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_红色猎隼【完结】(778)

  这种被全世界都公认为“游击战利器”的轻型火箭炮,体积和外形尺寸都很小,不仅可以由吉普车牵引,甚至还能用人力分解搬运。运动灵活,极其应于合平原和山地作战。虽然最大射程只有8.5公里,但是火力突击性却非常的好。这种火箭弹的战斗部重8.33公斤,杀伤半径可达12.5米。最适合用于歼灭集群目标之中轻型装甲车辆和其它软目标。而中国陆军在这一轮火箭弹的齐射之中,除了杀伤力极强的空爆反步兵弹之外,更有不少火箭弹携带磷铝燃烧战斗部,转瞬之间第181团的阵地前沿便成为一片地狱般的火海。

  付出数百名精锐步兵的代价,印度陆军似乎才终于明白,作为曾以近战、夜战以及密集式集团冲击战胜过无数强悍对手的中国陆军,是不会让对手以简单的考备自己的绝招所击败的。包括他曾经最好的学生—越南人民军。在老山战役期间,越南陆军曾计划以8个精锐步兵团,共18000余人的兵力展开所谓“北光计划”进犯我老山前线,但在中国陆军空前强大的火力面前,很多越南陆军的部队刚刚下车便遭到了中国重炮的火力覆盖。付出了伤亡数千人的代价仅向前推进了不到15米。时代在变,但中国陆军勇敢无畏的精神不变,变的只是手中日益强大的武器和打击对手的方式而已。

  在奇袭的计划被打乱之后,印度陆军第1集团军冒着被火力反压制的风险,出动了所有地面炮火进行报复,在几乎一片倒的炮战之中,印度陆军以3个炮兵营被打残的代价,向第181团的阵地上艰难的倾泄了数千发炮弹。数不清的炮弹在第181团驻守的阵地上植出了一片片桔红色的火林。印度陆军此刻只能相信他们的所有努力终有机会耗尽中国人的气血。毕竟在他们攻击的正面之上,中国人仅有1个团的兵力。

  但是当那些饱受中国炮兵杀伤的印度陆军士兵越过那些自己同僚残缺不全的尸体冲上第181团阵地的前沿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宛如铁板一样的防御。无数的曳光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在阵地前织成了一张火网,子弹在黑暗中准确的撩倒着每一个试图冲上阵地的敌人。而前线各步兵营所属炮兵连手中的89式100毫米迫击炮和团属炮兵营手中的86式120毫米迫击炮均对前线蜂涌而来的印度陆军步兵群提供猛烈的曲射压制火力,这些呼啸而出的诡异曲线牵动着使用者的神经,下一个瞬间便将带动着人的肢干在瞬间进入天堂或地狱。

  “中国的步兵似乎永远不畏惧炮火。”很多年之后,曾亲临一线指挥印度陆军6个营轮番冲击第181团阵地的印度陆军加尔各答城防司令布拉德少将曾心有余悸的说道。或许布拉德并不知道,他这早已不是第一个就这一战争奇袭发出惊叹的指挥官。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所面对的对手—中国陆军便是一支“飞机炸不烂,排炮打不动”的钢铁雄师。

  很多人在讷伯德维普战役之后,在称赞第181团坚强果敢之余,也曾质疑过为什么第21集团军在第181团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之时,其他部队却全无动作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在第21集团军前线指挥部的里根本没有人将第181团所面对的战争归入苦战之列。印度陆军早已失去了足以一战的能力,在第21集团军这群猛虎面前的不过是一群被驱赶着的绵羊而已。

  当士兵们在如潮的攻势中辗转反击;在铁火交织的狂澜中躲避求生;在沥血的肉搏中奋勇厮杀;所谓的战术和尖端武器都已失却了光彩。战争最终的将浓缩在每一个士兵的眼中,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战争的细节完全靠的是士兵们决死的勇气和临敌机智。虽然表面上处于守势,但第181团实际上却控制着数倍与己的当面之敌的战场主动权。他们防御只是为了挫尽对手最后的一丝信心。凭借着坚固的土木工事,第181团的每个连都可以抵御着数百名敌军不分波次的攻击。

  战斗的距离在不断的缩短,从轻重迫击炮的交锋到机枪火力的对射,再到手雷和突击步枪的缠斗,直到明晃晃的刺刀在黑暗下闪烁出逼人的寒光。面对着那最为终极的对抗,由紧张到恐惧的转变通过第一人退却的印度士兵迅速漫延到整个进攻的队列中去,所有活着的士兵如同雪崩般溃退下去,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兵败如山倒,这支军队最终已经丧失了战斗下去的精神支柱,恐惧将他们的灵魂完全吞灭了。

  讷伯德维普战役在中国陆军对整个印度东部地区解放的过程中,仅是一场规模很小的战斗。但却正是这次战役开启了印度陆军在整个东部战线上总崩溃的开始。当印度陆军解围的努力宣告破产之后,转入防御之时,却意外的发现整条战线上的兵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中国陆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已经全部转入了进攻的序列,在他们身后辽阔的印度国土早已结束了中国远征军短暂军管。后勤线上无数的军车在道路上飞驰,甚至可以看到普通印度民众的笑容和挥手致意。

  随着印度共产党政治局委员西塔拉姆.耶丘的抵达,中国远征军逐渐摆脱了外线作战的劣势。对于在西孟加拉邦左翼联合政府执政已有近30年经验的印度共产党而言,其在包括西孟加拉邦在内的印度东部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印度军政府的弹压。

  或许是借鉴了中国共产党在自己国家的成功经验,印度共产党也将土地改革作为其的执政基础。其中西孟加拉邦土改由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租佃改革与土地的重新分配。左翼联合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运动—“佃农行动”,在土地记录中对佃农进行登记,并在宪法修正案中赋予佃农永久、可继承地耕种租赁的土地。土改的第二项措施就是获得最高富余土地,在穷人和无地者中进行重新分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