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美学史_朱光潜【完结】(148)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整个真实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由对立而统一的结果。绝对理念就是“绝对精神”或“心灵”(Geist),是最高的真实。“绝对精神”是概念与存在的辩证的统一(即近来哲学界所争论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辩证的统一。首先是主观精神,即主观方面的思想情感和理想。它的特点是内在的即潜伏于内心的,所以还是片面的、有限的。它外现于伦理、政治、法律、家庭、国家等等,这就成为它的对立面,即客观精神,客观精神是外在的、不自觉的,所以也还是片面的、有限的。只有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由对立而统一,才产生绝对精神。在绝对精神阶段,精神(主体)才认识到它自己(客体或对象),认识主体同时是认识对象,所以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绝对精神显现于艺术、宗教和哲学三阶段。到了哲学,精神就发展到了它的顶峰,也就是真实世界发展到了它的终点。

  与此相关的还有“存在”的三种不同形式,须顺带地说明一下。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种存在只是“潜在”、“虚有”或“抽象的有”(sein),在自然的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或“实有”(Ansichsein),而体现于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就是“自在又自为的”(Ansich und fursich sein)。所谓“自为”就是“自觉”、“自己认识到自己”。只有在自在自为的状态,精神才是真正“绝对的”、“无限的”、“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以上是黑格尔哲学的粗略的轮廓。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和辩证法之间的基本矛盾主要地可以从两点上见出:

  第一,马克思主义者从唯物观点出发,首先肯定自然与社会存在的第一性。自然和社会(总而言之,客观世界)依矛盾统一的辩证过程发展着,这辩证过程反映于人的意识,于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就有了主观方面的认识,就有了科学和哲学。黑格尔却不然。他从唯心观点出发,首先肯定理念的第一性。他所谓矛盾统一的过程不是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而是理念的“自生发”过程,就是理念“生发”了自然,还生发了社会制度以及艺术、宗教和哲学等等。社会制度,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等不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反映,而是绝对精神的显现。哲学的发展本身就是真实世界的发展,他虽然承认理念须经过与自然对立而达到统一,才变成具体的、真实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正在于理念如何转变为自然,这也就是说,逻辑概念如何产生物质世界。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对黑格尔想从理念产生自然的企图作过极精辟的批判,其中有一句话是一针见血的:“要从现实的果实得出‘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是很容易的,而要从‘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得出各种现实的果实就很困难了。”(3)从现实的果实得到“果实”的抽象概念,这是人认识世界的正常程序,而黑格尔却把这种本来由人用理智从事物抽象得来的概念定为不依存于人的客观存在的理念,以为从这种抽象的理念就可以推演出可吃的果实以及整个客观世界。这正是“首足倒置”。他的门徒费尔巴哈曾指出这种倒置是由于把人的思维发展过程对象化为客观世界发展过程,仿佛它就是一种不依存于人的客观存在,这正如宗教把人的理想对象化为神一样,都是幻想的结果。严格地说,黑格尔不但没有达到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统一,而且感性世界在他的体系里根本不能存在,他始终没有跳出他在《逻辑学》里所描绘的那个理性世界的圈子。

  其次,辩证发展的道理本来是他的哲学的支柱,合理的内核,但是由于要推演出一套完满自足的理念体系,作为推演出感性世界的根据,他就不得不要求有一种涵盖一切的绝对的理念,成为发展的终点,因此他的辩证发展是有止境的、只能应用于过去而不能应用于未来的。这就根本破坏了辩证发展的观点,所以黑格尔的思想中不但存在着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与辩证法之间的严重的矛盾,而且就在他的辩证法本身也还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但是这并不是说,黑格尔的哲学因此就应全盘推翻。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毕竟是不容抹煞的。恩格斯对于黑格尔作过最公允的评价。他说:“黑格尔的体系作为体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流产……它还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但是“他的巨大功绩在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4)

  黑格尔所作的是对于理念的抽象的逻辑的演绎,但是他所得的结论往往可以应用到自然和社会现象上去。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黑格尔常常在恩辨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住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5)甚至黑格尔的有些错误的言论,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可以包含很深的真理。例如黑格尔对于由理念产生自然的说法,我们在上文已经批判过,是极端错误的,列宁在《哲学笔记》里对这个说法却记下了这几句话:”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是很重要的,并且就是从个人生活中可看到。这里有许多真理……”(6)列宁是从“意识反过来影响存在”或“精神转化为物质”那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在黑格尔的错误的言论中发见真理的。这些评语对我们启示了读黑格尔(乃至于过去一切古典著作)的方法,即在错误体系中发见合理内核的方法。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方法。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读黑格尔的哲学(包括美学在内),才能“披沙拣金”。沙在那里,金也在那里;不应让金把沙蒙蔽住,也不应让沙把金蒙蔽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