1:4的伤亡比率。即便是在局面最为难看的班坚恩地区,面对着印度陆军6个伞兵营的精锐部队,第52山地步兵旅第3营也打出了毙伤敌769人,己方仅伤亡250人的优异成绩。两军的交换比依旧保持在1:2以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