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纽伦堡大审判_[美]约瑟夫·E·珀西科【完结】(77)

  约德尔1938 年2 月13 日和14 日的日记表明,希特勒不仅指示他、而且也命令凯特尔继续坚持对奥地利施加军事压力。在与舒施尼格举行会谈期间,就开始以佯装采取军事行动的手法施加军事压力,这些手法居然达到了目的,当希特勒决定“不容许”舒施尼格采用公民投票的方式进行自决时,约德尔便把“原来的草案”,即现成的参谋总部的计划带到会上。他在3 月10 日的日记中记载道:然后希特勒就着手准备《奥托方案》,指令是由约德尔签署的。3 月11 日,约德尔签发补充命令,并于同日在希特勒的进攻令上签了字。

  根据施蒙特的记录,约德尔在策划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时十分卖力。他在该记录的第十四、十七、二十四、三十六和三十七等各点下面签了字。约德尔承认,他与陆军最高统帅部的意见是一致的:为德国发动进攻提供借口的“事端”最迟应在“X—1”日,即发动进攻前一天的下午2 时发生,还指示说,事端应发生在某个良好的飞行日的规定时间里。约德尔曾经和宣传专家们商讨过“面临的迫切的共同任务”,例如德国方面如果违犯了国际法,敌人将会如何利用这一事实,德国人又怎样加以反驳。约德尔曾把这看成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慕尼黑事件之后,约德尔写道:“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国家因素已经不复存在了..领袖的英明以及他不惜发动一场世界大战的决心,再一次使我们兵不血刃地取得了胜利。现在希望的是,那些怀疑成性、软弱观望和犹豫不决的人都能幡然悔改,而且能够永远保持醒悟”。

  占领苏台德区之后不久,约德尔被委派为一个地区的部队司令官。1939年8 月底,他开始担任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战长。

  1939 年12 月12 日,约德尔与希特勒、凯特尔和雷德尔商谈进犯挪威一

  事;他的日记事后详细记述了为这次进攻所做的准备工作。约德尔在评论此事时宣称,希特勒仍然一直在为这次行动寻找“借口”,这意味着,希特勒等待着有关英国计划的可靠情报。约德尔还为这次进攻辩护,把它说成是对付英国的先发制人的必要行动。他的证词表明,希特勒自1939 年10 月起就取道比利时对西方发动进攻:但是在11 月中旬以前他对是否袭击荷兰还举棋不定。1940 年2 月8 日,约德尔和他的副手瓦尔利蒙特和空军参谋耶顺内克讨论进攻挪威、丹麦和荷兰的“新设想”,但前提是保证比利时的中立。鉴于各种原因,其中包括气候条件,对西线的进攻一直推迟到1940 年5 月,在此期间所发布的十七道命令,其中不少是由约德尔签署的。

  约德尔也曾积极参予对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进攻。希特勒1941 年1 月11日进攻阿尔巴尼亚的命令上也有约德尔的签字。1 月20 日,即在发动进攻的四个月之前,在有德国将领和意大利将领出席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宣布:在罗马尼亚集结德军是用于对付希腊的,当时约德尔也在场。3 月8 日,希特勒当着约德尔的面对雷德尔说:在有可能取得任何调整之前,必须首先占领希腊全境。3 月27 日,希特勒对德军最高统帅部宣布,必须“以无情的严厉手段”摧毁南斯拉夫,还决定,不宣而战地轰炸贝尔格莱德,这一次约德尔也在场。

  约德尔说,希特勒担心俄国入侵,故他抢先发动进攻。准备工作几乎在入侵的一年之前就开始了。早在1940 年7 月29 日,约德尔就命令瓦尔利蒙特准备计划,因希特勒已决定发动进攻,后来希特勒告知瓦尔利蒙特,他原计划在1940 年8 月就发动进攻,但由于军事上的原因而推迟了。希特勒1940年11 月12 日的指令是由约德尔签署的,该指令要求继续执行曾口头下达的准备工作。约德尔还于12 月18 日签署了《巴巴罗萨方案》。1941 年2 月3日,希特勒、约德尔和凯特尔曾一同讨论入侵事宜。6 月14 日,约德尔还参加了《巴巴罗萨方案》的最后安排。

  1942 年10 月18 日,希特勒发布了突击队命令,一天之后又发布了一件只发给司令官的补充指示。附加的说明是由约德尔签署的。这些命令的原稿是约德尔的参谋部起草的,对此他是知情的。约德尔供认:出于道德上和法律上的理由,他曾强烈反对这项命令,但是他无法拒绝传达该项命令。约德尔坚持说,他曾试图在实际执行中减轻命令的严酷性,倘若命令未被执行,他就不向希特勒报告。他签署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1944 年6 月25 日的文件,以此在诺曼底登陆之后重申上述命令。

  《巴巴罗萨方案》的指示包括一项清除苏联政治委员的计划。是否要将他们处死,可以不经法庭审讯,由某一军官即行作出决定。一份留有约德尔手迹的草稿建议把这种措施作为报复手段。约德尔供认,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谋求回避这项计划。

  当希特勒在1945 年考虑退出日内瓦公约时,约德尔的意见是:这种做法弊多利少。2 月21 日,他对希特勒说:维持这一公约对战争的进行不会产生妨碍的影响。他还列举了作为报复手段而击沉英国军医船一事。此事后来被解释成为误会。他供称,他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是因为这是希特勒唯一可以考虑的立场;至于道德上的或法律上的理由则都是不起作用的。他坚持说,他正是采取这种立场阻止了希特勒退出公约的。几乎没有什么线索可以证明约德尔曾参与制定强制劳动的计划,似乎他是集中全力于他的本职——制定战略计划。但是他在1943 年11 月7 日对大区领袖的讲话中说:对丹麦、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