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神秘消失的古国_月明日【2部完结】(67)

  面对久负盛名的乌桓铁骑,曹操没有惊慌。他登上白狼山观望敌阵,发现乌桓军队伍不整,阵形松散,便命令大将张辽、张合做前锋,冲击敌阵他把自己指挥军队的旌旗交给张辽,为张辽等人打气。张辽持旗上马,率军直冲敌阵。在他的带动下,曹军的精锐骑兵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下一场血战。张合、徐晃、曹纯等猛将奋勇争先,数万骑兵在刀光剑影中舍生忘死地厮杀。仓猝集结的乌桓军本就人心惶惶,见曹军如此勇猛,更加胆怯,开始崩溃。混战中,曹纯麾下的:虎豹骑捕获乌桓首领蹋顿,将其斩首。这么一来,乌桓群龙无首,士气立泻,被曹军杀得七零八落,死尸铺满山野,长期以来纵横中原的乌桓铁骑全面崩溃。

  之后,曹操挟白狼山大胜之势,率军一举平定了三郡乌桓的亲袁势力,直接占据柳城。他没有追击再次逃亡投奔公孙康的袁尚、袁熙,而是成竹在胸地声称,这两人都首级将会很快被送来。果然,没多久公孙康就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来,以避免士气正旺的曹操把战火烧到自己的领地。

  曹操北征乌桓这一战,打得十分艰险。先是有大雨阻路,随后为了出其不意的急行军也使全军疲惫不堪。更危险的是,为了急行军,曹操的骑兵与步兵已经前后脱节。白狼山一战,曹操其实是以数量比敌军少的疲惫骑兵迎战“天下名骑”。再加上东北的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天时地利曹操可说是一样不占,人和一项还因兵力以及士兵的体力而大打折扣,连曹操最信赖的谋士郭嘉也在此次行动中重病身亡。因此,曹操的这次胜利实属不易,也有侥幸的成分。连曹操自己也说:“这次赢得困难,赢得侥幸!”

  好在曹操还是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并获得了精锐的乌桓骑兵,这大大发展了曹军的骑兵部队。

  这一年九月,曹操从柳城班师。此时雨水已经止息,滨海道可以通行了。曹操经此路返回,途经碣石,回想白狼山一战,意气风发,写下了豪情满怀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最后一句中的“幸甚至哉”,应该是曹操征乌桓后的的真实感受。

  第一部 第十三章 鲜卑--建立国家最多的北方民族

  鲜卑,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附属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强盛。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立制,组成行军事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死后,联合体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各拥所部,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有慕容、乞伏、秃发、宇文、拓跋等部先后在今华北及西北地区建立政权。内迁的鲜卑人多转向农业生产,渐与汉族及其他各族相融合。

  从大鲜卑山走出来的强大民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首《敕勒歌》,意境深远,旋律优美。它是敕勒族的歌谣,确实经鲜卑人的传唱才在中原大地上流传至今。

  匈奴击破东胡部落后,一支退居乌桓山,就是前面提到的乌桓;而另有一支退居鲜卑山附近,这就是鲜卑。

  鲜卑族名的“鲜卑”一词,在秦汉文献中也常常被写作“师比”、“犀比”、“胥纰”。“鲜卑”这个名称是由中原人对东胡人发明的革带上的金属构件称呼而来的,含义是“带钩”或“祥瑞、吉兆、美好”。

  鲜卑各部基本是奴隶制社会,同乌桓一样,社会组织分为“部”和“邑落”。部的首领同样叫作是“大人”,邑落的首领是也同样叫作“小帅”。

  与乌桓一样,鲜卑没有文字,使用东胡语。他们居无常处,随水草放牧,生活的主要来源是畜牧和狩猎。

  鲜卑部落集团,先秦时就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但由于鲜卑山还在乌桓山之北,所以,乌桓兴盛的时候,鲜卑和中原的接触还比较少。直到东汉初年,随着乌桓的衰落以及南迁,鲜卑人乘机占据了这块地方,才开始活跃起来。当时,鲜卑人仍处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在匈奴强迫下不时骚扰汉朝边境。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附汉朝,鲜卑也向汉朝示好,与汉朝、南匈奴及西域各族共同出兵攻击北匈奴。在这次行动中,鲜卑骑兵发挥了重大作用。北匈奴逃离漠北,向西迁徙,鲜卑占据了广大的漠北地区,留在漠北的10余万落匈奴人也加入了鲜卑,从此鲜卑开始强盛起来。

  东汉后期,鲜卑出现了一个名叫檀石槐的首领。他在部落中制定规矩,并且秉公执法,部众没人敢犯禁。因此,檀石槐被推举为大人。汉桓帝时,檀石槐在高柳建立王庭,联合诸部组成军事行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3部,各置大人率领。这个联盟所控制的地域极为辽阔,东部管辖地包括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科尔沁草原和呼仑贝尔草原,由弥加、阙机、槐头等鲜卑大人统领,共20多个邑;中部包括今锡林郭勒草原,由慕容、柯最等鲜卑大人统领,共有10多邑;西部辖地包括今阴山以北的乌兰察布高原、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盟境内的沙漠地区和额济纳河流域等地,由日律、推寅等鲜卑大人统领,共20多个邑。檀石槐还用汉人制定法律,从中原输入铁器,促进了鲜卑社会的发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