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指导_[英]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完结】(109)

  然而,在苏联的范围内所看到的,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变化。那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进化式发展,也不是革命式发展。它是一种逐渐消灭的趋势。

  赫鲁晓夫继承了斯大林的职位以后就开始感觉到,恐怖有可能毁坏自己的目标。在暴君的统治下,他和他的同僚们曾经是经常地担惊受怕,害怕突然地遭到清洗。而且,恐怖也使人们的开创精神受到打击,这种开创精神正是维持工业的活力和健康所必需的。他和他的同志们并不是要修改马克思主义,更不是要放弃马克思主义,因为那是他们的宗教信仰。然而,技术的进步却迫使他们不得不放松现有的暴政,给俄国人民以较多的自由。

  到了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内在的要求,俄国的工业化使它形成了一个由科学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等组成的中产阶级。象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情况一样,这些人享受着高工资的待遇。这对发挥他们的技能是有效用的,因为只有较高的待遇才能起刺激作用。今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每年可挣一百万卢布(大约两万英磅),还有相当的一批人收入为几千英镑。这些新贵组成了一个行政和技术的财阀统治集团。不可避免地成了新一代俄国青年崇拜的偶像。

  这些年轻人从小受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与西方的年轻人不同,不可能通过民主制为他们的雄心找到出路。他们所受的训练,本是以《共产党宣言》为基础的,现在,他们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口袋了,认为得到的卢布越多越好。这种倾向说明了什么呢?这并不是对共产主义的背叛,因为在一个警察的国家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只是表现了对“有组织贫穷”的反感,而且,无产阶级能发展成为统治阶级这一观念,也随着消失了。不管俄国人今天所受的教育是怎样的,人类自然的天性总是扼杀不掉的。群众中间受过高等教育的那个阶层,必将变成新资产阶级的温床,以致最终将要推翻马克思主义。

  艾夫里尔·哈里曼先生和菲茨罗伊·麦克莱恩爵士的看法可以印证这一点。前者发现,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有许多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教条”表示怀疑。在大学和较高级的技术学校中,“对共产主义思想存在着一种广泛地不关心的态度。”“甚至在外交事务上,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教条,很难与国外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所以,当苏联的学生们对共产党国界外的生活越来越了解时,他们的怀疑也就会不断增加。” [ 作者注:《与苏俄和平相处吗?》,(1960年版),第130-131页。 ]

  菲茨罗伊·麦克莱恩把现阶段的苏联,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作了一个比较。那时正是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英国的特点是工业迅速发展,经济突然扩张,工人遭受牺牲,出现了富有的资产阶级。

  麦克莱恩当时写道:“但是,读者们也许要问,这些富有的人不都是共产党员吗?他们不都是信仰世界革命吗?当然,他们是的。他们是共产党员,就象维多利亚时代的人都是基督教徒一样。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参加共产党的会议,参加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问题的讲座。这和基督教徒星期日到教堂去参加礼拜是完全一样的。他们信仰世界革命,也象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信仰最后审判的结论一样。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原则应用到私人生活中的程度,与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把基督教教义应用到私人生活中的程度,大致是相同的。” [ 作者注:《回到波克哈拉》,(1959年版),第62-63页。 ]

  如果这些看法是准确的,而且也没有理由怀疑它们,那么就很明显,技术正使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没落,而使资本主义思想复苏。当西方国家正在把私人企业转向国家企业时,苏联却在从国家控制转向到一种比较自由的社会秩序。这两种运动能殊途同归吗?或者说,它们彼此间要斗个你死我活吗? (全书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