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峡上空,那一条无形的中线_就值一文【完结】(8)

  “我们的装备确实与我们的未来主要对手有着不小的差距。”传奇团长在报告会上讲,“可是,作为一个军人,我们不能只看到这种差距进而被这种差距所吓倒,更不能消极地等待我们装备的升级和换代。我们必须去想办法缩短这种差距。有人说得好,剑不够长怎么办?跨前一步!现实要求我们,就是要在怎样跨好前出的这一步上下功夫。我们电脑不行怎么办?我们的回答是——练人脑!歼8II座舱里有数百个电门、开关、仪器、仪表,我闭着眼睛可以做到‘一摸清'!飞机的2000多个数据我可以‘一口清'!我发射导弹的准备时间不到训练大纲要求的三分之一!”

  一开始,这个功勋团长的报告只是让我震惊,并没有让我服气。我没想到我的前辈中还有这样“不讲科学,闭眼蛮干”的主儿。虽然我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来有“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的光荣传统,但我更认为在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高新技术主宰下的现代战争中,保持这样的传统无异于自杀!我开始扎到部队资料室里寻找我的新的证据,以便再发表一篇更加严谨科学的“宏论”,来让我的那些“顽固不化”的前辈和头头们开开窍。

  可是,随着我“研究”的深入,我却越来越对自己的观点没有了自信,反而越来越向我的前辈和头头们靠拢过去了。

  不知为什么,我就联想到了我的“走神”。

  在学习上,我的最大特点就是走神。如果,我不注重自己的这个特点,盲目地套用别人的“行之有效”的“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诸多学习方法,那么就不会有我取得的良好学习成绩。我的成绩的取得,恰恰是将自己“走神”的特点善加利用的结果。战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纵观战争发展的历史长河,改变的只是战争外在的“形态”,不变的却是战争内在的“神韵”!古往今来的战例也雄辩地说明,战争的胜利者常常并不一定就是战争中拥有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等等“形态”的一方,而是能够灵活应用战术战法、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特长等“神韵”的一方。解放军“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的光荣传统不就是这种战争所特有的“神韵”的一种具体体现吗?现代战争,虽然用导弹、雷达代替了大刀、长矛,可是,有一项内容却永远也无法取代。那就是人!不管多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不管多么高精尖的武器装备,如果不与人相结合,那么就永远不可能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当我飞上苏27战机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思想。现代化装备,能够给你带来的只是战争机器形态上的变化,却不可能同时给你带来先进的、无敌的战术战法。雷达和导弹,只是增强了你获取战场信息、攻击战场目标的能力,却不可能取代你成为战场的主人公。相反,任何人将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到现代化的仪器仪表等机器上的时候,实际上他也就越来越危险了。自从越南战争人类空战历史上有了最早的超视距攻击以来,虽然飞机雷达和导弹的性能日新月异,有的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已经达到了数百公里,一些远程空空导弹的射程也达到了数百公里,可是即便是在最近的海湾战争和其后的各种大小空中战斗中,真正成功击落对手的超视距攻击仍然全部发生在30公里以内!为什么?因为雷达和导弹不会思考,不会分析情报,不会随机应变,不知道什么叫阴谋诡计,不知道什么叫狡猾和欺诈……总之,再现代化的装备,再电子化、“玻璃化”的座舱,它只是为你提供信息和资源,却不会替你下定决心,也不会替你作出决断。即便未来科学的发展可以达到所谓的“智能化”,可是那仍然是辅助决策手段,而最终决策的仍然是人!否则,人类似乎也就失去了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我把自己对“走神”的理解全部应用到了苏27的飞行上。苏27虽然是我们中国空军的最现代化战机的代表,可我更应该看到它与世界先进战机的差距和不足。我开始借鉴那位歼8团功勋团长的做法,将SU27座舱里的所有仪表、开关、电门全部“刻”在了自己的脑子里,将所有的飞行数据“印”在了脑海里。然后,苦练各种飞行基本功,让飞行成为自己的一种本能,让座舱信息成为自我大脑意识的有机组成。这样,当这一切“有形”的东西几乎变成自已“无形”的一部分的时候,我就能够解放出更多的精力去“走神”思考座舱外和飞行动作外空中战场的信息和状态了。也就是在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雷达成了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导弹成为了自己的臂膀,自己才可能抢到战场的先机,自己才真正成为了空中的主人。

  我不知道我对自己“走神”能力的罗里罗嗦的“神吹”是否精彩,反正当时师长什么也没说。不过,经过战术考核后,在最后确定的参加武装突袭海峡中线的正式参战人员名单中却很幸运地有我。

  …………

  “嗒嗒嗒!”

  飞行头盔内的耳机里突然传出几声清脆的敲击声。

  我连忙定神一看,发现自己和编队的距离有点拉远。看来是长机在提醒我注意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