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霸王门徒_阚虓【完结】(57)

  既然把曹操得罪了,就要想办法让吕布多消耗他一些实力,让吕布多坚持些时间。但吕布早晚还是会败,资助他等于打水漂。所以,不从吕布那收回些利益我也不甘心。但我也确实欠吕布的人情,也实在是却不开情面;只好就把陈宫招来,同郭嘉一起接待了他。

  陈宫微胖的身躯、抑郁的眼神、近四旬的年纪,行动之间给人以慢半拍的感觉。我望着这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就直接了当的说到:"公台先生此来之事商已尽知,然商与曹公向称莫逆,不知公台先生何以说商?"陈宫略带迟疑的说到:"我主温侯言:布与无敌侯乃神交也!布有难,无敌侯必助之。宫亦窃思:曹孟德乃霸才也。无敌侯必不愿卧榻之侧生一猛虎,温侯当为无敌侯猎虎耳!"

  郭嘉在旁边有些森冷的笑道:"嘿,嘿......!公台先生所言谬矣!曹公诚然一虎耳,然温侯则更是一豹也。虎豹相争,我徐州窥视在侧,岂不妙哉?"陈宫面色泛红的强辩到:"如此,岂不把温侯与无敌侯之情抹煞矣!岂不让天下人齿冷言无敌侯薄情呼?"郭嘉大笑着说到:"哈,哈......!我主年少睿智,雄踞三州之地。岂一四处飘零、丧家之人可比?公台先生过于高抬温侯也!"让郭嘉说得陈宫面红耳赤的不知所云,已经到了暴走的边缘。

  此时,我也让郭嘉给夸得有些脸红,就忙打圆场说到:"奉孝言之过重矣!温侯确乃商武学上的唯一知己。然公台先生所求,实让商过于为难矣!公台先生当给商一说辞,商方能勉力而为之。"我说完之后,侧目瞥见郭嘉又露出了狐狸一样的笑容。我心里暗说:你再笑也估计不到我要干什么?

  陈宫见还有活口,就压下了欲走的念头,试探着问到:"不知无敌侯需何说辞?宫当禀明温侯尽力为之。"我强按捺下有些急迫的心态,缓缓的说到:"商曾答应乌程侯之子孙策,助其取汉中为立身之本。然孙伯符乃江南人士,难悉极西之地之风物。商知温侯属下一偏将张辽、张文远,乃雁门马邑之人。商予暂借之以助孙策,商当以五万石粮秣以谢。对外则宣称:张辽与商有世仇,商欲除之;故以粮相易耳。"陈宫不相信会这么容易,就有些诧异的说到:"张辽乃并州旧将,宫无能作主。宫当禀明温侯,再来与无敌侯相商;宫随后即返濮阳。以宫思之:此事当易行之。"

  陈宫走后,郭嘉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我:"主公此事是否赔本矣?以五万之巨粮秣,仅换一偏将,嘉以为不值。以粮挟之,当能让吕布听命于我,何乐而不为也?"我心里暗说:你是不知道张辽的本事呀!就笑着说道:"吕布狼性难改,与之相约,无异于与虎谋皮,其后必受反噬。其茫茫如丧家之犬,早晚还会来投,我等除之则不义。吕布来投时,奉孝当为商思一巧计,以为后用。而张辽乃当世之智将也,吕布不能用之;商得之,无异于得十万强军。商何乐而不为也?"

  随后,我顶着陈群和程昱的压力,派早已回徐州的徐荣,统军两万兵卒入驻沛国的同时,前出至萧关;并押运五万石粮秣屯于萧关,等待吕布来取。气得直爽的程昱拉着陈群去找老陶谦理论,老陶谦只说了一句话:老夫尚在与老友治学,徐、扬之事由商儿自决。就把两位给打发回来了!我只好抱歉的说到:商亦知两位先生是为商好,然此事之成效以后自现。如商错了,自会向两位先生请罪。"

  以吕布的目空一切的个性,根本就是把张辽看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因而,很快派快马送信,已派高顺和曹性率军前来押运粮秣,张辽亦随同而来。我虽对高顺也挺感兴趣,但只好以后在想办法了。就交代徐荣:待高顺等到来时,派人把张辽送到徐州,并把粮秣移交给高顺;同时代我传话于高顺和曹性:如果此后无处可去,徐州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着。

  英挺的张辽一到,就让陪我迎接的郭嘉和赵云眼睛一亮。待经过同不卑不亢的张辽叙谈之后,郭嘉小声的嘀咕:"看来主公颇得夫人之真传。大赚矣!"张辽也没想到我对其如此的重视,在我刻意的拉拢和郭嘉的帮腔下,很快也就缴了械。我不禁大笑道:"哈,哈.....!商得文远,徐州又添一柱也!"张辽暂时还不能外派。一方面是其本人还需要熟悉徐州的军制和安定情绪,另一方面我手中也要掌握一个可以放心统军的机动将领。周瑜走后,徐洲仅剩赵云一个可以领兵的大将,所以我才忙不迭的把徐荣从广陵调回。因此,我也就让张辽暂去协助徐庶。

  江东还有许多可用的人才,张昭和鲁肃可以自行去招揽。我就把顾雍也留在了徐州,让他顶替程昱去协助陈群;把程昱调到身边来,负责参与军旅之事。

  第三十八章 忽悠飞将

  孙坚的几个儿子都不等闲,策、权、翊、匡,一个赛一个的能折腾。为了杜绝后患,我派人在曲阿把他们找到后,想用安排曹嵩的办法把他们给孙策送过去。派人传信给孙策后,孙策回信却让我先代为照管。这下子偷鸡不成反搭了把米!府内又添了三男一女四个小捣蛋,外加两个徐娘半老的妇人。最大的孙权才十五岁,最小的孙尚香才八岁。而两位吴夫人,大者四十多岁,小者不足四旬。本来我打算给她们单独安排住处,可大夫人说:孤儿寡母的实难自处。无奈,我只好就先让她们暂住在了府上。

  袁术败逃之前,吴景就已辞官住到了曲阿。我找到孙家的众人时,吴景同时也在。吴景来到徐州同我一番相谈后,我感觉其确有治理一郡之才,就邀他去顶替边让空出来的九江太守。吴景略作推辞后,也就接受并带着家眷去九江赴任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