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蒙古独立内幕_师博【完结】(146)

  观察小组成员的说法,当中共领导人了解到条约中有关于苏联特权的条款时,他们

  相当震惊。而1945年早些时候,中共领导人曾经告诉约翰·谢伟恩,苏联不会以要

  求在中国满洲利益和特权,来作为参加远东战争的代价。他们曾经对谢伟恩说:

  “俄帝国主义的岁月已经结束了”。

  毛泽东当时在延安已对中国的国际国内局势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写了《论联

  合政府》的报告,对包括外蒙古在内的民族问题作了分析和总结,阐述了他的民族

  自由主张。他说:

  “共产党人必须积极地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个政策而奋斗;

  必须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

  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并成立维护群众利益的少数民族自己

  的军队,他们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

  8月底,莫斯科拒绝了毛泽东提出的苏联援助中共的请求,并且通知他,苏联不

  会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显而易见,莫斯科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这些。后来,斯大林

  对南斯拉夫共产党的一位领导人说:

  “抗日战争以后,我们告诉(中共领导人),我们觉得在中国武装起义的条件

  没有成熟,他们应当与蒋介石谋求妥协”。

  毛泽东本人后来曾这样说过,斯大林在这一关键时刻,试图阻止中国共产党人

  进行革命:

  “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

  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

  按照弗拉吉米洛夫的说法,莫斯科试图拉紧套在中共身上的缰绳是以这样一种

  观点为基础的,即莫斯科认为,毛泽东始终故意推行一种挑衅性的政策,以便在苏

  联,美国和国民党之间制造不和。毛泽东求助于种种“诡计”来诱使苏联和美国开

  战。弗拉吉米诺夫没有提到苏联难于启齿的问题:抑制中国共产党是斯大林获得在

  中国的特权而同意的一部分代价。如果中国爆发内战,那么,国民政府和美国是否

  继续承认这些特权就很成问题。日本投降后,苏联军队占领了满州,仿佛它是被征

  服的敌国的国土而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视满洲工业为战利品,把许多工厂所有能拆

  御的机器设备和器材物资等几乎全搬往苏联。到1950年《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

  口及大连的协定》签订后,人们发现鞍山钢铁厂,沈阳兵工厂,小丰满发电厂等地

  方只是无偿地移交了一些空房子,连日本高级官员家里的钢琴、沙发和好家具等,

  还有其他大批缴获物资也都被搬运一空。

  1948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可斯大林仍象二十年前向陈独秀建议的那

  样,还试图压毛泽东与蒋介石讲和。中共应暂时满足于用中国分成南北两个不同的

  政权,但是,毛泽东却异常坚决的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他的言辞象勇往直前的解放军战上的刺刀一样坚硬。人民解放军从绿色群山中

  突起,于4月份一举攻占了蒋介石的首府——南京。

  当斯大林得知毛泽东全面发动攻势的计划时,却把这个计划斥为鲁莽和不现实

  的。这位世界上最伟大军队的大元帅是看不起游击队的,对共产主义在中国胜利的

  可能性深表疑虑,而且对于没有他的批准和超出他的军事力量范围以外的自作主张

  的革命也是不信任的。他害怕中共的冒险可能引起美国的大规模干涉,从而使美国

  的军队和苏联的军队在远东造成对峙局面。

  斯大林后来承认: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的农民起义没有发展前途,中国同志应和蒋介石寻求妥

  协,他们应该参加蒋介石的政府,解散自己的军队。”

  国民党政府南迁至广州。美国大使这次没有随蒋一起走,其他主要国家的大使

  也都留了下来,他们都继续待在南京。但有一例外,那就是苏联驻华大使罗申随蒋

  去了广州。当华北地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解放了的时候,他们仍依附在国民党这堆

  白骨上。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

  革命的胜利使欧亚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使苏联摆脱了长期被资本主义国家包围

  和孤立的境地。

  毛泽东肯定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假如斯大林通过王明和他的“国际派”控制了

  中共,他将希望中共作些什么呢?毛泽东认为,假如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斯大林

  可能会通过两种方式利用软弱的中共。一是以中共为筹码压蒋介石作出更大的让步;

  二是将部分或整个中国置于受苏联指挥的软弱的中共控制之下。在此两种情况下,

  斯大林对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与帝国主义列强并无二致。几十年后,当毛泽东得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