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坦克战_[德]冯·梅林津【完结】(70)

  夜间进攻是经常带有某些恐怖感的。为能在夜间突破纵深梯次配置的对坦克防御,采取了其它一些办法。夜间要选择便于坦克行动的地形,天候条件要好,最好是月夜。进攻部队的指挥官应在白天勘察地形。由于我们的坦克上没有适用的罗盘,夜间应沿易于辨别的公路或乡间土路行进。即使在夜间进攻,“钟”形队形也是适用的。前进时的队形要稍密集一些,坦克的间隔也要缩小。夜暗对防御的火炮影响很大,经周密准备的夜间进攻,一般也不会遭受很大损失。当然,在夜间条件下,需要有训练有素的军官和熟练的坦克驾驶员。

  坦克成功地对付纵深梯次配置的反坦克防御,要作到以下几点: [ 注:这几点适用于一九四三年的条件。总的来说,后来也适用,只是有的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例如,新型坦克已不需停下来射击。 ]

  (1)利用一切可能进行空中和地面侦察。

  (2)进攻的坦克部队应尽量多编一些超重坦克,使用在主要突击方向上。

  (3)火力的集中要迅速而有效,坦克除进行射击外,一般不得停顿。

  (4)支援进攻的所有重武器的观察员都要坦克跟进,坦克指挥官和空军之间要保持无线电联络。

  (5)乘坐装甲输送车的工程兵必须尾随坦克跟进。

  (6)轻型坦克应随时准备发展战果。

  (7)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应利用专门的装甲车辆为坦克补给油料和弹药。这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有很多的经验。

  (8)坦克应配有烟幕罐,以迷盲敌人反坦克武器的射手。分队和部队指挥官还要有彩色发烟信号弹,以便于指示目标。

  (9)夜间进攻时,坦克要配有测向器材。

  俄军对轰炸的反应

  经验表明,俄军的士兵有一种惊人的经受猛烈炮击和轰炸的能力,俄军指挥部在受到炮兵和航空兵的轰击而遭受惨重损失时,竟然能够无动于衷地坚持执行其预定计划。俄军对即使是非常猛烈的轰击也没有什么反应,这一点当然不是在“堡垒”战役中才表露出来的。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促使他这样作,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多数俄军士兵的禁欲主义以及他们对事物反应的呆笨,使他们对于损失麻木不仁。俄军士兵对他们自己的生命并不比对同志的生命更珍惜。他们可以泰然自若地踏过战友们的尸体甚至连眼也不眨一下,顽强地继续进攻,或坚守上级令他们防守的阵地。再艰苦对他们也不会产生影响,甚至是对此毫不在乎,不管是炸弹还是炮弹的爆炸都对他们不起作用。

  俄国的士兵在性格上比较柔顺,但是,他们训练有素,可以一丝不苟、毫不迟疑地去执行命令。俄军中有铁一般的纪律,指挥官和政委们所给予的惩罚是很严峻的。无条件执行命令是他们军队制度的特征。

  据我所知,在这次大战中士兵们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热忱。然而,可以预料,将来打仗,俄国士兵在他们对“主义”信仰的驱使之下,还会去执行最无意义、最愚蠢的命令。俄军对炮轰无动于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这一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明显表露出来了。考兰科特在描述1812年博罗季诺之战时也提到了这一点。他描写俄国人如何“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之下坚定不移”,并且提到:“俄军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尽管队伍被炮火打乱,仍旧能够不断地收拢部队坚持下去。”他接着写道,“使人非常迷惑不解的是,俄军对夺得的碉堡和阵地竟能如此地死守不放,最后我们只抓了寥寥无几的俘虏。”最后,他引拿破仑的话说,“这些俄国人宁愿去死,也不愿忍辱求生,这使我们毫无办法。”

  关于俄军指挥官的情况,可以归纳这样几点:

  (1)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他们都坚决而严格地执行命令或预先定下的决心。他们不管情况有什么变化,也不管敌方有什么反应,更不管己方部队的损失,一成不变地执行命令。当然,这种作法是有严重缺陷的,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好处。

  (2)他们拥有几乎是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去弥补伤亡。俄军能经得起重大损失,因此对于损失是毫不在意的。

  在计划作战行动时,对俄军的反应加以考虑是很必要的、战术上的时间计算,战果的估计以及使用武器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这个因素。然而,必须指出,有的时候,战斗坚强的俄军在不很厉害的炮火之下却惊慌失措起来或表现神经过敏。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少见的,如果侧重考虑这一点,就会犯大错误。把俄军的顽强性估计高一点总要好一些。他们的软弱只是一种例外,永远也不要认为俄军经受不住艰苦的考验。

  第十五章 退回第聂伯河一线

  俄军的夏季攻势--退却问题--第聂伯河防御

  俄军的夏季攻势

  军事评论家们研究德国于一九一八年突然失败的原因时。得出的结论是:这是鲁登道夫大举进攻失败的结果。另外的原因就是,“当军队知道,最后的兵力正在消耗掉,而且是白白消耗掉的,因而士气非常之低落。”

  一九四三年的情况与此很相仿,德军之花已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凋谢。在这次会战中,我们的部队以不顾一切的决心实施进攻,准备决一死战。他们投入这场战斗时的决断精神,并不比一九一八年的进攻部队差。也许有人认为,如果我们从库尔斯克这个倒霉的突出部撤退下来,一定会大伤士气,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的队伍确实削弱了许多,但是战斗部队的坚定决心却没有动摇。这里不是详细探讨这个问题的场合,但是有一点很明显,即我军的顽强精神确实使敌人大伤脑筋。邱吉尔和罗斯福要求“无条件投降”,使我们在西线绝了望。而在俄国战场战斗的士兵们也清楚地知道,若红军侵占我们国家,悲惨的命运就会降临到东德身上。因此,尽管库尔斯克会战的战略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但这不会使我军的决心和士气有所减弱。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