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60)

  假,远近越疑其真。这事一直闹到清军占领南京,弘光朝廷覆亡,方告平息。

  ⑤

  三、“童妃案”。这个案件的大致情况是:1641 年(崇祯十四年)李自

  成起义军攻破洛阳,老福王朱常洵被俘杀,世子朱由崧侥幸逃出。经过长期

  颠沛流离之后,忽然时来运转被拥戴为皇帝。1645 年(弘光元年)初,河南

  有一个姓童的妇人面见南明河南巡抚越其杰,自称是德昌王(即朱由崧)的

  继妃,乱离中与朱由崧失散。越其杰和广昌伯刘良佐深信不疑,一面奏报,

  一面派人护送来南京。朱由崧立即否认,宣布童氏为假冒。三月初一日,童

  氏送抵南京,下诏狱由锦衣卫审讯。童氏自述“年三十六岁。十七岁入宫,

  册封为曹内监。时有东宫黄氏,西宫李氏。李生子玉哥,寇乱不知所在。氏

  于崇祯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啮臂为记,今在宁家庄”①。朱由崧批驳道:

  “朕前后早夭,继妃李殉难,俱经追谥。且朕先为郡王,何有东、西二宫?”

  ②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按明朝典制,亲郡王立妃由朝廷派员行册封礼。《明

  熹宗实录》载,天启二年十月传制遣“工科给事中魏大中、行人司行人李昌

  ① 王铎《拟山园选集》卷十一,奏疏四《为奸人假冒可恨,大干法纪,恳乞皇上乾断事》。

  ② 李清《三垣笔记》,《弘光》;又见《南渡录》卷五。

  ③ 李清《南渡录》卷五。

  ④ 黄道周《黄漳浦集》卷三十二,杂著《兴元纪略》。

  ① 李清《三垣笔记》卷下《弘光》。

  ② 李清《南渡录》卷五。

  龄封福府德昌王由崧并妃黄氏”③。童氏称入宫邸时朱由崧有东、西二宫已属

  荒唐,更不可能又有什么“曹内监”为她举行册封礼。朱由崧没有儿子,“玉

  哥”、“金哥”之说也是空穴来风。一些史籍记载,童氏在送往南京途中,

  地方文武官员纷纷拜谒,她举止轻浮,毫无大家风范,“凡所经郡邑,或有

  司供馈稍略,辄诟詈,掀桌于地;间有望尘道左者,辄揭帘露半面,大言曰:

  免!闻者骇笑”④。童氏一案与大悲、假太子案基本相似,肯定她不是朱由崧

  的王妃(崇祯十四年河南巡抚高名衡题本内明白说过“世子继妃李氏”于洛

  阳城破之时投缳自尽),后来某些野史又说她是误认(如说她原为周王宫妾,

  或说是邵陵王宫人),也有揣测她是在朱由崧落魄之时曾与之同居,但这些

  说法同童氏自己编造的经历都不符合。就案件本身而言,无论童氏是冒充,

  是误认,还是与朱由崧有过一段旧情,都不应成为南明政局的焦点。

  “童妃”案和假太子案的喧嚣一时,实际上是某些东林—复社党人在幕

  后掀风作浪。历史上无赖之徒冒充头面人物屡见不鲜,即以南明来说,永历

  初也出现了假弘光帝(一个和尚)骗得许多地方官的信任,但都没有像弘光

  一朝这样闹得乌烟瘴气。究其根源,正在于东林—复社中的一些骨干分子视

  “门户”、“声气”重于国家、社稷,他们爱走极端,甚至惟恐天下不乱。

  在这些人看来,福藩继统等于万历以来自己在党争中最大的失败,因此一遇

  风吹草动,不管真相如何,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必欲推倒福藩另立新君

  才肯罢休。人们常常受旧史籍影响,以为东林—复社人士大体上都是骨鲠正

  直之人,其实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团体,其中光明磊落者固不乏人,但由于明

  末东林—复社名满天下,往往具有左右朝政的势力,许多热衷名利的人也混

  迹其间,变成一个大杂烩。东林—复社人士的“别正邪、分贤佞”实际上是

  自封“正人”、“君子”,为独揽朝政造舆论。由于他们当中的骨干分子为

  夺取权力往往采取阴谋手段,难以弄清详细情况,但对弘光帝进行人身攻击,

  借“三案”大肆发挥的都是自命为东林—复社的“君子”,由此也可以看出

  其端倪。浙东史派的创始人黄宗羲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撰写的《弘

  光实录钞》以“国史”自居,对弘光迎立作了如下的描写:

  北都之变,诸王皆南徙避乱。时留都诸臣议所立者。兵部尚书史可法谓:“太

  子、永、定二王既陷贼中,以序则在神宗之后,而瑞、桂、惠地远,福王则七不可(原

  注:谓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也)。惟潞王讳常淓素有贤名,

  虽穆宗之后,然昭穆亦不远也。”是其议者,兵部侍郎吕大器、武德道雷演祚。未定,

  而逆案阮大铖久住南都,线索在手,遂走诚意伯刘孔昭、凤阳总督马士英幕中密议之,

  必欲使事出于己而后可以为功。乃使其私人杨文聪持空头笺,命其不问何王,遇先至

  者,即填写迎之。文聪至淮上,有破舟河下,中不数人,或曰:“福王也。”杨文聪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