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292)

  藩军队在新会城外向明军发起总攻,经过四天激烈战斗,到十八日定国的军

  队抵敌不住,全线溃败②。清军趁胜追击,李定国所统明军主力在二十四日退

  到高州,二十六日晨撤回广西③;留部将靳统武领兵数千镇守罗定州(今广东

  ① 杨英《先王实录》。

  ② 《平南王元功垂范》卷下;乾隆六年《新会县志》卷二《编年》。

  ① 顺治十五年正月初十日平南王揭帖云:“顺治十一年九月内伪安西李定国遣贼将吴子圣攻围新会、高明

  之时,爵原同靖南王臣耿于九月十二日一齐亲统官兵起行,至十七日抵江门,爵等上岸解围,旋授高明,

  爵自亲身督阵,擒获贼帅武君禧等一十六员”,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五本,第四一七页。

  ② 乾隆六年《新会县志》卷二《编年》作十月初四日,此处据《平南王元功垂范》。

  ① 乾隆六年《新会县志》卷二《编年》。

  ② 以上时日均据《平南王元功垂范》。道光七年《高州府志》卷四《事纪》云:“冬十月,定国亲至督战。

  十八日,将军朱马喇统领满汉兵协同平、靖两藩与定国战于河头,用火箭破其象阵(原注:定国军中有象

  十二头),定国大败,遁去。结筏而渡,奔回广西。”顺治十二年五月两广总督李率泰报:“去年十二月

  在于新会获象十三只”,见《明清史料》甲编,第四本,第三六五页。

  ③ 嘉庆二十四年《茂名县志》卷十九《杂记》。

  省罗定县),阻滞清军,到次年正月也被迫撤回广西④。明军收复的广东州县

  和部分广西地方重新沦入清方之手。李定国精心筹画的恢复广东、进取江南

  战略完全失败,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力量和机会进入广东了,南明复兴的希望

  从此化作泡影。

  总结李定国两次入粤之战,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广东清军主力当时

  全部集中在广州,定国的用兵不是直攻该城,而是把广州南面近海的新会选

  择为主攻方向,证明他始终盼望郑成功海上之师能够在决战之前到达,东西

  会合,兵力和士气倍增,广东的局势必将大为改观,可以稳操胜券。无奈郑

  成功私心自用,一味拖延,空言应付,致使定国所云“许大机宜”功亏一篑。

  ④ 顺治十二年二月两广总督李率泰揭帖,见《明清史料》甲编,第四本,第三五四页。

  第三节 郑成功与李定国关系之分析

  史学界论述李定国与郑成功关系的文章不少,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

  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结为姻,故赞扬

  之词充塞史著,仿佛二人都是忠贞于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但是,

  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3、1654 年(顺治

  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

  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不

  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

  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

  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

  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包括官

  绅),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

  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

  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

  “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①总之,只能“遥

  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郑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

  的思想根源。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

  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

  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

  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恪守臣节。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难后,他“始终

  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

  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

  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

  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

  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连一体、

  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

  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更重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