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英]约翰·科斯特洛【完结】(29)

  俄国的支持和武器援助,这时候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开始全面抗击日

  军。斯大林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同中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作为报偿。东京的

  对策是加入了希特勒的反共协定,加倍努力以最后解决“支那事变”。

  一九三七年夏季,日中冲突已经达到一触即发之势,日本内阁六月份垮

  台后,天皇第二次召请衰老的贵族近卫文唐出来组织政府。这位深孚众望的

  日本右翼领导人这次受命了。近卫文唐是一位精明的政客,他支持陆军的“皇

  道派”的做法,因为他也认为,统治亚洲大陆是日本的天职。三年前访问美

  国的时候,他亲眼看到美国人是如何“盲目相信他们自己的民主是无比优越

  的”,以致他们反对日本逐渐走向极权主义。但是他同时也断定,由于跟他

  交谈过的美国工商界和政界领导人都对“国联显然软弱无能”感到失望,孤

  立主义分子会阻挠美国使用军事力量或制裁的直接行动来维护对华九国公

  约。

  近卫文庸只担任首相仅一个月,中日战争就爆发了,他的这种假设受到

  了考验。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炎热的夜间,北京具有历史意义的马哥李罗

  桥①附近发生了引起全面战争的“事件”。那天晚上,被派去保护日本在北京

  的利益的关东军某部的一名军人突然失踪,那支紧张不安的部队遂朝附近的

  国民党部队驻地开火。后来查清那个军人只不过是解手去了,但是枪已经打

  响。这起事件开始时不过同其他数百起事件是一样的,但不到三周竟升级为

  敌对两军在清朝故都南郊的一场激烈的对阵战。

  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了日本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这起事件井承认“满

  洲国”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宣布:“中国的主权不能牺牲,即使开战也在所

  不惜。”八月十四日,蒋介石派遣他的微不足道的空军去轰炸上海的日军基

  地。尽管只炸死一些中同的无辜百姓,却丝毫没有平息日本的恼怒。东京声

  称这是对国际港口的粗暴袭击,发誓要进行一场“惩罚战”。陆相急忙跑到

  皇宫,答应天皇,他将“在三个月内打垮中国”。但是,帝国参谋本部犹豫

  不决,不敢贸然对中国发动一场拿破仑式的大规模战争——特别是在他们认

  为真正的威胁是来自宿敌俄国的时候。东京火车站挤满切望前去参加关东军

  耀武扬威的南征的军人,那里响彻“万岁”的狂呼声。到秋天,关东军占领

  了北京和天津,同时帝国海军的数艘巡洋舰和一艘战列舰封锁了上海。

  美国的舆论对西班牙的残酷内战大致采取洋洋自得的态度,但为报纸上

  报道美国传教士和水手在中国遭击毙的大字标题所警觉。国民担心亚洲舰队

  和两千三百名军人保护不了山姆大叔的利益和生命,以致和平主义分子呼吁

  立即把舰队撤回来。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这是近半数国民的共同愿望。随

  着国际上异口同声地声讨日本,总统面临着重大的政治和外交问题。美国不

  能舍弃中国,但也无力进行干预,因为不论是美国还是英国,充其量都只能

  调集一支象征性的军事部队或海军部队。总统想小心谨慎地向蒋介石提供援

  助,后来孤立主义的报纸得知船上正在装炸弹运往中国,参议院强烈要求严

  格履行中立法案。中立法案是禁止向交战国提供军火的。

  罗斯福内心里对和平主义者、孤立主义者和“盗匪般的国家”部怒不可

  遏。一九三七年十月五日,他在孤立主义势力的大本营芝加哥审慎地呼吁采

  取行动,试图重整美国舆论和国际舆论。他呼吁各国趁早联合起来共同对日

  本实行“隔离”,以防止“无法无天的行为扩大到全世界”,但人们对他的

  呼吁置若罔闻。当日军蹂躏九国公约郑重规定缔约国必须尊重的中国领土的

  时候,国联对日本进行了标准的谴责。东京仍然坚持说,所发生的只不过是

  又一起事件,格鲁大使告诫华盛顿:这场侵略现在只有西方列强采取一致行

  动才能制止,用“道义上的恐吓”是制止不住的。英国在华的利益最大,但

  它没有力量单独保护它们,它期望美国带头,把十六年前发誓要维护中国主

  权的九个国家召集到华盛顿开会。由于美国迸发的孤立主义退缩情绪控制了

  国会山和报界,罗斯福拒绝同意美国实行制裁。会议最后于一九三七年十一

  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但是由于各与会国不团结,结果并没有使中国得到安慰,

  反而进一步疏远了日本。会议对东京进行了纸上谈兵,事实证明这是华盛顿

  条约系统临死前的哮吼声。日本军方领导人对这堆废纸漠然置之,他们在中

  国大陆加紧战争,这场战争将决定主宰中国和太平洋命运的到底是日本,还

  是盎格鲁撒克逊列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