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甲壳狂潮_金属裂纹【完结】(451)

  剩余两架航天飞机原本没打算发射,但是地球号和人类号完成改装后,轨道上剩余不少物资,五大国凑到一起研究一番之后,英法两国深度合作,购买中方一艘核潜艇上的现役反应堆,又从美国买到电磁炮,并对航天飞机的发射升空进行一定的补偿。

  至于反应堆到底是不是从潜艇上拆下来的谁都不清楚——中方是有实力有底蕴的地区大国,不至于连一座反应堆都拿不出来,究竟从哪儿来的很重要吗?

  几天后,第三架航天飞机顺利升空,这架航天飞机改装后的操控权归英法国所有,最终命名为胜利号。

  然而中方只有两台电磁推进器,传统推进方式又太耗费燃料,没有动力的胜利号无法远航,只能留在高空轨道,充当人类的最后一道屏障。

  俄方极力争取第四架航天飞机的拥有权,虽然俄方并没有明说,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独立改装一架航天飞机有困难,外购一部分设备,甚至拿技术和中方换设备都是不错的选择。

  经过艰苦的谈判,俄方与美方达成一致,将最后一架航天飞机卖给俄方。

  然而航天飞机虽然成功发射,却在变轨时出了问题,无可奈何地坠入大气层。

  事后,俄方明里暗里指责美方故意损毁航天飞机,美方却辩称绝无此事,双方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也没那个时间仔细查看发射数据,双方的合作最终不了了之。

  两国原本就矛盾重重,因为合作对抗小行星群而趋于缓和的关系再次紧张起来,为国际合作投下一片沉重的阴影。

第0400章 干扰

  两架航天飞机先后启航,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媒体不分昼夜地关注着远航的飞行器,从飞机的历史到改装技术,从搭载的设备到乘员身份,巨细无遗地对两架航天飞机进行全面报告,实时速度和位置,更是报道的重中之重,几乎和天气预报一样每天滚动播出。

  报道间隙,各大电视台不约而同地插播天文基础知识,数以亿计的人类,第一次认真地了解头上这片天空。

  尽管电磁推进器比传统推进器更适合远航,但电磁推进器的推力并不高,只是不需要化学燃料,地球号经过二十二天的飞行,终于抵达距离地球二百七十多万公里的预定发射位置,这个距离是地月距离的五倍有余。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两艘飞船的发射阵地应该是宇宙中某一个点,或者说相对地球静止的某个位置,可是实际上,抵达指定地点的飞船仍在加速飞行。

  地球号就位后,马上开始调整位置,将电磁炮对准远处的太空,而不是迎面飞来的小行星群!

  小行星群正在三千多万公里外高速飞向地球,每一天的飞行距离高达一百三十八万公里,电磁炮的炮弹速度远远低于小行星的飞行速度,瞄准小行星目前所在的位置什么也打不着,必须瞄准小行星轨道前方的某一点,并以精确的方位和速度实施发射,才有接近小行星的可能。

  注意,是接近而不是命中!

  实际上,地面上的几大国和空中的宇航员都很清楚,无论电磁炮多么精确,在动辄以千万公里计算距离的太空里,弹药的散布面积都会非常的大,甚至所有炮弹都有可能落空的地步。

  别说是小行星群,就是打二百七十万公里外的地球,究竟有几发炮弹能命中都难说,之所以将普通弹丸换成导弹,就是考虑到命中精度问题。

  这批导弹都是紧急赶制的特殊型号,弹体极短,携带的燃料也很少,导弹中安装的弹头经过特殊设计,可以抵达电磁炮发射过程中的超高加速度,而且不会在发射过程误炸。

  其中几枚导弹并不携带核弹头,而是携带引爆需要的仪器设备。

  地球号上的空间有限,携带的导弹只有三百余枚,两位宇航员在几天的时间里,用电磁炮将飞船上的导弹一一发射出去,每一次发射,都要仔细调校射击角度。

  所有弹药全部打空的时候,飞船的速度也因为后坐力下降了一大截,不过由于惯性,飞船仍然迎头飞向小行星群,(不要跟我说电磁炮没后坐力,不懂的自行百度。)

  当然飞船并不是一定要减速返航,如果金星的位置合适,也可以飞到金星,利用金星的引力调头返航。

  做到这一点对宇航员来说并不难,实在不行还可以寻求地面的支援,由地面计算好相关数据,宇航员只负责实施。

  随后人类号就位,同样向小行星群发射二百多枚特制的导弹。

  两群导弹在宇宙中飞向小行星群,就像两群扑向篝火的飞蛾,不过这两群飞蛾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地球的监测之下,地面每天都要对导弹群的位置进行微调,确保导弹群继续飞向小行星群。

  普通弹头发射后无法调整方向,而宇宙中又充满各种难以预测的干扰因素,这两点也是各国放弃普通弹头,改用导弹的重要原因,哪怕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

  导弹发射后第八天,第一波导弹即将与迎面飞来的小行星群遭遇,此时的小行星群仍然保持着每秒十六公里的高速,导弹群的飞行速度则是每秒十一公里,相对速度高达每秒二十七公里,即便以方遭遇,相会的一瞬间也只有区区0.037秒,短到不能在人类眼睛里留下哪怕一瞬间的影像。

  双方的相对速度虽快,却快不过雷达的探测速度,导弹群里那几枚特殊的导弹,已经在地球的控制下提前开机,释放的雷达波迅速确定了小行星群的方位,并向其他导弹释放了延时引爆信号。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