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美学史_朱光潜【完结】(30)

  五 结束语

  亚理斯多德处在希腊哲学,文艺以及一般文化都已发展到可以做总结的时代,而他在哲学方面特别是在逻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都有足够的修养来做这种总结。他的《诗学》和《修词学》都是西方最早的具有科学系统性的有关美学的著作。由于他一方面总结了希腊文艺的最高成就,一方面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所以他在西方文艺思想界发生了长久的深刻的影响。

  他的基本哲学观点是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但是对于文艺与现实关系问题,他的看法却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现实主义的,由于他放弃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式”,认识到普遍与特殊的统一,这就使他能批判柏拉图的文艺“和真实隔着三层”的谬论,肯定了文艺的客观真实性。还不仅此,他还批判了柏拉图的摹仿只是抄袭表面现象的看法,认为摹仿应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诗的灵魂在它的内在逻辑,要表现出某种人物在某种情境所言所行,都是必然的,合理的,具有普遍性的。这就替典型说打下了基础。从普遍性与必然性两个概念出发,他又建立了艺术有机整体的概念。事物的内在逻辑本身就要求有机整体的形式来表现,这是内容与形式统一原则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意义。根据有机整体的概念,他断定了悲剧是希腊诗的最高形式,在悲剧里情节结构是最基本的要素,人物性格只有在见诸行动即表现在情节结构里才有意义,而且情节结构要单一而完整(即三一律中的动作的整一)。由于他要求一切有科学的解释,他也放弃了希腊人所深信的命运观以及柏拉图所主张的灵感说。

  就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来说,他经常是把这问题和文艺的心理根源与心理影响问题摆在一起来考虑的。他认为摹仿是学习的基础,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爱好节奏和谐之类美的形式也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自然倾向就是生机,它要求宣泄,要求满足,否则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文艺激发情绪,产生快感,并不是什么坏事,像柏拉图所说的。总之,他肯定了文艺的要求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因此,也就有它的存在理由以及它的社会功用。他虽然指出文艺标准不同于政治标准(包括伦理标准),但却不认为评判文艺只靠文艺标准就行,如一般资产阶级文艺理论者所主张的。恰恰相反,他总是把美和善,文艺和道德,联系在一起来考虑问题的。最典型的例证是他的悲剧“净化”说和悲剧主角“过失”说。他认识到文艺能发生深刻的教育作用,所以在《政治学》里定出了详细的文艺教育计划。

  亚理斯多德的文艺思想,由于受到赫拉克利特的影响,不但有些唯物主义因素,而且有些自发的朴素辩证法的因素,这主要表现于下列各点:(1)诗的真理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这不但已建立了典型说,而且也已隐含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个定义:(2)艺术反映现实,但须经过理想化,“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主观理想应与客观规律符合,这里已见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3)艺术是有机的整体,部分与全体密切联系,才产生和谐;(4)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艺术的考虑与伦理的考虑须统一,不应像柏拉图那样片面地从政治观点看艺术,这里已隐含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统一;(5)文艺的功用首先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其次在形式和谐所引起的美感;情节的内在逻辑要求布局有头有尾有中部;这里已隐含内容与形式统一而内容起决定作用的原则。

  在某些问题上,特别是在主张上层统治人物才能做悲剧主角,轻视技艺和文艺职业以及把静观悬为文艺的最高理想等方面,他反映出当时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暴露出他的历史局限性。

  注:

  (1)见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第一二四、一二九页。

  (2)见《伦理学》,第六卷,第四节,根据牛津版的英译。

  (3)可然律指在假定的前题或条件下可能发生某种结果,必然律指在已定的前题或条件下按照因果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

  (4)参照巴依瓦特(Bywater)和布乔尔(Butcher)两种英译本译出,本文以下引文同。

  (5)《生活与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第六至七页。

  (6)例如说“假定天下雨,地就会湿”,从此推论到“地湿了,天下了雨”,就是错误的推理。

  (7)见罗马作家西赛罗的《谈创造》。

  (8)《政治学》1254a。

  (9)《亚里斯多德的诗与艺术的理论》,一九三二年伦敦版,第二二五、二三八页。

  (10)《古代文艺批评史》,一九三四年剑桥版,第一卷,第八一、一一二至一一三页。

  (11)“审美”(Aesthetic)的这个词虽源于希腊文的Aesthetikos,但原义只是“感觉”。

  (12)《修辞学》1366。

  (13)《政治学》1253a。

  (14)《诗学》,第一五章。

  (15)巴依瓦特的英译作“判断的错误”。

  (16)《诗学》已残缺,现存的《诗学》没有关于“净化”的详细解释。“净化”有译作“陶冶”的,不妥,因为“陶冶”就是“教育”,亚里斯多德明明把“教育”放在“净化”之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