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39)

  孔当等人因为得不到南明弘光朝廷一兵一卒的支援,终于在清委山东巡抚方

  大猷的招致下,归顺了清朝。③

  到八月间,奉使清廷的兵部左侍郎左懋第等奏:“山东人心亟可收拾。

  命下廷议。时吏民人自为守,抚、镇不至,无所禀承。清人传檄责郡县献籍,

  渐奉遵依。识者惜之。”④九月二十六日史可法奏言:“各镇兵久驻江北,皆

  待饷不进。听胡骑南来索钱粮户口册报,后遂为胡土。我争之非易,虚延岁

  月,贻误封疆,罪在于臣。适得北信,九陵仍设提督内臣,起罪辅冯铨,选

  用北人殆尽;或不忘本朝,意图南下,逃匿无从,是河北土地、人才俱失矣。

  乞速诏求贤,偏谕北畿、河北、山东在籍各官及科甲贡监,但怀忠报国,及

  早南来,破格用之。从之。”①史可法的奏疏不是主张南明军队向北推进就地

  因粮用人,而是借口镇兵缺饷,请求皇帝发诏求贤,让河北、山东的官绅南

  下,言外之意就是放弃山东、河北等地的百姓和土地。史可法节制的四镇之

  一东平侯刘泽清原是山东总兵,家在山东曹县,尽管当时清方驻山东兵力极

  少,清廷任命的山东巡抚方大猷在启本中自称“手无一兵”②,刘泽清并没有

  趁势收取桑梓之地。八月底,他派部将刘可成、阮应兆等率领一千多兵马前

  往临清祭祖③,在曹县“杀死乡官一十七家、百姓无算”,又在济宁同恢复明

  朝的回兵打仗,以泄私愤。九月初三日搬取家眷,招兵数百名撤回淮安。④

  刘泽清的这次“出兵”山东如入无敌之境,史可法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所谓

  “待饷不进”、山东等地“我争之非易”,完全是明末官场中惯用的敷衍之

  词,倒是“贻误封疆,罪在于臣”,可称实供。明翰林院官杨士聪是山东济

  宁人,他不胜感慨地写道:“其下东省,止一人一马,责取遵依,无不应者,

  积威之所劫也。及济宁不应,亦遂惨淡而去;继至者乃有十三人。使南中有

  千人之旅渡河先至,呼吸可通,二东(指明代山东、登莱二抚辖地,即今山

  东省)岂遂为虏有乎?”⑤

  “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①弘光朝廷立国之初,在许多史

  籍中被描写成“正人盈朝”的局面,似乎事情全坏在后来马士英、阮大铖结

  党乱政,正人君子联袂而去,以至于亡国。这是东林—复社人士的门户之见。

  事实上,当政的文武大臣(包括史可法在内)都是一批鼠目寸光的政治侏儒。

  个“中书舍人”的空衔。

  ② 顺治元年六月二十四日山东巡抚方大猷启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

  ③ 顺治元年九月初五日河南(道)总督杨方兴“为钦奉遵依事”启本,见《顺治录疏》。李清《南渡录》

  卷二记,八月间弘光朝廷收到“山东济宁知州朱光、生员孙胤泰、乡民魏立芳等各疏请兵。既而不行,命

  补道官而已,不能救也”。

  ④ 谈迁《国榷》卷一百二。

  ① 《国榷》卷一百三。

  ② 《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第四三六页。

  ③ 顺治元年九月初六日河道总督杨方兴“为塘报事”启本原件。

  ④ 顺治元年九月山东巡抚方大猷“为塘报事”揭帖中说阮应兆为副将,见《明清档案》第一册,A1—158

  号;上引杨方兴启本中则说阮应兆是刘泽清标下参将。

  ① 《金史》卷七十五《左企弓传》。

  大量材料证明,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起义农民为敌,而对多次犯中原,这

  时已经攘取畿辅等地的清方则一味退让,在“借虏平寇”的如意算盘下,围

  绕“定策”、“逆案”、“顺案”争权夺利。对他们来说,只要能保住江南

  这块最肥沃的土地就足以荣家安身,黄河流域的大片疆土,数以千万计的百

  姓全被忘在脑后。倒是不肯入阁的崇祯朝大学士蒋德璟旁观者清,在疏中说:

  “昔唐、宋在江南时,河淮以北皆虏,故不得不偏安。今奴雏(指顺治帝)

  方幼,诸虏争权,河淮之北,奴骑不到。而闯寇闻亦久奔,间有一二逃将士

  兵假名行劫而已。中原士民,椎牛洒酒,以待王师之至。但使中外合力,文

  武同心,分道北征,指日清廓,大非晋、宋可拟也。”②然而,他的话没人听。

  当政大臣史可法、马士英等人惟恐出兵北上有同清廷争地之嫌,一味以“通

  好”为上策。

  ② 李清《南渡录》卷二。

  第二节清廷对南明弘光政权态度的变化

  山海关战役后,清廷轻易地占领了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开初在总体战略

  上并没有定见。个别满洲贵族甚至主张“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

  以镇燕都,而大兵则或还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摄政王多尔衮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