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_冯立鳌【完结】(20)

  曹操攻张绣时,怕吕布在后方作乱,遂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布高兴之下,将袁术派来的媒人送至曹操处谢恩,被曹操斩之。袁术气恨不过,派二十万大军分七路进攻徐州,布又准备将建议他拒婚的陈琏、陈登斩首,献与袁术谢罪。当他知陈登有计可退袁术时,遂免其无罪,用其计打败了袁术。后来,曹操在下邳城聚兵围歼吕布,布又派人前去与袁术联姻,企图让袁术出兵解围,袁术提出先送女、后出兵的要求,布将女以甲包裹,负于背上,准备亲自突围送出,结果未能成功,袁术也终未发兵。吕布从军事联盟的角度着眼考虑儿女亲事,这未尝不可,问题在于他没有长远的政治目标,考虑问题常着眼于眼前的利害,由于眼前现实情况的复杂多变,不同的人都可以从自己的利害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吕布既能找到结亲的理由,又能找到拒亲的理由。吕布的鼠目看不透眼前利害的帷幕,于是他一会儿要结亲,一会儿要拒亲,反复不定。而当他背上女儿突围送人时,已是赤裸裸地将自己的独生女作为交易的手段,使女儿身价大跌。

  一个人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身居领导岗位,在群雄纷争的环境中必然不会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必然会鼠目寸光,见利忘义。吕布的反复多变充分表演了这种领导人的可怜相。

  吕布是三国前期最勇猛的战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谓,这是他作为军事领导人的极其有利的条件,但他错误地相信单凭勇力就可以征服天下,恃勇狂傲,轻视诸侯。

  杀董卓曹操曾挥师濮阳,与吕布大战,吕布拒不接受陈宫半路伏击的计策,又否定了关于乘曹兵远来疲乏、迅速决战的建议,对众人说: “吾匹马纵横天下,何愁曹操!”(第十一回)在与操军决战时,陈宫建议待众将聚会后再迎战,吕布对他说: “吾怕谁来?”(第十二回)不听陈宫之言,最后中了曹兵埋伏,只好败投刘备。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困,他坐守孤城,仍然对家人表示: “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

  曹操决水灌下邳,吕布危在旦夕,他对众将讲: “吾有赤兔马,渡水如平地,又何惧哉!”(第十九回)仍与妻妾整日饮酒,不思解围之策,最后终被俘获。吕布被俘后,大概仍不相信自己会有灭亡的时候,他对曹操说: “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第十九回)他毫无自知之明,提议要为曹操当副手。幻想着征服天下,但他在诸侯中威信扫地、声誉低劣,无人替他说话。当曹就此事征求刘备的意见时,刘备回答说: “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想到身边养虎的危险性,遂下令处死。

  吕布勇猛,也喜听别人对他的谄谀之言。李肃在为董卓招降吕布时曾对布说: “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第三回)李肃是吕布的同乡。他知道吕布的秉性,显然是在投其所好。司徒王允欲诛董卓,设计联络吕布,初次接触,允在家中向布劝酒说: “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允非敬将军之职,敬将军之才也。”(第八回)王允与吕布的交往就是这样从对吕布的恭维吹捧开始。后来,吕布决意要杀董卓,王允又对布讲: “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第九回)吕布在徐州时,陈父子每在宾客宴会之际,必面谀吕布,取得了吕布的信任。后来,陈父子骗出吕布,向操献了徐州。总之,谁吹捧吕布,谁就可以买定吕布。吕布抱着“匹马纵横天下”的思想傲视天下,在潜意识中,他惟恐这点得不到别人的承认,因而,当别人对此当面给予肯定时,他就特别喜欢。对自己能力估计上的错觉,使他无法辨清别人恭维之词的真伪,而当别人出于不可明言的目的谄谀他时,他自然会将其结为知心而被牵着鼻子奔走。

  吕布武艺绝伦,头脑简单,他的超群之勇无法弥补领导行为的重大缺陷。他曾集结了一旅虎狼之师,见肉就吞,到处伤人,结果人人怨恨。他既不可为人所养,又必为人之大害,欲平治天下的英雄们自然要将其围而歼之。  

  江东可以安睡矣——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人,孙武子之后裔。父亲孙坚曾为朝廷镇压过黄巾起义,被提升为乌程侯长沙太守,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任联军先锋,联军解体后在荆襄一带与刘表、黄祖作战时阵亡,长子孙策继其基业,率众夺取江东,患病夭折,临终前将印绶传于弟弟孙权。

  孙权继位后,在江东广纳贤才,率众攻杀黄祖,报父之仇。曹操率军下江南时,他经过犹豫和徘徊,终于接受了青年将领周瑜等人的意见,下决心与刘备结盟,抗拒曹操,促成了赤壁大战的胜利。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孙权主要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他亲自领兵在合肥、濡须一带向曹操军队发动进攻,但在这条战线上屡次不能得手;另一方面,他与盟军刘备集团为荆州明争暗斗。荆州守将关羽未能重视双方关系的维护,孙权于是联络曹操,乘关羽北伐之机,派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并擒斩关羽。刘备兴兵为关羽报仇,吴兵节节败退,孙权于危急中力排众议,提拔年轻将领陆逊为大都督,促成了彝陵之战的胜利。刘备死后,孙权接受了诸葛亮关于复修两国盟友关系的主张,建立了与蜀国牢固的联盟关系,至死未渝,其间他为配合诸葛亮收复中原的作战计划,数次派兵攻曹,均无效果,七十一岁时病死,儿子孙亮继位。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他兄弟五人,早年汉使刘琬来江东,见到他们兄弟几人,对人讲: “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第二十九回)孙策临死前给孙权交印绶时对他讲: “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第二十九回)刘琬的观察,尤其是孙策的评价是极有见地的,从孙权一生的行为看,他战略上目标明确,用人上举贤任能,又善于进行自我批评,个人性格上虽有许多弱点,但从总体上看,他不失为东吴基业的成功的保守人,不失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