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_[德]瓦尔特·瓦利蒙特【完结】(122)

  元首:您看,您可以马上核实一下。您与集团群取得联系,问问他们认为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这是一个有7 个营的很有战斗力的帅,另外还有炮兵。

  蔡茨勒:9 个炮兵连。

  元首:自行火炮还是反坦克炮?重型的还是轻型的?(蔡茨勒:重型反坦克炮!)

  ——全是重型的!

  蔡茨勒:1 个工兵营,1 个野战后备营。

  元首:这个他们也要带上吗?

  蔡茨勒:肯定有新兵在里面..本来是8 个营。

  元首:这里的有9 个?

  蔡茨勒:101 师有8 个实力强的营,还有一个实力较弱的营。但有两个东线营在里面,是补充进去的。也许开始时还把这两个营留在那边。

  元首:开始时,无论如何要留在这儿。

  蔡茨勒:还可以留下一些炮兵。

  (结束:1:09)

  第11 号速记稿片断

  1943 年12 月28 日与蔡茨勒大将的谈话

  元首:我们要料到这一点。现在,我把一切都仔细考虑过了。昨天晚上,我苦苦思索了一番。不大量增加兵力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在北方,最糟的情况下,芬兰人那里可能要增加压力,这会使我们轻松一些。因为他们反正要打仗。往南边来,最糟糕的情况是失掉克里木,然后是失掉克里沃罗格矿区和尼科波尔。如果我们不扭转这种局面,它将给我们的粮食供给和经济带来无穷的困难,这一损失比北面的损失要大得多。因此,我决定补充必要的兵力。

  我不能从西线大批抽人,必要的力量只能从北面撤离的人中获得。我的想法是:在最坏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正在奥拉宁鲍姆地区打仗的部队。要守住纳尔瓦地区,这支部队就基本上够了。这样,这里的部队就比较清闲了。看来几乎可以随意调遣这里的部队,基本上占领这条防线。直到今天我依然相信,我们能从北方集团军群腾出12 个师。

  蔡茨勒:是的。那么屈希特尔明天来是很合适的了。这样,我可以今天考虑考虑并提出设想。铁路上一切正常。我们还有第16 和第1 装甲集群,还有一定的突击力量,我们必须把这些力量集中起来使用。在南面我们还可以得到第4 山地师和第17 装甲师。第101 和第16 装甲步兵师将作为第二梯队乘火车前来,而另外两个师将从6 日到8 日或12 日急行军到这里。那样,我们又多了一个梯队。我可以这样处理吗?

  元首:可以。

  蔡茨勒:还有一个问题:曼施泰因抱怨说,对第4 装甲师来说,战线长了一些。他说的不错。我提议,把南面的第6 集团军调过去,第6 集团军只有一个军部,这个军部直属集团军群。所以,我认为这样解决较为妥当。我可以再与曼施泰因谈谈,告诉他把第6 集团军调上来,由胡贝接替霍利特任集团军司令。胡贝与霍利特比较起来,我更相信胡贝。从上面下来的是一些机动部队,而霍利特对机动部队没有什么经验。

  元首:这里是防御。

  蔡茨勒:是的,那么霍利特就能多做些事了。还有舍纳尔跟他一起,情况就不那么糟了。如果您同意,我就这么办了。

  元首:好吧。

  蔡茨勒:然后是坦克问题。从12 月7 日起,陆续从第1 集团军司令部运出坦克294 辆,从第4 集团军司令部运出94 辆,从第8 集团军司令部运出154 辆,总共是542 辆坦克,其中一部分还在铁路上,还没有进站。

  元首:您只告诉我一件事,我们一共给了南方集团军群多少辆坦克?包括调到这里的5 个师的坦克。据我估计,他们得到的自行火炮和坦克远远超过1000 辆。

  蔡茨勒:他们得到了全部的补充。上个月我给他调来100 辆,这个月又是80 辆。

  元首:他们还装出一付可怜相,好象是后娘养的。事实上,只有他们得到些东西。

  蔡茨勒:他们大口吞掉了一切。两三个星期前我们才第一次给中部进行补充。不然中央集团军群真是受虐待了。我的元首,那么我可以马上办了。今天晚上他们就可以与第一批师一起出发了。

  撇开其他事情不说,仅这段在午夜23 点至凌晨1 点进行的令人疲惫不堪的、冗长的谈话再次预示着四分五裂的德国领率机构的恶运。即使希特勒最近为此颁布了一个规定,也无助于这种状况的改变。按照这个规定,所有涉及东线和其他战场问题,都要由两个总参谋部的头目约德尔和蔡茨勒向希特勒报告后决定。希特勒所下达的命令都是在就事论事和片面理解的基础上,权衡两方面意见后作出的。当时,在国防军总参谋部的催逼下,北方集团军群将其出发阵地撤至佩普西湖和纳尔瓦以后一事,就是希特勒利用这种方式处理在乓力分配上反复出现的矛盾的一个实例。希特勒还是象往常一样反对任何放弃地域的建议。在东线北部,由于他考虑到芬兰人的问题,将在一次形势讨论会上刚刚提出的意见置之度外,不准备将德军撤到后方一条大大缩短的防线上。为了回避陆军在其熟悉的战术方面提出异议,他求助于约德尔,让他归纳一下依靠芬兰湾内侧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因此而带来的战略上的弊端。由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对东线形势不甚了解,难以权衡利弊。而希特勒就恰恰是通过这种方式,利用他的军事“工作班子”与另一种意见针锋相对,把如此重大的决定建立在个人好恶和与自己心意相投的判断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