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纽伦堡大审判_[美]约瑟夫·E·珀西科【完结】(75)

  身为德意志国家银行总裁的沙赫特仍纠缠于种种争端之中。在整个1938年间,德意志国家银行继续发行长期政府公债,为扩充军备筹集经费,这时德意志国家银行继续发挥着德国政府财政代理机构的职能。但是,沙赫特在1938 年3 月31 日停止发行短期债券,即停止发行由德意志国家银行提供保证的用于扩充军备开支的兑换期票。沙赫特试图通过德意志国家银行重新控制财政,他在1938 年底拒绝满足德国财政部长急需用作支付官员薪俸的一笔特别贷款,因为从所存资金中已无法支付这笔费用。1939 年1 月2 日,沙赫特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由德意志国家银行的一些经理签署的报告,报告要求采取防止通货膨胀的唯一手段,即严格限制军备开支和平衡预算。由于他在“当前德国国民生死存亡的决战时刻所持的整个态度”,希特勒于1 月19日解除了沙赫特德意志国家银行总裁的职务。1943 年1 月22 日又解除了他的不管部部长的职务。1944 年7 月23 日,沙赫特被秘密警察逮捕,在战争

  结束以前,他一直被监禁在集中营。

  显而易见,沙赫特在德国重整军备的计划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他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特别是在纳粹分子上台初期所采取的措施,对纳粹德国迅速上升为军事强国负有责任。

  但是,依照条例扩充军备本身并非犯罪行为。只有证明沙赫特所推行的扩充军备是纳粹分子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根据条例第六条构成破坏和平罪。

  沙赫特声称,他之所以推行扩充军备计划,是想建设一个强大的、独立的德国。而当他发现纳粹分子扩充军备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侵略战争时,他就试图放慢扩充军备的速度。在冯·弗里奇和冯·布洛姆贝格被革职之后,沙赫特也参与了旨在除掉希特勒——先将其罢职然后杀掉——的计划。

  沙赫特在1936 年出于财政上的原因就已开始主张限制扩充军备的计划。如果实行了他所主张的计划,那么德国就无法进行发动一场欧洲全面战争的准备工作了。由于他顽固坚持他的政策,以致最后被免去了对德国经济有重大意义的一切职务。另一方面,沙赫特对德国的财政了如指掌,所以他处于格外有利的地位,易于了解希特勒疯狂扩充军备的真正意义,也易于认识到,他们所奉行的经济政策完全是问战争的目标相一致的。

  此外,沙赫特还曾继续参与德国的经济生活;他甚至——尽管程度有限——还参与过纳粹分子初期的侵略活动。占领奥地利之前,他规定了马克和先令的兑换率。占领奥地利之后,他把奥地利国家银行并入德意志国家银行,他还发表了一篇极力称颂纳粹党的讲话,其中谈到:只要他与德意志国家银行保持一天关系,那么这家银行就是属于德国纳粹党的。沙赫特在讲话中奉承希特勒,为占领奥地利进行辩护,并对占领方式提出的异议加以嘲讽。最后他以“向我们的领袖三呼万岁”而结束了演讲。沙赫特并未声称这篇演讲没有表达他当时的观点。占领苏台德地区之后,他实行了市制改革,还主持把拥有发行货币权的该地区的捷克银行并入德意志国家银行。他在1938 年11 月29 日发表的一次讲话中傲慢地指出,正是他所推行的经济政策才使德国的军备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沙赫特并未参与制订起诉理由第二条所特别提到的侵略战争计划。他参与占领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的活动(这些活动在起诉中并未被指控为侵略战争)是有限的,不应将其看成是起诉理由第一条所称的共同制订侵略计划的罪行。显然,他并不属于在希特勒周围共同参与制订上述计划的核心人士。他甚至受到了这些人士赤裸裸的敌视。施佩尔的证词表明,沙赫特于1944年6 月23 日被捕的起因,就是出于希特勒对他造成这种敌视的原因是沙赫特对战争的态度,此外还由于怀疑他参与了炸弹谋刺事件。对沙赫特所以提出起诉的原因,是估计他有可能实际了解侵略计划。

  关于这个非同寻常的重要问题,起诉当局提供了证据。辩护方面也提出了一批为数可观的证据。法庭对上述全部证据进行了极其慎重的考虑,并得出结论,认为上面所提到的那种估计无法驳回对它提出的合理质疑。

  法庭根据上述起诉判决沙赫特无罪,兹命令军事法庭警长在法庭退庭之后立即将其释放。

  冯·席拉赫系按起诉理由第一条和第四条被提出起诉。他于1925 年加入纳粹党和冲锋队。1929 年,他成为民族社会主义学生联合会领袖。1931 年,冯·席拉赫担任纳粹党全国青年领袖,管理包括希特勒青年团在内的所有纳

  粹青年组织。1933 年纳粹党执政后,冯·席拉赫辞去了希特勒青年团领袖和全国青年领袖的职务,但却保留了主管青年教育全国领袖的职务。1940 年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区领袖、维也纳总督和该地区的国防委员。

  纳粹上台后,冯·席拉赫依靠暴力和官方的压力,解散或接管了所有与希特勒青年团竞争的青年团体。希特勒在1936 年12 月1 日发布命令,把全国青年运动纳入希特勒青年团。当1940 年公开实行强制参加时,已有百分之九十七的适龄青年成为青年团团员。

  冯·席拉赫利用希特勒青年团,以“民族社会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使他们服从一套严密的纳粹宣传纲领。他把希特勒青年团变成为向纳粹党组织输送后备力量的源泉。1938 年10 月他与希姆菜达成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凡符合党卫队要求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都应被看作是党卫队主要后备力量的源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