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事资料百科_随风落叶【完结】(227)

  但59式坦克的外观与T-54A还是有所区别的,如59式坦克取消了T-54A的红外夜视装置,这是由于当时中国受自身工业技术水平所限而不得已采取的决定。

  59式坦克的主炮为1门100毫米线膛坦克炮,在身管前端装有抽烟装置。该炮可发射钨芯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34发。作战时,该炮发射穿甲弹的直射距离为1070米(钨芯穿甲弹初速为1435米/秒,最大射程14800米),发射破甲弹的直射距离为1000米,火炮俯仰角为-5-+18度,最大射速为每分钟7发。火炮装有液压式单向(高低向)稳定器,借助瞄准镜分划测距,炮长通过瞄准镜和火炮控制系统的操纵台完成对目标的瞄准和射击。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备弹500发;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由驾驶员操纵的7.62毫米航向机枪,备弹3000发。

  59式坦克的发动机为12缸V型69度夹角4冲程强制水冷直喷式12150L柴油机,额定功率520马力,额定转速2000转/分。该发动机有空气起动和电起动两种起动方式,并备有冬季起动的加温系统。传动装置和操纵装置为机械式,采用直齿轮式传动箱、摩擦式离合器和固定轴式变速箱,变速箱两侧各有一个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带式制动器和单对直齿轮式侧减速器。

  59式坦克的履带为单销式金属履带;行动部分采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在车体每侧各有5个双轮缘大直径负重轮、1个诱导轮和1个主动轮;在第1、5负重轮处装有叶片式液力减振器等。

  59式坦克的通信设备为A-220型或A-220A型调频电台,前者的频率范围为20-22.375兆赫,后者为20-27.175兆赫,最大通信距离16公里。59式坦克还配有半自动灭火系统和手提式灭火瓶,在坦克的尾部还有两具烟幕筒,但一般只在临战状态才安装。

  59式坦克主要战技术性能指标:全重36吨,乘员4人,车全长9米(炮向前),车宽3.27米,车高2.4米(至炮塔顶),车底距地高0.42米,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时,平均公路速度30-33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4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30度,最大侧倾坡度为30度,越壕宽2.7米,越垂直墙高0.8米,涉水深1.4米,潜水深5.5米,主用武器为1门100毫米线膛炮。

  1960-1961年,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对已生产出的59式坦克性能进行全面考核,先后在北方寒冷地区和南方炎热地区试车,累计行驶9000多公里,主要考核其产品质量检验、战术技术性能、使用寿命、适应性及可靠性。设计人员对59式坦克进行部件、零件的设计及计算,以掌握原设计意图,积累数据。同时,为全面测试坦克性能,筹建了中国第一批坦克试验台架。通过试验和部队实际使用情况表明,59式中型坦克战技术性能良好,机件工作可靠,适应性强,维修保养简便,完全符合性能要求。

  59-IIA坦克,在59-I和59-IIA基础上改进而成。安装了带轻型热护套的105毫米火炮和双向自动装填简易火控系统,车身挂装复合装甲。其火力、机动力、防护力及使用性能较59式坦克都有明显提高。

  与同时代的战后第一代坦克如美国M48、日本61式、英国百人队长等坦克比较,59式坦克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比如英国百人队长式坦克体大身沉,战斗全重达50吨左右,但这却导致机动性能大为降低,最大公路速度只有34.6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仅102公里,远远落后于59式;在装甲防护上,百人队长式也弱于59式,其车体首上甲板厚度为76毫米(但百人队长MK13型坦克增大为118毫米);在火力上,百人队长MK5/MK7等都装备1门83.4毫米线膛炮,打击能力明显弱于59式的100毫米炮。直到百人队长MK5/2和MK7/2换装了L7型105毫米线膛炮后,百人队长的火力才超过了59式。

  美国的M48在三大指标上比59式也不占优。比如其最大公路速度为41.8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仅113公里;主炮为1门90毫米坦克炮;装甲最厚处为120毫米等。日本61式坦克是美国M47/M48坦克的仿制品,性能与美制M48相近,所以三大性能也弱于59式。但是,西方国家的火控系统要比59式先进些,而且火炮大都采用双向(高低向和水平向),射击精度要比59式高些。再加上59式最初没有夜视装置,夜间作战能力也要弱于M48、百人队长等坦克。

  59式中型坦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人民装甲兵的骨干装备。据外刊报道,从1963年3月到80年代初,中国总共生产了59式坦克及其改进型1万多辆,其中约有6000辆装备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迄今为止,这些坦克的绝大部分仍在解放军装甲兵装备序列里。

  ☆ 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主战坦克——69式

  在59式成功生产并装备部队后,为保持这种先进水平并逐步实现由产品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转变,1960年后,军委装甲兵和第五机械工业部决定自行研制中国第一代主战坦克。为此,五机部专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新型坦克的技术预研工作,如激光测距仪和双向稳定器等。1963年装甲兵研究院开始进行新型坦克的方案论证,并于次年正式提出了新型坦克的战技术指标论证方案。1965年,五机部正式确定了新型坦克战技性能及总体设计方案,并向有关科研单位(60研究所、617厂设计所、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下达了研制任务,同时将产品代号命名为“WZ-121”。1966年,617厂试制出了第一台样车。1968年,试制出第二辆样车。同年,617厂还改装出1辆“68G”试验车。科研人员用这两辆样车与试验车一起做了部分项目试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