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_[德]瓦尔特·瓦利蒙特【完结】(93)

  6 月底,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病休回来后,再次强烈反对提前动用东线的统帅部预备队,同时以口头和书面等各种方式阐述他的立场。他认为“堡垒”行动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只能取得有限的区域性的战绩、不会取得对德国整个战争局势具有战略意义的结果。此后希特勒显然又一次犹豫起来,但在其他人的影响下,最终还是坚持了他原来的决定。  

  墨索里尼的垮台

  希特勒所谓对意大利的信任,从一开始几乎就全部放在了墨索里尼本人身上。5 月14 日,希特勒问刚刚从罗马返回的海军元帅邓尼茨,他是否相信意大利“领袖决心跟随德国走到底”,当时在场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军事联盟的基础已开始动摇。几天以后,他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又一次表示了他的这种疑虑。他的这种疑虑并非由邓尼茨的报告引起的,更多的是出自于意大利每况愈下的军事态势。早在4 月份的会晤中,墨索里尼欠佳的健康状态就开始使他忧心忡忡。以后,随着双方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尖锐矛盾,尤其是墨索里尼所采取的拒绝德国军队进驻意大利这件事,使希特勒对墨索里尼的疑心日见加深。甚至希特勒“送”给他一个负责装甲师装备操作的武装党卫队教官,也受到墨索里尼的冷遇。墨索里尼的这种举动,如果用“意大利政府首脑认为,意大利应由意大利人来保卫”这句话来解释,那么,多次得到证实的消息已经将这种理由驳倒。许多情报证实,自1943 年春末以来,意大利又重新开始在其阿尔卑斯边境修筑旨在针对德国的工事。而令人惊奇的是,希特勒却对这一事实及其隐含的意图视而不见。相反,当墨索里尼表示对5 月下旬举行新的会晤有保留地赞同时,希特勒却十分不安。尽管做了各种准备工作譬如将刚刚迁回普鲁士的大本营又迅速全部迁到贝希特斯加登,但这次会晤仍未能举行。据说,是因为墨索里尼只愿意在意大利领土上举行会晤,但这一条件又以希特勒个人安全为由遭到拒绝。再者在德国方面来看,意大利对德国提出的无法满足的在武器装备上的过高需要,不是从头开始的一种决心,而是退出战争的借口。

  在尔后的几个星期里,盟军几乎未经战斗便占领了意大利设防坚固的潘特莱里亚小岛,即“意大利的直布罗陀”。此间,希特勒对意大利的信任——尽管摇摆不定——又逐渐有所恢复。当时,他常常这样以为。那些普通的意大利士兵,还有那些经法西斯主义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年轻军官们,在保卫祖国的号召下,也许还会建树使敌友皆惊的丰功伟绩。在这种理想主义面前现实的军事状况——仅就意大利与盟国在装备状况上的悬殊差距而言——早已在希特勒的头脑里推到了其应有的位置。而在当时,却没有任何人提出一种与之相反的冷静的客观的判断。

  敌人于1943 年7 月10 日在西西里岛的登陆,将自欺欺人和充满梦幻的帷幕突然撕破了。在进攻的第三天,南线总司令就认为,意大利沿海防御,包括刚刚加固的奥古斯塔军港都要被迫放弃,即使“利用.德军.也无法守住”。

  凯塞林的这一判断表现出了一种对希特勒不肯让当时在意大利南部集结的德军部队一部用于西西里岛防御的失望情绪,意大利人甚至对希特勒的这一态度进行了严厉指责。鉴于敌人在西西里岛登陆的成功,希特勒又突然改变了原来由于担心意大利的变挂而做出的决定。根据墨索里尼的要求,另外两个德国师以及在岛上参战的部队和强大的防空部队迅即与其他部队一起开往西西里岛。在墨索里尼的一再催促下,大量的空军奉命从西线、东南线和北线调来。在这种双方迟到的积极性的激情中,两位独裁者很快又想入非非了。希特勒声称,登陆的敌人将被赶入大海;墨索里尼在电报中说:“敌人在首次袭击欧洲中遭到的失败所造成的道义上和军事上的不利后果,将是难以估量的。”

  在这个自欺欺人的指望破灭之后,希特勒马上于7 月13 日下了一道命令,亲自接管了西西里岛的指挥权。他甚至反对凯塞林关于现在只能是为赢得时间而战的意见,把“阻止敌人向埃特纳推进“作为主要目标。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一名军官还专门向受领这项任务的第14 装甲军军长胡伯将军,口头转达了这项指令,命令他“悄悄地排挤意大利指挥机构..自己接管西西里岛桥头堡的全部指挥权”。随着这项命令的下达,加上任命一名“墨西拿海峡德军司令官”,并授权他在万不得已时由德国人占领意大利岸防炮兵连阵地,德军最高领帅机构的指挥棒——从东普鲁土!——已深深插入包括西西里岛在内的意大利的下级指挥领域。墨索里尼和意大利统帅部对此并没有表示反对。

  在地中海战场连同“轴心国”的未来命运——或许还有更多的东西——似乎都集中于埃特纳这个小小桥头堡的形势一下,7 月15 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提交了一份由他本人亲手撰写的少见的形势判断报告。这篇报告在回顾了战略态势的来龙去脉,便直截了当抬出了凯塞林的观点:“根据一切迹象表明,西西里岛是保不住了。”接着,他指出,不管敌人的下一个目标是撒丁岛还是科西嘉岛,是意大利本土还是希腊,已方领导必须首先注意将意大利南部作为保卫巴尔干半岛的前沿阵地而坚守不放,但另一方面,约德尔继续说道——并引用了他的参谋部早在6 月19 日,即出于纯军事考虑而做出的错误的“堡垒”决定后的那天所做出的判断——不澄清亚平宁山脉以南——指的是阿尔诺河以北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的政治形势,就“无法”为德国军队在那里长时间坚守“做出解释”。为此,目前首要的条件只能是,“排除意大利军事指挥机构..以及针对意大利国防军内部的分裂现象,采取最坚决的措施,”与希特勒在那些天一再重复的观点相一致,他还谴责意大利“军官团的很多人的遮遮掩掩”的背叛,并硬说意大利统帅部让德国部队“在这种形势下”到意大利领土作战”,“是为了使他们在这里被歼”。接着,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使用希特勒一贯用的激烈言辞,要求“在意大利进行一次总清洗,将其作为法西斯革命的第二组成部分”,“必须把取缔现在的意大利统帅部和逮捕所有敌对人物”作为这次革命的终结。他指出,德军的将军们必须掌握地中海地区的全部指挥权,隆美尔元帅应担任这一地区的“唯一的领袖.无数意大利军官和士兵都乐于在其麾下从征”。他还就“统一指挥”问题建议,巴尔干半岛的领导权必须移交给德国,墨索里尼应当留下,但在意大利只是个挂名的领袖。与此相联系,还“要求意大利”在易遭攻击的地区,如意大利南部,必须始终以与德军相同的数量和速度加强其兵力。这个要求直到“轴心国”崩溃始终未被取消,但也没有得到满足。约德尔的这种思路基本上是重复了那些近来在小范围内说过多遍的东西。如果说他的这一思路是为了使人们联想起历史上许多在军事联盟崩溃前所出现的分歧事例,那么希特勒只要考虑到墨索里尼的威望,就会对约德尔所做的结论不寒而栗。为此,他首先试图获得意大利政治局势的可靠情况——除了军界头面人物外,他把他所信任的政界人士也召到大本营来,以商讨意大利的局势。邓尼茨海军元帅和隆美尔元帅在这次讨论过程中,声明他们与约德尔的观点完全一致。隆美尔甚至强调说,没有一个意大利将军会保证无条件地跟随德国。看到其“轴心”政策的基础似乎已完全崩溃,希特勒以少有的自谦说道:“意大利肯定还会有些卓越之士,事情不可能突然变糟。”另一方面,他自己似乎明白,如果单是德国留在地中海地区,也难以保住意大利北部。因此,将盟友留在“轴心”联盟中,仍是上策,而其前提是建立盟友间的相互信任。尔后,他又与从罗马召回的德国大使和黑森的菲利普王子,以及意大利宫廷代理人进行谈话,最终做出决定,彻底澄清自从突尼斯行动以来一直被推迟了的与墨索里尼的会谈,而且很快就商定在意大利北部进行一次会晤。就在当天,即6 月18 日,便动身踏上前往贝希特斯加登的路程。希特勒现在也把个人安全置之脑后了。他特别注意倾听戈林和在德国驻罗马大使的意见,他们俩自认为对墨索里尼的态度和意大利的公众舆论了如直掌;而且希特勒在踏上妥协之路之前,还撤消了准备宣布隆美尔为亚平宁半岛的保卫者的决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