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325)

  乱后,以昆明和贵阳为中心的两个隐隐相对的实力集团得到了统一,这未尝

  不是好事。如果李定国能够同刘文秀等齐心协力,以永历帝为号召,联络郑

  成功、夔东十三家等各种复明力量,抗清形势必尚可观。

  然而,李定国在处理善后事宜上,多少有些偏颇。1658 年(永历十二年,

  顺治十五年)正月,大封剿逆各勋镇,白文选由巩国公晋封巩昌王,马进忠

  由鄂国公晋封汉阳王,冯双礼由兴国侯晋封庆阳王,马宝由安定伯晋封淮国

  公,马惟兴由兴山伯晋封叙国公,靳统武由平阳伯晋封平阳侯,祁三升由威

  宁伯晋封咸宁侯,高文贵由广昌伯晋封广昌侯,其余有功镇将也分别升赏①。

  狄三品、王会、张光翠等人“以党附可望”的罪名降爵。驻守楚雄、永昌一

  带的王自奇、张明志、关有才曾经接受孙可望的密令,准备东犯昆明。孙可

  望败窜后,李定国本可以用朝廷名义对他们赦罪招抚,但他计不出此,亲自

  率军进攻迤西,“阵擒关有才,降张明志,自奇走腾越,穷蹙自刎。定国回

  省,适刘文秀获张虎于水西,槛送省城,同关有才磔于市”②。在大敌当前之

  际,以内讧中的“功罪”大申赏罚,对于争取和团结内部,尽量减少损失,

  无疑是欠妥的。

  李定国的失策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同刘文秀的关系上。就历史渊源而言,

  李定国和刘文秀在原大西军中都享有很高的威信,联明抗清后两人既不像孙

  可望那样心怀野心,又多次独挡一面,指挥重大战役,在迎接永历入滇和平

  定孙可望叛乱等问题上都作出了贡献。自然,刘文秀的战功远不及李定国,

  但在当时稳定南明局势上,晋、蜀二王同为朝野所关注,合则兼美,离则两

  伤。可惜,李定国缺乏博大胸襟,未能对刘文秀推心置腹共度时艰。交水之

  战后,李定国留在云南,刘文秀领兵追拿孙可望,实际上负有稳定贵州以及

  与清方接境地区的任务。他虽然未能擒获孙可望,但安抚地方和军队的工作

  做得相当出色。到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十月间,刘文秀见贵州形势已

  经稳定,而同清方相持的明军仍据守着四川大部和湖广武冈一线,就上疏奏

  请永历帝移驻贵阳,这样不仅可以体现进取精神,也便于就近指挥,振作士

  气。永历帝同意了这一建议,命礼部择吉日起行。十一月,李定国在进讨盘

  踞永昌(今云南保山)的王自奇时,得知永历帝同意刘文秀迁都贵阳的建议

  后,大为不满,“驻兵永昌,上疏告病,请卸兵事”①。永历帝拗不过李定国,

  “玺书慰劳,召回,迟延三月始赴阙”③。永历十二年正月元旦,“李定国请

  尽撤川楚守边各镇将回云南。遂罢幸黔之议”③。这是李、刘之间裂痕的第

  一次明显暴露。从当时形势来说,刘文秀的建议基本上是正确的,李定国反

  对移跸贵阳如果是考虑到永历帝秉性怯弱,距敌越远越好,加上移跸之时必

  然增加沿途各地百姓的负担,主张留驻昆明自有可取之处。但是,他的上疏

  ① 《残明纪事》。

  ② 《云南备征志》卷十七,倪蜕《云南事略》。

  ① 沈佳《存信编》卷五。

  ③ 沈佳《存信编》卷五。

  告病和要挟永历帝撤回川楚守边诸将显然是针对蜀王刘文秀的。因为他的亲

  信部队主要集中在云南,而刘文秀安抚了贵州、四川、湖广的军队,定国不

  免有所顾忌,耽心移跸贵阳之后,刘文秀的地位将凌驾于自己之上。这年三

  月,李定国又建议永历帝召回刘文秀,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失策。清廷正利用

  南明内讧、孙可望来降的时机调兵遣将准备大举进攻,李定国却心存芥蒂,

  把刘文秀和处于一线的将领调回大后方昆明,严重地削弱了前方指挥部署。

  这说明李定国在平定孙可望叛乱以后,对抗清大局缺乏全面考虑,注意力过

  多地放在巩固自己在永历朝廷中的地位上面。延臣金简等上疏进谏道:“内

  患虽除,外忧方棘,伺我者方雁行顿刃,待两虎之一毙一伤以奋其勇;而我

  酣歌于漏舟,熟睡于积薪之上,能旦夕否乎?二王老于兵事者也,胡亦泄泄

  如是。”①这里说的二王是指晋王李定国和蜀王刘文秀。刘文秀对局势的危

  险有清醒的估计,他在追逐孙可望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孙可望部下兵将,多

  达三万余人,加以改编训练,打算用于守卫同清军接境地区。他的豁达大度

  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孙可望虽然叛变了,跟着投降清朝的不过几百人,而

  且没有一个重要将领。这说明原先尊奉“国主”的大批将士在关键时刻是识

  大体的,不应心存畛域,加以歧视和打击。可是,李定国却缺乏广阔的胸怀,

  采取了一些歧视原属孙可望部下将士的错误做法,比如“以收获孙可望之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