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幻纵览_郑军【完结】(133)

在世纪之交的美国,还产生了一位有影响的通俗科幻作家:埃德加赖斯伯勒斯(Edgar Rice BurrouRhs1875——1950)。他的代表作《人猿泰山》解放前就被译介到中国,最近又被大量地重新翻译过来。这个系列小说塑造了在猿人世界里长大的一个人类孩子,并且成为此类题材的开山之作。一段时间里,这个攀着藤条在林间呼啸的野人风靡文明世界。伯勒斯还创作过《火星公主》等科幻小说。

伯勒斯的作品欠缺完整构思,也没有多少文学上的考虑,但却能以强烈的浪漫色彩和打斗情节吸引读者,并且因为数量很大而拥有广泛读者。而且,正是在这一大批读者中,产生了许多后来的科幻作者。说到这些特点,中国科幻迷可能会想到大家很熟悉的一个人——倪匡。是的,我们可以把他们当作同一类作者。不同国家科幻史上往往会出现同样的人物,因为他们代表着科幻小说本身发展中的不同阶段。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学史 第二章:早期探索者(3)

第三节:其它地区的早期科幻开拓者

我们的东邻日本受工业化的影响,于二十世纪初也产生了自己的科幻小说。日本科幻的开拓者是押川春浪(1877——1914)。1900年,他创作了预言日俄战争的科幻小说《海底战舰》。

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殖民地印度,也产生了自己的科幻萌芽。1897年,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贾格迪什钱德拉博斯创作了科幻小说《驯服风暴》,讲的是用发油平息海上风暴的故事。同时,拉纳德创作了《星星的微笑》,马德哈夫创作了《斯里尼瓦撒——雷奥》等作品。凡尔纳的作品也被当作科幻启蒙介绍到印度。这些早期科幻作品大多被看成神话作品或者儿童文学。

从1818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各地虽然涌现出了许多科幻作家和科幻经典,但科幻文艺一直没有建立起自觉意识,更多地是出自个别作者的灵光乍现。在这段时间里,科幻文艺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它们被称作科学冒险小说、科学传奇小说、预言小说等。甚至有过一个很可笑的名字——“伪科学小说”。 本节中介绍的这些科幻作品,基本上是科幻艺术真正独立以后被“追认”的。由于缺乏自觉意识,萌芽时代的作家们虽然感觉到自己在探索一个全新的文学品种,但对这个文学品种的规律性还没有什么探索。

在这个大潮中,我们中国并未落后。下一卷笔者将用一章来介绍早期中国科幻的成就。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学史 第三章:不朽的宗师(1上)

三章前言

第一节:凡尔纳

第二节:威尔斯

三章前言

在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里面,专门有《外国文学卷》(上、下卷)。其中,只提到了两位科幻作家的名字。凡尔纳、威尔斯。当然,柯南道尔、恰佩克等人也有专门的词条,但都不是当成“科幻作家”来介绍的。中国主流文学理论界素来不重视科幻。但即使如此,这两个人的名字仍然能够成功地穿越门户壁垒,登堂入室。

不过,“受重视”不等于“被正视”。主流文学理论家只能介绍他们的成果,却没有足够的理论语言去分析这些成果。而科幻界对两大宗师的印象也早早定了型。尤其是凡尔纳,人们对他的误解更甚于威尔斯。

所以,笔者将他们单独列为一章来介绍,既是因为他们的成果值得这么作,也是因为,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去把笼罩在他们身上的框架打破,让大家真正理解他们在科幻上的贡献。

第一节:凡尔纳

1828年2月8日,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出生在法国南特一个法官的家庭里。这个时候的法国,科学技术领先世界,象照相术一类的重要发明,当时便产生在法国。当然,这也拿得法国读者愿意关注科学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没有这样的读者预期,单靠凡尔纳的天才,是不可能科幻小说发展到这个程度的。

同时,法国中产阶级迅速发展,阅读人口大量增加,已经养得起一批职业作家了。巴尔扎克能够在欠钱后选择靠写作偿还,正是有这个的时代背景。这批职业作家里,便有凡尔纳的老师大仲马。

1849年,凡尔纳来到巴黎,以文学青年的身份进入文学圈。父亲自然希望他子承父业,成为律师,但也开明地允许他在文学上尝试尝试。一些介绍里把凡尔纳称为“科学家”,或者以为他是受过系统的理工科教育的人,这完全是误解。身为典型的文学青年,自然科学的门外汉,而竟然以“硬科幻宗师”的身份列于世界科幻史,凡尔纳的成长经历非常有代表性。尤其是对于因为知识结构所限,不敢接触科幻这个“硬家伙”的中国传统文人更是如此。

最初,凡尔纳象一般的文学青年那样,立场以传统小说、戏剧为突破点。写了一些没有影响力的戏剧。他拜在大仲马门下,与后者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学习后者探险小说的技巧。大仲马虽然终生未创作过科幻小说,但对这个新的文学样式抱着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凡尔纳许多作品的灵感就出自《三个火枪手》或者《基督山伯爵》,只是把达达尼央们的坐骑和佩剑换成了科技道具。小仲马曾经感慨地说,凡尔纳更应该是大仲马“文学上的儿子”。

但是,凡尔纳逐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开始自学科学。成名以后,他竟然能够编著通俗地理学文集——五十卷的《法国地理》。凡尔纳靠稿费致富以后,专门购买游船,到海上探险。他在创作生涯中,一直与当时法国甚至欧洲的一流职业科学家保持联系。他有了什么新的科幻构思,总要争求他们的意见,或者从他们的前沿课题中寻找灵感。所以,凡尔纳对科技前沿的把握绝不出仅仅出于天才的想象力,更主要的,便是他真正接触到当时科学第一线的情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