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朝贵公子_会飞翔的鱼【完结】(251)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一百零七章

  这次的行动没能取得理想的战果,不过最后能在弥勒教内安下一枚钉子,赵永泰还是很开心的。因此赵永泰在离开杭州的时候心情变得好了许多。

  不过他没想到一回到台州就得到两个好消息。一个就是瓜雷的拉索引信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靠了宋应星的帮忙,有了这个人形百科全书,大家发现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方便了很多。

  瓜雷新的拉索引信采用了类似后世火柴的点火方式,也是就摩擦点火。至于说成分是不是一样的,赵永泰就不清楚了,要不然也不用等着研究员们自己去摸索,他早就直接让工匠们做出来了。而且这个时代的物质名称与后世还有很大的差别,从名字上很难分辨出这些东西在后世叫什么名。

  原来早在南北朝时,中国就已经有了后世火柴的雏形。不过它并不能像美国的西部片里那些牛仔们用的火柴一样,随便找个地方划拉一下就点燃了。它只是在细木棍上加了硫等易燃物,这样点燃起来会容易很多,也快很多。不过它还是需要火镰火石之类的器具来打火点燃或者明火点燃。

  一开始研制手雷的这个研究组想的是采用燧发的机构来进行点燃。燧发机构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明火,也不怕潮。甚至稍微有点儿水也依然可以打出火星。当然了,如果待点然的可燃物受潮或沾水那还是点不燃的。

  应该说研究员们还是很有办法的。因为瓜雷的点火是一次性的,所以其使用的燧发机构也就不需要火枪那么复杂。因此这种一次性的燧发机构也就可以做得很简单,成本和尺寸都很好控制。经过研究员们多次改进,这个机构最后简化为了一个最简单的火镰加火石的结构。反正只需要拉绳的时候能点燃导火索就行了。其实做复杂了也没什么用,点火概率没多大区别。

  而对于手雷来说,燧发机构的点火概率就是最大的问题。燧发火枪因为可以反复激发,所以这个点火概率基本上没什么影响。但是现在放到手雷上,变成了一次性的以后,这个问题就大了。再加上结构上还有一些容易松脱之类的问题,导致这种结构的瓜雷引爆率不到八成。因此这种结构的瓜雷一直都没有定型量产。

  后来宋应星来到后,才提出在易燃物上想办法。这是因为他看过有关宋代火烛的记载,说是这种火烛可以无火自燃。正在焦头烂额的研究员们听到这个信息真是喜出望外,不管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至少给大家指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个时候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燧发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正是大家现在所需要的。

  经过了近两个月的研究,找了一大批宋代的相关书籍查阅,最后终于研制出了类似现代火柴头的易燃物。靠着拉索拉动时的摩擦生热来点燃。点燃率高达99%,就那一个没点燃的,还是因为纸质的导火索破裂,导致里边的引火药漏光了,才没能顺利点燃瓜雷里的火药。

  这种新式的瓜雷现在只需要主要防潮的问题就行了。亲自试用之后,赵永泰非常满意,直接大手一挥:“量产!”由此,这种近战中的大杀器正式成为护卫队的常规装备。当然了,赵永泰暗地里对它的单枚重量还是有点儿嘀咕。不过他也知道只是由于火药的本身威力问题,在研制出高威力的炸药以前,这个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

  第二个就是开花弹。其实这种开花弹与官军所使用的开花弹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进。只是把引信从线式改为了柱式。不过这个小圆柱型的引信里装的引火药加大了硫等易燃物的比例,这样可以保证点燃率。

  新式的开花弹引信和弹体是分开的,使用的时候才会装一起。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根据目标的距离决定引信的引火孔的位置。圆柱引信上面有距离刻度,使用时炮手根据观测员报出的距离在刻度位置打好孔后再把它嵌入弹体内。引信的点燃是靠开炮时炮膛内冲出的高温燃气,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开花弹的点燃问题。炮手们也就不用担心会被误炸之类的问题了。

  不过在试验这种开花弹的时候还是发生了一件令人心惊不已的事情。由于炮弹在滚进炮膛后引信朝向了炮膛内,点火时膛内高温高压的燃气加快了引信中引火药的燃烧速度,使得炮弹在还没冲出炮膛就爆炸了。还好试验时大家为了防止意外都躲着掩体后面,这才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这个问题则是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此前,研究组差点儿因此把这种引信结构也给淘汰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组想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炮弹固定在一个圆形的木板上,防止它在装入炮膛的时候会因为滚动而改变引信的位置。这样引信就能够一直朝着炮口方向了。不过这样一来,因为炮弹上多了一个东西,又产生了一个弹道偏移的问题。当然了,因为木板的重量与炮弹相差很大,这个偏移量并不是很多,不过距离远了还是能反应出来。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只要炮弹飞出炮口后木板就与炮弹脱离,这就不会造成偏移的问题了。为此,研究员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解决这个分离问题。从材料到捆绑结构,一项不落。最后终于还是被他们解决了。

  其实此时的开花弹因为黑火药的威力问题,对海战的帮助并不算很大,不过对于陆战还是很有用处的。毕竟人就算是船上了板甲,其防护力也不足以阻挡炮弹在近距离爆炸时所产生的破片。何况现在在东方根本没有板甲这种护具,甚至于说绝大部分士兵根本就没有什么护具。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