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_冯立鳌【完结】(34)

  首出祁山时,魏国准备不足,兵力不敌,诸葛亮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和用兵计谋,在进攻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一是出兵前派人至魏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贴出署名司马懿的造反榜文,用“亲而离之”(《计篇》)的反间计,使曹睿解除了司马懿的兵权,将其削职回乡。司马懿是一位深有谋略的大将之才,其时总督雍(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凉(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军马,正为诸葛亮出兵首攻之地。这一反间计的成功,清除了诸葛亮兵出祁山后的作战对手,为其进取关中扫除了障碍。

  诸葛亮一出祁山作战经过图

  二是先锋大将赵云在凤鸣山力斩西凉韩德等五将,击败西凉八万军队,取得了旗开得胜的成功。

  三是诸葛亮以“上兵伐谋”的手段,以诈诳敌,智取了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和天水三郡,活捉了夏侯楙,在关中以西取得了立足的地盘。

  四是设计逼降了天水之将姜维。姜维,字伯约,是三国后期少有的将才。诸葛亮招降姜维后高兴地说: “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第九十三回)姜维归降,壮大了诸葛亮进攻关中的兵势,也使蜀国得到了诸葛亮之后能够支撑军事局面的栋梁之才。

  五是在魏国新任都督曹真、郭淮领军迎战时,在阵前对76岁的苍髯军师、魏司徒王朗以言羞辱,令之毙命;又以劫寨计和反劫计并用,大破曹真之军,令魏军闻之胆寒。

  六是在郭淮策动西羌国自后方出兵夹击时,诸葛亮利用天降大雪之机,在道路上挖就坑堑,诱其大批铁车陷于大坑之中,斩杀领兵将帅,粉碎了十五万羌兵的后方进攻。

  七是魏国新城(治所在今湖北省房县)太守孟达致书降蜀。孟达原本蜀将,关羽兵败麦城时他在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拒绝救援,在刘备欲追究责任时被迫降曹。孟达曾被曹丕委以西南之任,上庸、金城均受其节制,曹睿执政期间他与朝臣矛盾加深。诸葛亮在祁山屡次获胜、军势大震时,他向蜀国提出,愿起三处军马,径取洛阳,配合诸葛亮攻取中原。

  魏主曹睿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由太傅钟繇保举,重新启用了骠骑大将军司马懿。闲位于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司马懿被官复原职,加为平西都督,诏令起南阳诸路军马,西赴长安抵御蜀军。司马懿复职后采取了两项军事措施。

  一是以先斩后奏的方式,调集南阳军马,兼程南下,就近平息新城孟达的叛变。其时曹睿御驾长安亲征,孟达自料司马懿南下新城须奏请圣旨,往复在一月之间,因而不听劝告,即时起兵,希望在司马懿到达之前占据城池,进入深险之地。但司马懿一闻兵变当即起兵,八日到达新城,在几位曹将的内应下攻破其城,斩杀了孟达。诸葛亮十分痛惜地感叹: “孟达若死,中原不易得也。”(第九十四回)

  二是荐举右将军张郃为前部先锋,自领二十万大军随后,径取祁山蜀军兵连汉中的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司马懿对张郃分析说: “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第九十五回)诸葛亮料到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也深知街亭地位的重要,遂派参军马谡与上将王平率二万五千精兵前往谨守。又派大将高翔率兵万人去街亭附近列柳城驻军,以为街亭救应;最后干脆加派前部先锋魏延领本部兵马去街亭之后屯扎,以保万无一失。但马谡到街亭后弃却要路,占山为寨,被司马懿四面合围,断绝汲水之道,蜀军不战自乱,难以相救,最后失了街亭。

  街亭失陷,中断了陇西与汉中的联络主道,若司马懿再凭险据断几处小路,三十万蜀兵将处在无后方作战的境地,这与诸葛亮取大路进兵的万全思想是不相符合的,因而诸葛亮一再认为: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当他闻听街亭已失之讯后跌足长叹: “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急忙作全军退归的部署: 一让关兴、张苞率兵自武功山小路鼓噪而行,以为疑兵,待大军退尽便投阳平关;二让张翼引军修理剑阁旧路;三让全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启程;四派心腹之人分报天水等三郡官吏军民,皆入汉中,并于冀县搬取姜维老母入蜀;五令马岱、姜维先伏于山谷中,为大军断后;六令已出箕谷作进军疑兵的赵云、邓芝徐徐撤军。安排好各路人马后,诸葛亮自率五千兵去西城(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搬运粮草。当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时,他不得已以“空城计”退敌(第九十五回)。

  诸葛亮首出祁山,曾在陇右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街亭失守后又凭借自己精明高超的用兵技巧,基本上做到了全师而退,这都是极不容易的。然而,除招降姜维一事外,得到的战果均弃于一旦。正像他退兵汉中后对侍中费祎自责所言: “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兵败师还,不曾夺得寸土,此吾之大罪也。量得一姜维,于魏何损?”(第九十六回)他在作战中“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四法并用,实施过诈败计、疑兵计、伏兵计、擒纵计、诳敌计、反间计、坑堑计、空城计,大显聪明才智,费尽万般心思,终究无功而返。这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