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英]约翰·科斯特洛【完结】(233)

  塔奈河绿草如茵的河谷里。第十八师团是一支精锐部队,它的丛林战能力是

  在马来亚战役和攻占仰光的战斗中磨练出来的。史迪威提到他的中国部队时

  记载道:“这些混蛋只要肯打仗,我们就能让日本佬吃点苦头。”他终于得

  到了蒋的批准,让他全权统辖三个师。史迪威的目的是沿着灌木丛生的盂拱

  河谷向南推进。他的部队后面是筑路队,其任务是开辟一条通往密支那铁路

  终点站的二百英里长的陆上通道。他期望蒋介石的部队能同时向西推进,重

  新打开通往中国的补给线。但是英国人在德黑兰会议之后放弃了发动“海盗”

  攻势的计划,因此重庆也拒绝参加这一行动。使史迪威感到他的计划是“痴

  心妄想”。

  他对部下说:“我们不得不靠挖老鼠洞前进,边挖边走。”在丛林中辟

  路前进速度缓慢,常常一天走不到一英里。这支部队只能依靠美国第十航空

  队的运输机空投补给品。史迪威不久就同东南亚司令部发生了公开的冲突。

  东南亚盟军最高统帅路易斯·蒙巴顿勋爵象他的英国参谋班子一样,已经毫

  不掩饰他的看法,认为重新打开通往中国的陆上补给通道的整个计划是想入

  非非。东南亚司令部的英国参谋人员确信,史迪威不久就会寸步难行,因而

  故意尽量少分配给他物资。可是他们发现,这个美国人很善于利用他的多种

  职权——他是驻华美军司令,又是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的参谋长——把他

  的意志强加给东南亚司令部。使蒙巴顿的一班人更加苦恼的是,史迪威在十

  二月中旬竟然乘飞机离开司令部,钻进他在丛林中的“老鼠洞”,把他的攻

  势重新发动起来。

  盟军在北缅甸的推进

  史迪威知道,他在前线会千得非常出色,与其留在司令部里不如到前线

  去鼓舞部队士气,因为他既缺少策略,也没有能言善辩的本事,不利于同东

  南亚司令部的人进行斗争。他的暴躁脾气在重整中国军队上是非常有效的,

  他们对他这样一位将军亲临战场印象很好。他们亲热地称他“先生”。在新

  德里,人们有点挖苦地叫他“美国陆军中最好的三星连长”。史迪威之所以

  能成功地重新发动战役,直接归功于他的深得人心的领导作风和美国训练出

  来的孙立人将军的忠诚。

  一九四四年初,中国新军(这是史迪威给他的部队定的名称)已突破重

  围,开进户冈河谷。这时他乘坐DC—3 “达科他式”飞机从修建在丛林中的

  一个小机场起飞去新德里,为“一个有关的人”同蒙巴顿商谈。四十八小时

  后,他又返回前线。他在新德里同意服从他唯一尊敬的英国将领、第十四军

  司令斯利姆将军的领导。作为交换,史迪威安排,在这次战斗中把美国陆军

  “5307 混合部队”交给他指挥。

  这支部队是弗兰克·梅里尔上校仿照“钦迪特”的样子建立和训练的。

  5307 混合部队不愿意使用这个正式名称,说它听起来象“洛杉矶的街名一样

  令人讨厌”,而赞成用“梅里尔的抢劫者”这个名称。这支三千人的部队是

  陆军部为“特别危险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战斗”招募的志愿兵。其中许多

  人是参加过所罗门群岛战斗或新几内亚战斗的老兵;在同温盖特准将的游击

  部队一起进行为时三个月的丛林战训练期间,全体获得了意志坚强的好名

  声。训练他们的目的,最初是为了在穿过北缅的”海盗”作战计划中同远程

  突破部队并肩作战。既然在“六分仪会议”作出决定之后这个行动已被放弃,

  蒙巴顿不顾温盖特的抗议,同意让史迪威把这些“抢劫者”部署在他的进攻

  部队前面的两翼行动。二月底(预料三个中国师那时已抵达户冈河谷),远

  程突破部队将被派出向南深入一百五十英里到达英都,切断日军铁路和公路

  补给线。

  在整个一月份,史迪威在通往中国的利多公路的最初二十英里进展缓

  慢。由于他一再要求增援,一个轻型坦克连奉命沿着这条泥泞的小路南下。

  史迪威通过重庆和新德里作出的反应断定,他的“处境很危险”。在一月底

  被召回参加东南亚司令部会议时,他吃惊地发现,英国人甚至准备完全取消

  他的行动。蒙巴顿要求停止北缅的所有军事行动,作为他的修改了的“公理”

  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是要集中力量对仰光和新加坡发动两栖进攻。据史

  迪威随意写下的日记记载,东南亚司令部那班人是以“幻想的图表、虚假的

  数字和肮脏的动机”作这种决定的,他们还认为打通利多公路需要两年多的

  时间,那时这场战争就结束了。史迪威的对策,是派他的副手海登·博特纳

  将军去华盛顿,以先发制人的办法,不让蒙巴顿把“公理”计划向美国军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