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岛阴谋_夜夜斯文【完结】(42)

  因为变温动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取暖或降温,相比恒温动物,同样重量的变温动物只需要1/10-1/3的能量过活,因此也只需要相对少的食物。因为它们比较容易积储足够的能量,变温动物繁殖期也比较短。冷血动物的优势是可以在外界环境或食物供给情况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存活。因为它们只需要较少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食物中得来的能量可以更多的用于生长。因此冷血动物把食物转化为身体生长的效率比恒温动物高。

  尽管同样的环境可以有十倍于温血动物的变温动物存活,可是恒温动物大多时候可以把变温动物逼到绝灭,因为恒温动物可以找食物的时间比较多……”刘相望一说到他的专业,立即夸夸其谈,很有心情的大说了一段,可见他的大学功底是相当的雄厚,但是陈通天打断了他。

  “你先别说这史实资料了,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面前的困境的”,虽然陈通天如此说,但是他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心中已没有那么害怕了,似乎一道门,已出现在了面前。

  “不,让他说下去,也许,现在这时刻我们需要多一些这样的信息。后面,即使我们逃出了这里,但是在这古墓,我们也必段多交流交流各自己所知道的各种密闻等,增加我们的阅历,哎,当时在学校时,看这些秘闻总是不太上心,认为太天方夜谭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叶梦让刘相望说下去。

  “恩,刚才说到哪了?哦,对,变温动物是没有体内调温系统的动物,自身体内不能恒定体温要通过照射太阳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的,或者以行动来调节体温。所以变温动物一般不在夜间活动。如蛇、鳄鱼等较大的冷血动物早上需要晒太阳以使体温升高,这样他们才能活动,因此它们几乎都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据报道人如果不吃食物 ,活不到两个月,而鳄鱼不进食却能活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什么呢?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区别呢?变温动物由于体内所产生的内热比较少,因而它们的体温是随着自然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当蛇类在河边晒太阳时,它们的体温就会比其在水中游动时要高出很多。一般来说,恒温动物都能控制身体所产生的内热,从而能控制并调整自身的体温。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恒温动物能一直保持着体内温度不变。人类也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种,人类的恒定温度以37摄氏度为正常。恒温动物为了能保持体温的恒定性,在自然选择和选择自然中进化出多种与之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功能组织,例如羽毛、毛皮和汗腺等。毛发和羽毛都可以在寒冷的冬季里起到保暖的作用;另外,在炎热的夏天,动物的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能使动物体内的热量得以及时散发,以保持动物身体温度的正常。由于恒温动物能一直保持着体温的恒定性,所以,它们的活动范围就更为广阔,不会受到大自然常规性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所影响,能更加自如地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生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为什么我们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标准的解释是恒温动物要进化成为一定程度的食肉动物者,以便适应积极的,掠夺性的生活方式。但2008年有专家提出一种新的说法:恒温动物不只包括肉食动物,有些草食动物也是,恒温性是平衡营养需求的一种方式。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这种说法为我们恒温动物如此浪费的生活方式给了很好的解释。恒温动物确实有点浪费热量,不像有些动物需要时才产生热量。比如棱皮龟将平时产生的热量储存起来,游泳时利用体内热量使身体温度保持在10°C或高于海水的温度。箭鱼在狩猎时会有选择性供给它们的眼睛和大脑热量,而一些鲨鱼和金枪鱼进行长距离的游泳时,使体温高于水温。甚至有些昆虫都会在需要时才产生热量。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能把恒温器调到最大,三十年前加州大学的动物学家阿尔贝-贝内特 (AlbertBen-nett)和俄勒冈州大学的艾尔文(Irvine)和约翰-鲁本(JohnRuben)合作研究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提出恒温性的进化是与动物的精力有关。他们发现哺乳动物和鸟类比其它动物具有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能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而且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消耗。因此,它们在追追逐猎物或与对手竞争时有更多的耐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贝内特和鲁本提出更具争议性的问题:较高的氧代谢能力不可避免地导致较快的新陈代谢。换句话说,体力决定恒温性。但认同这一观点的人并不多。因为认为二者之间有关系的理由还不够充分:有氧能力取决于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的发达程度,而静止代谢率则主要取决于大脑和内脏器官。有一些爬行动物,如巨蜥具有较高的氧代谢能力,但静止代谢率却很低。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休息或冬眠时会将体温降到最低以减少消耗。还有其它的争议。比如食肉恐龙有很强的氧代谢能力。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正在向鸟类演化。但它们是恒温动物吗?鲁本坚持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他同意氧代谢能力的说法。他说食肉恐龙很强大,体能消耗也大,但新陈代谢却很低。他的结论基于所谓呼吸鼻甲骨的说法,食肉恐龙没有吸鼻甲骨,鸟类和哺乳动物鼻腔通道的旋涡骨或软骨能够减少呼吸时水分的流失,特别是在运动新陈代谢加快时。所以精力和恒温性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为什么它们之间的影响如此大呢? 荷兰生态研究所的马塞尔(MarcelKlaassen)和巴特-诺莱特(BartNolet)试图用用化学计量法进行解释,他们研究动物怎样获得足够的营养。关于食草动物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它们如何获得足够的氮,用于转化为所体内的蛋白质、DNA和RNA.假设如果你只吃树叶,你的体内就会有太多的碳成分,而没有氮。有些爬行类动物是草食动物,但生活方式却完全不同,加州州立大学的罗伯特-诺萨(RobertEspinoza)称食草蜥蜴有时也吃小型脊椎动物,这有助于它们克服营养不良。2008年,马塞尔和巴特-诺莱特就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氮问题可以解释为什么鸟类和哺乳动物会进化成恒温性动物。马塞尔说:“如果一桶树叶为你提供每天所需的五分之一氮,那么你每天需要吃5桶树叶,如何处理多余的碳,将它作为热量燃烧掉,这就是恒温性。”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意见的人简直在自拆台脚:较高的新陈代谢导致消耗更多的蛋白质,所以需要吸收更多的氮。马塞尔和巴特-诺莱特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现代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比相似大小的爬行动物多消耗4倍的氮。你也许认为有更简单的方法摆脱多余的碳,实际上恒温就是一个非常清洁的解决方法。将多余的碳变成气体呼出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恒温动物因为要保持恒温,所以要一直消耗能量,就一定要频密且定时地进食;而像鳄鱼等冷血动物能量消耗的少,而且能够有选择地消耗,所以长时期不进食也不会危及生命。”刘相望说完了,眼睛看着叶梦和陈通天“怎么样?嘿嘿,我的口才好吧,我的记忆力好吧?千万不要夸我,我会骄傲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