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考古中国: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_岳南/杨仕【完结】(19)

  圭字墙——最后的防线(1)

  (多0R玩PT读FO书TE站 http://txt.duowan.com)

  不久,赵其昌就在石隧道西部的宝顶下,探到了金刚墙的上部。金刚墙埋在距地面13米深处,高出石隧道有1.2米的距离。它们虽然还埋在地下,但赵其昌从探铲下土质不同的变化已经弄清了它的准确位置与石隧道的相互关系,并做出了图示。这一段无法使用机械化出土,只有靠人工一锨一锹地向外抛运。通过近一年的发掘,民工们懂得了如何按照考古的要求进行发掘和分辨各种可疑迹象,而且发掘技术日益成熟。把金刚墙位置与石隧道的联结关系告诉他们后,他们认为这是未卜先知,都想尽快一睹这道埋藏已久的大墙的风采。于是干劲大增,加班加点,出土量成倍增加。经过一周的发掘,终于穿透土层,到达了金刚墙。  金刚墙通高8.8米,厚1.6米,确像是一个魁梧悍的金刚大力士把守着地下玄宫的大门。厚厚的墙基由4层石条铺成,石基上方用56层城砖以灰浆砌成。顶部用黄色琉璃瓦做成地坚固飞檐,像是一顶黄金铸就的头盔。斜阳西照,整座墙壁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扑朔迷离,夺人眼目。华美的工料和独特的艺术造型,无疑是在向世人显示一种威武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经过仔细勘查,新的奇迹出现了。金刚墙有一个隐约可见的开口,开口上窄下宽,呈“圭”字形,由墙的顶部延伸下来,原用23层城砖加灰浆砌封,封口不露任何痕迹。但是,由于石隧道内填土的长期挤压,致使封砖略向内倾,封口渐渐显露出来。可以断定,这封口里面就是埋葬帝后的玄宫大门了。这一天是1957年5月19日。距发掘队在定陵挖下第一锹土正好一年。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赵其昌激动地大声叫喊起来。民工们也呼啦围上来,观看这神秘的封口,20米深处,顿时回响起嗡嗡的欢腾之音。刘精义望着封口,突然回转身,噌地扑到白万玉老人背上,大喊一声:“我们——胜利了!”话音未落,白老扑通一声被压倒在地。刘精义一见撒腿便跑,白老爬起来坐在地上,哭笑不得:“看你这孩子,这孩子……”探沟里又“轰”地爆发出一阵笑声。  望着金刚墙的封口,赵其昌突然想起在第二道探沟中挖出的那块小石碑所镌刻的文字:“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急忙找来绳尺从小石碑出土的地点进行测量,果然如石碑所指,把现在的米数换算成明朝的数量单位,距离正好吻合。赵其昌点点头,望着坚固的大墙,轻轻说道:“天助我也!”  就在金刚墙刚刚出现的同时,发掘队便派出专人做搭棚的工作了。  北京市东城区席棚科的技术人员来到定陵发掘现场,研究搭棚的设计方案。接着,11辆满载竹竿、竹席、木料、油毡、麻绳、铁丝的汽车开赴定陵,20名工匠开始了搭棚工程。大棚先用杉篙为架,再以麻绳配合铁丝扎绑,顶部铺一层苇箔,上面覆盖两层竹席,竹席中间夹一层油毡。工匠多是新中国成立前私营棚铺的老师傅,专以搭盖红白喜事用的棚帐为业,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能。很快,一座长60米、宽26米的大型席棚得以完工。有这样一座坚实的大棚作屏障,对保护石隧道和金刚墙,以及地下宫殿的大门,想来当是万无一失。  事实并未如人所愿,8月3日深夜,狂风刮过之后,大雨伴着隆隆的雷声倾盆而下,密集的雨点敲打着木板房砰砰作响。发掘队人员被雷声惊醒。一个个趴在小窗上向外窥视。漆黑的夜幕裹住了一切,只有雷电闪过的刹那间,才见雨帘已把天地连为一体,形成一片混浊的世界。 “轰隆”一声巨响,众人立即警觉起来。  白老大叫一声:“不好,工地出事了!”根据多年的田野考古经验,他第一个分辨出响声来自工地的土层塌方。  几乎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冲向工地。几道手电光在雨帘中闪耀,他们沿工棚两侧自东向西寻找塌方的位置。赵其昌在石隧道尽头停住,他大喊一声:“白老,在这里!”众人闻声而来,只见金刚墙顶部的宝顶上大片土方已经塌陷。正在这时,席棚内传出人的呼喊,由于风雨阻隔,喊声显得细小无力。

  圭字墙——最后的防线(2)

  (多0R玩PT读FO书TE站 http://txt.duowan.com)

  “坏了,探沟内有人!”眼尖耳聪的刘精义第一个说道。  没有人再说话,大家不约而同地沿着探沟的台阶下到隧道底部。这时大家听清,确实有人在金刚墙下呼喊:“塌方了,你们快来呀……”  队员们迅速跑到金刚墙下,只见是两名公安人员被埋在土中。为保证地下宫殿的安全和防止文物被盗,公安部队的15名战士已于5月30日进驻定陵,日夜看守。  非常幸运,塌下的土方只把两名战士的腿部埋住,没有伤害其他部位。队员们爬上塌下的土层顶部,将两名战士腿部的泥土扒开,搀扶着走了出来。  几束手电光对准大棚察看,终于发现是大棚一角漏雨所致。赵其昌急忙带人拖来油毡和竹席,把漏水的地方盖好。当他们回到木板房时,身上都沾满了泥水,大家相互对望着,不禁大笑起来。  第二天清晨,风雨停息,陵园空气格外清新。赵其昌带人来到塌方的工棚前仔细检查漏水原因,终于从油毡上找到答案。原来工棚所用油毡质地粗糙,有的已出现破裂痕迹,在暴雨的击打和水流的压力下,开始出现一条条裂痕,雨水顺缝而下,终于酿成塌方事故。若干天后,赵其昌才知道是工作队一个后勤人员,在昌平县私下收买了一个厂家的处理品,油毡价格便宜,但质量低劣。他为了节省经费,差点害了两条人命,并使民工又费了12天时间,才把塌陷的土方清出探沟。  正是这次塌方事故,令考古人员想起了历代挖墓所发生的种种不测,以及埃及金字塔那神秘的死亡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