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_李开元【完结】(48)

  然而,自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著《汉书》以来,陈胜和项羽被贬入臣民列传,“秦楚之际月表”被“异姓诸侯王表”取代,秦楚汉之间的这段历史,被视为秦汉之间的历史。在这种对于历史的修改当中,曾经主导天下政局的楚国之存在被抹杀,张楚王陈胜和西楚霸王项羽被淡化,刘邦曾经是楚国臣民、汉出于楚的历史也被掩盖。班固综述这一段历史说:刘邦没有封土王侯的依托,凭借一剑之任,五年成就帝国伟业,有史记载以来,未曾有过。论述同一段历史,在班固这里,只强调西汉建国和刘邦伟业。历史认识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对于历史事实的处理。

  解读历史,有解读者的识见参入其中;编著历史,受编著者认识的左右。《史记》由司马谈和司马迁父子两代写成。司马氏父子的时代,距离秦楚汉间不过百十来年,时代的遗留尚在,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史记》是私人著作,未受官方政府的指导限制,能够实实在在地撰写,成就古风信史。《汉书》是班彪、班固父子的著作,写成于东汉,距离秦楚汉间已经有三百来年,王朝循环交替的历史已经固定,正统观念的史观已经形成。《汉书》编成以后,成为官修正史的开端,后代王朝编撰前代王朝历史的义例体裁,天命在前后王朝之间移转的历史观念,也成为中国史学的主流和传统。正因为此,出于统一王朝有序交替的观念,西汉王朝被视为秦王朝天命的承接者,秦汉之间难以容纳承接天命的第三者出现,于是历史被按照既定的型样剪裁。在这种剪裁当中,不仅曾经主导天下的楚国楚人被抹杀;伴随这种抹杀,秦末之乱的本质是否定秦帝国的统一而回复战国,其历史特点是战国以来七国关系的重演,如此种种时代精神的真相也被涂抹后重新勾画。模糊扭曲的成见,误导国人二千年。

  阅读历史,最微妙的是把握时代精神。入史学之门以来,我多年受成见误导,也随时流在秦汉之间迷惘,不知秦汉之间有楚,更何遑想到过连接汉—楚—秦一直到战国时代。1982年,我在北大选修田馀庆先生的秦汉史,听先生讲课,眼前豁然一亮,识见洞然开启。1989年先生《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讨论》一文正式发表,我长年置于手边,反复拜读至于今天。史家治史论史之难,莫过于时代精神论,或流于空泛,教条无物,或陷于浅显,牙慧学舌,多视为畏途,敬而远之。先生独辟蹊径,着眼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遗留,从出土历书上的张楚年号入手,究明西汉初年陈胜张楚法统的存在,进而勾沉考证,再现秦汉间被抹杀的楚国楚人,又索隐推断,连接战国,指出秦楚汉间的历史特点,是战国末年以秦楚关系为主的列国关系的重演和发展;这种重演和发展,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楚承秦重新走向统一,“张楚之立,重新开始了秦楚之争;刘邦灭秦,完成了张楚之军西击强秦所未曾完成的任务。秦楚之争,最后的胜利者是楚。胜利的楚以刘邦为代表,转化为汉的皇权,这同时又是秦始皇已开其端的统一的回归,帝业的胜利。”何等深刻的史论,卓识远见,拨开两千年史识之迷误,引导我解读秦楚汉间的历史真相。

  总而言之,在战国以来的秦楚角力中,最后的胜利者是楚人,而成就楚人最后胜利的三位功劳者是陈胜、项羽和刘邦,这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真正意义。我由此承继生发,着眼于秦楚汉之间的历史连续性,有后战国时代论。秦末历史回到战国,从秦楚之间一直到西汉初年,历史进入后战国时代,类似列国并立纷争,诸子百家、游侠豪杰重现,王业—霸业—帝业转移的种种历史特点,延续变迁约有六十年之久。直到汉武帝即位,第二次统一完成,历史才又进入新的统一帝国时代。不过,这又已经是后话了。

  眼下的历史,正进入六国复活、七雄纷争的门坎,后战国时代到来。

  项羽的崛起

  失衡的帝国防务

  统一六国以后,中原息兵,南北对百越和匈奴开战,秦帝国的军事重心由中原向南北两边境转移。整个秦帝国的军事布防,成一外重内轻的格局。

  秦从统一天下(前221)到始皇帝去世(前210),十二年间国内承平无战事,销毁民间兵器,撤除六国关防城郭,统一文字货币,整齐度量衡,整备交通道路,推行郡县户籍法制,举国上下,专心致力于统一帝国的内部建设。始皇帝五次出巡,祭祀各地山川神灵,安抚黔首庶民,刻石纪功,彰显息兵统一的伟业。峄山石刻宣称“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东观石刻明言“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琅玡刻石公布“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无不是由始皇帝亲临各地,宣告息兵和平,子孙万代,永享太平。在这种和平安定的环境当中,内郡各地,削减兵力,松弛武备,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方面,秦统一六国以后,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秦帝国的军事力量,由内郡向南北边境集结,开始准备对匈奴和南越的战争。

  蒙恬一家,三代秦军名将。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驰骋统一战场上的名将。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蒙恬助王贲、李信攻灭齐国,再建军功。灭齐归来,始皇帝任命他为内史,统领重兵屯驻上郡,负责关中地区和首都咸阳的防务。上郡的治所肤施,故址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蒙恬领重兵屯驻陕北保卫首都,标志着秦帝国军事力量的布置,已经由东方转向北方,其攻防的对象,不再是六国,而是活跃于蒙古高原的匈奴。蒙恬屯驻上郡,首先是安定首都的北面,防止匈奴骑兵南下;同时,他奉命建造城塞,加强边防,修筑道路,囤积军粮,为与匈奴开战做事前的准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