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赎罪日战争_[以色列]恰伊姆·赫佐格【完结】(72)

  以色列部队逐渐控制了战场,让埃军的进攻在以军的防御铁砧上碰得粉碎。以军信心日增,也有了对付原来不熟悉的敌反坦克武器的一套办法。以军沿埃军桥头堡一线坚守的阵地,没有一个被敌军占领。那个星期三上午,戈南向总参谋长报告,他感到前线局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双方损失的对比有了根本变化:以军的损失的统计数字曲线显著下降,而埃军的损失曲线则在上升。后备队陆续到达,军械兵在修复坦克,指挥所在集结力量。

  在这一阶段,关于以军下一步行动的讨论开始了。到10月10日,情况已很清楚,要打乱埃军的平衡,运用以军快速和机动的特长,争取主动摆脱它所陷入的固定作战局面,唯一的一招是渡过运河,打进埃及去。这一直是以色列军事思想的一条首要内容。从1968年制定抗击埃及进攻,保卫西奈的计划起,就已考虑了准备渡河反攻的必要性。多年来,研制了渡河器材(尽管数量不足),在运河一线的各个地域建立了可供使用的渡河点。那里的沙堤特意筑薄一些,并标示了掘开口子的确切位置。在坎塔腊、德维斯瓦(大苦湖以北)和苏伊士以北地区,修建了必要的永久性防御设施,而且在战争爆发时,仍在修建之中。备用的架桥设备已运到西奈,为把事先准备好的渡桥送下运河,已修筑了专用的笔直道路。为了架桥,修建了一个后来称为“场院”的场地,这是一块长150码,宽700码,四周是高沙墙的地方。

  随着以色列兵力、尤其是坦克数量的增加,南部军区开始计划下一步的行动,拟订在德维斯瓦(他们发现这里是埃及第2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的分界线,该地没有埃军集结)渡河进攻的作战方案。这将是一次两个师的进攻。巴列夫同意这一想定。10月9日到10日的夜间,根据戈南指示,运到德维斯瓦以西尤昆的预制构件渡桥最后装配完毕。

  10月11日晚,戈南在司令部会议上提出了他的想定,但布伦和沙隆持保留意见,他们提出渡河点应选在其他早有准备的地方。但是戈南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他坚持认为,在德维斯瓦渡河,部队很有可能无需进行激烈战斗便可到达运河,如在其他地方渡河,在实际渡河前,就难免要进行一场大的战斗和突破。巴列夫决定在德维斯瓦渡河,理由如下:首先,渡河的一翼会有大苦湖作为掩护;其次,由于这一渡河点的西岸只有一条淡水渠和一块狭长的农田,因而比在坎塔腊更易于实施机动作战,而渡河部队在坎塔腊会遇到许多沟渠和农业开发区;此外,德维斯瓦地域正好是埃及两个集团军的分界线。

  确定进攻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知埃军的行动。以军统帅部所面临的问题是,现在埃军既可以在运河东岸部署五个步兵师并稳守不动,而把这五个师的装甲部队和新到达的部队部署在运河西岸,又可以集中起来随时投入桥头堡地域的战斗。能够打破这一僵局的唯一办法是横渡运河。但由于埃军在西岸集结了两个装甲师、两个机械化师和两个独立装甲旅,共约有900辆坦克,数量大大超过以色列的装甲部队,因此,渡河作战非常危险。埃拉扎尔和巴列夫都感到,在未予埃军装甲部队重创之前,进行渡河是不明智的。

  10月12日星期五,巴列夫飞回总司令部,向埃拉扎尔将军呈报渡河作战计划,尔后又把计划呈报国防部长。根据当时运河一线的战术态势,以军显然有三个选择方案:一、对现有的两个埃军桥头堡发动一次重大的进攻,把埃军赶回运河对岸;二、立即渡过运河;三、等待和粉碎预料中的埃军进攻(按照苏军理论,他们应在10月11日到12日发动一场大规模装甲部队进攻),尔后渡河反攻。

  埃拉扎尔建议,先等待埃军进攻,予以还击,然后渡河。达扬对整个作战行动表示怀疑,不太热心,但又说他不准备“发起讨伐行动”;认为以军渡河起不了决定作用,也不会迫使埃及人要求停火。他的意见是,在政治考虑的基础上制定决策不是埃拉扎尔的事。他还指出,从军事上讲,如果埃拉扎尔认为需要渡河,那他就必须作出决定并贯彻实施。说完这些,达扬便离开了会场。

  埃拉扎尔随即与达扬的私人助理拉维夫准将联系,告诉他,他仍然认为要由国防部长作出决定。达扬把此事提交到由总理主持的一个会议,出席会议的除几位将军外,还有战争特别内阁的成员。

  巴列夫提出了他的计划。接着展开了一场争论,总之,他们在讨论这支军队能否承担这一最复杂的作战任务,而且他们认为,只有一条补给线支持这一作战行动,将违背以色列既定的军事原则。此外,在目前形势下,必须尽极大努力进行突破,才能到达运河。随着讨论的深入,部长们开始提问题,巴列夫感到,这一作战行动也许得不到批准了。然而,在会议期间他们收到情报说,等待已久的埃及装甲部队向东岸的渡河行动开始了。迹象表明,这是一次大规模进攻前的准备。巴列夫抓住这一时机,要求推迟作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提出南部军区当前的首要任务,应是作好粉碎埃军进攻的准备。他故意不提批准他的渡河计划的要求。

  星则五晚上,布伦师调离防线,准备渡河。同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随着埃军装甲部队在当天渡河,等待已久的埃军装甲部队力进攻已迫在眉睫。总参谋长决定把渡河推迟到装甲大会战之后,在这场战斗中,以军将力图最大限度地消灭埃军坦克,并尽可能多地把西岸的埃军装甲部队引到桥头堡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