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夏商社会生活史_宋镇豪【完结】(166)

  ② 《日本古代の太阳祭祀と方位观》,《东ァジァの古代文化》第24号,1980年,82~83页。

  ① 按此说乃出《公羊传·宣公三年》,原文云:“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王者则曷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

  ② 别详拙作:《甲骨文“出日”、“入日”考》,《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

  ③ 别详拙作:《释督昼》,《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① 《左传·僖公五年》。

  ② 《左传·桓公十七年》。

  ① 陈邦怀:《“小屯南地甲骨”中所发现的若干重要史料》,《历史研究》1982年2期。

  ①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574页。

  ② 赤の忠:《中国古代と宗教上文化——殷王朝の祭祀》,日本角川书店,1977年,188、444页。

  ① 高天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鼓辨析》,《考古学报》1991年2期。

  ① 参见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576页。

  ① 《淮南子·坠形训》。

  ② 《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上册),科学出版社,1984年,125页。

  ① 胡厚宣:《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册,1944年。

  ② 杨树达:《甲骨丈中之四方风名与神名》,《积微居甲文说》,中国科学院出版,1954年。

  ③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241、589页。

  ④ 曹锦炎,《释甲骨文北方名》,《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3辑。

  ① 《国语·周语上》。

  ① 《春秋繁露·止雨》对古代止雨之祭有较详细描绘,谓雨太多,禁妇人不得行入市,又令人若干,“各衣时衣,具豚一,黍盐美酒财足,祭社,击鼓三日而祝,……鼓而无歌,至罢乃止。”也不用燎祭,其止雨祭社,颇与商代“宁雨于土”相合。

  ① 许进雄:《明义士收藏甲骨释文篇》,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出版,1977年,137页。

  ① ②裘锡圭:《说卜辞的焚巫■与作土龙》,《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下引不另注。

  ① 《国语·周语上》。

  ① 参见胡厚宣:《重论“余一人”问题》,《古文字研究》第6辑,中华书局,

  ② 《屯南》4513+4518有记武丁时一轮求雨祭事,于三月戊寅卜五日后癸未舞雨,又三日后丙戌奏岳求雨,又十日后的四月丙申纳岳主而出舞求雨,至次日丁酉又出舞,又四日后辛丑奏册祀雨,又三日后甲辰降小雨,前后行事达27无。

  ① 《礼记·月令》:“大雩帝,用盛乐”,郑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

  第三节 人鬼观念和祖先神崇拜

  一 鬼魂信仰和丧葬礼俗

  原始人类意识生成的依据,皆直接本之生活的实际和主观经验的积累,思维过程中受限于对自身构造、疾病与生死事象或梦幻的费解,以及对黑暗的恐惧等,遂产生了鬼魂信仰。鬼魂信仰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相信人死以后灵魂不灭;二是认为灵魂有超人的能力,生者畏惧它,但也能依赖它;三是按照人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现实,也想象有一个类似的鬼魂世界;由此有各种带观念形态的葬俗葬制、祭祀仪式等①。

  《礼记·祭法》云:“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在人们看来,人死后肉体虽灭,其鬼魂犹存于天地空灵之间。《礼记·郊特牲》有云:“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魂气者,虚幻之鬼魂;形魄者,实在之体魄形体。鬼魂又有善性与恶性之分,一般视正常死亡或生前有益于人者得为善鬼,有恶行或非正常死亡者会变恶鬼虐鬼。《左传·文公十八年》记有一则古老神话故事,其云: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嚣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杌。……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①《论衡·解除篇》有云:

  昔颛顼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一居欧隅之间主疫病人。这大致反映了在原始氏族社会,凡有恶行或不遵守氏族内部法规者,有被流放而遭逐出氏族的惩罚,甚至被处死,与疾病或械斗等非正常死亡者一样,大多不能按常俗葬之,有的竟不能葬入族墓地。在人们的观念中,川泽山林阴暗角落是这类鬼魂的藏慝处,以螭魅魍魉虐恶之鬼的面目专门为害人类,或鬼鬼相替,永受其苦难。而正常善死者,可一如人间世界,可安厝族墓地,鬼魂也有善的去处。

  这种迷信观念至夏商时代仍流行不衰。《左传·宣公三年》有云:“昔夏之方有德也,……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此乃褒扬夏代有德之时,夏众知晓善神与恶鬼之由来,社会风气和协安祥,恶鬼不多,故虽入川泽山林等恶鬼藏慝出没之地,亦难得碰上。商代人也视鬼魂有善恶之分。甲骨文有云:“今夕鬼宁”②、“多鬼梦不至祸”③,是言鬼魂宁息不会作祸于人。又有云:“兹鬼坠在庭”④、“贞■亡疾。王占曰:兹鬼鬽。”⑤是言恶鬼降临或作祟致疾于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