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夏商社会生活史_宋镇豪【完结】(116)

  黄河中游中原地区的人体装饰品,数量最大的是环类,多数为腕或臂部装饰,少数为指环或其他部位饰品,自仰韶至龙山时期大体相袭,而且一直以陶制品为主流。西安半坡遗址所出环饰占全部装饰品60%以上,主要为陶环,石环和蚌环甚少⑥。临潼姜寨遗址出土陶环达558枚以上,石环仅6枚⑦。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文化遗址出陶环44,石环4,蚌环2枚,分别占总环数的88%、8%、4%①。位处中原和江汉平原交界地带的河南浙川下王岗仰韶一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陶环达390枚,石环3枚,玉环1枚,分别占98.98%、0.76%、0.25%②。环的形制颇具匠意,断面有圆形、半圆形、方形、条形、梯形、菱形、三角形、五角形或六角形等,有的素而无纹,有的饰弦纹、划纹、斜行方格纹、乳丁纹、辫形纹、齿形纹、螺旋纹或其它花纹,有的还施红黑彩绘。除盛行戴腕环、臂环外,还流行戴指环,与黄河下游东部地区相类似。如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一具人骨的左手无名指上戴有一个制作精美的蚌指环③。此种人体装饰品亦见诸黄河上游地区,如甘肃东乡林家之马家窑类型遗址,出有镯、环、指环达400枚左右,约占全部装饰品的91%以上,陶质最多,石质次之,少数为骨制品④。甘肃永靖秦魏家之齐家文化类型遗址,还发现两枚铜指环,均出自人骨手指旁⑤。看来黄河上中下游地区都有戴腕镯、臂环、指环的俗尚。

  中原地区先民对颈、胸、腰及头饰也颇为注重。新郑裴李岗遗址即已发现人骨颈部佩有绿松石珠⑥。至于各地仰韶或龙山文化遗址,各类陶、石、骨、蚌、牙、贝、玉质人体装饰品层出不穷,除环饰外,还有璜饰、珠饰、坠饰、节形饰、方形饰、片状饰、管状饰以及动物造型饰等等,极为丰富多彩。不过妇女和儿童用串珠作颈、胸、腰部装饰似更流行。姜寨遗址M7墓内一16~17岁少女,颈、胸、腰、肱骨部位遍置骨珠8577枚,有的尚沾连成串,头部左侧还有玉坠饰,可称得上是盛妆之最,另一M22墓内孩童,头部骨笄2,腰部有骨珠14枚。半坡遗址W152一孩童,头部有青白色玉耳坠1,腰部缠石珠69枚。华县元君庙仰韶墓地M420一女性,头顶插骨笄,颈部有1147颗骨珠串起的项练①。下王岗遗址M426一青年女性,颈胸部有382枚骨珠联成的项练,从上到下作两行均匀排列。凡此足以表明当时的人体装饰已有性别和年龄级别的若干区分。年龄性别的装饰区分,在黄河上游地区也存在,如兰州土谷台半山一马厂类型墓地,所出装饰品主要是骨珠,还有绿松石珠、石管、牙饰等,一般都出自儿童墓,成串的骨珠戴在儿童颈部、手腕处,牙饰在颈下②。甘肃景泰张家台遗址不少儿童墓均有骨珠和石耳坠出土,串珠置于颈部,有一孩童颈上骨珠三串有660多颗③。甘肃广河地巴坪半山类型墓地,成年女性的颈部大多有骨串珠,双腕有环饰,而男性却不多见④。

  应看到,原始社会晚期各地区相继出现了不少动物造型或模拟自然物象的人体装饰品。如河南禹县谷水河遗址出有玉龟形饰⑤。汤阴白营遗址出有陶鸟形饰。河北正定杨庞遗址出有陶蚕蛹饰⑥。陕西西乡何家湾遗址出有石龟、牙觿⑦。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有玉鸟、玉鸟头形饰⑧。江苏江宁昝庙遗址出有兽面纹玉佩饰⑨。吴县张陵山遗址出有玉蛙、玉玦。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等遗址出有带兽面纹的各种玉璜、玉琮、玉管、玉带钩、玉冠饰、半圆形玉胸饰,以及玉鸟、玉蝉、玉龟、玉鱼、龙首玉牌佩饰等等⑩。辽宁凌源城子山遗址出有玉鸟、玉雕猪首、竹节状玉饰。建平牛河梁遗址出有双联玉璧①。阜新胡头沟遗址出有三联玉璧、勾云形玉佩饰、玉鸟、玉鸮、玉龟、绿松石鱼形饰。阜新福兴地出有弦纹兽面圭形玉饰②。喀左东山嘴遗址出有双龙首璜形玉饰、绿松石鸮形饰③。内蒙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出有玉龙环形佩饰。赤峰羊场等地出有玉雕兽形饰。敖汉旗大洼等地出有兽形玉玦④。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有石雕人像、兽首石饰、玉蚕、玉鸟、玉鸮、玉鱼、龙形玉玦、勾云玉饰、三联玉璧等⑤。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有白云石雕人头像臂饰⑥。这类装饰品,选料考究,工艺精致,造型奇特,多层面揭示了各地区先民各自的生活崇尚、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有迹象表明,并非所有人都能佩戴这类装饰品,恐怕主要集中在少数权贵或上层社会阶层中,有的显然已超出了一般的实际装饰功能。

  综观之,人体装饰品在原始社会晚期所呈现的地区性、群体性、多样性包括个性化和生理差别的多形多姿状态,与衣着装束的改善趋势亦已异稽而同步,组成服饰的有机相系部分。唯服饰的提高必以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能力为基点,人际间的分配不公现象也势必造成服饰的分化,原始社会晚期人体装饰品的华美化和贵重化,同时又向少数人集中,正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内涵。这种服饰的分化形态,后在夏商社会成为发展的主流,形成服饰的等级之制,然早先的服饰多元性毕竟也被相应继往开来。

  ① 《春秋左传正义》桓公二年,孔疏引。

  ② 裴文中:《中国石器时代的文化》,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26页。

  ③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3期。

  ④ 《河南临汝中山寨遗址试掘》,《考古》1986年7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