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蒙古独立内幕_师博【完结】(16)

  千卢布,一半付现金,一半付貂皮和其它毛皮;为了便于跟中国人做生意,他还想

  请沙皇赐他个官商衔。

  此外、杰义斯别无奢望。

  得知此事的沙皇正中下怀。这不仅是因为,杰义斯是“自费出国”,经费全部

  借支,他从中国运回绸缎及其他货物出售后,就清偿贷款,更主要是因为,解了他

  心中的一个难题。

  彼得一世当即召见杰义斯,当场批示:

  “……命你出使中国,办理本大君主对中国皇帝之事务,并授予你,叶利扎里,

  本大君主致中国博格达汗之亲善国书。”

  杰义斯喜出望外,他本来只想去中国做主意,向沙皇贷款,可如今竟成了使臣。

  外交事务衙门受沙皇之命,给了杰义斯一份训令。维尼乌斯再三叮嘱:

  “应亲自将训令作为绝密文件保存、除和你同行的外交事务衙门司书外,不能

  让任何人知道内容!”

  这份神秘的训令包括:

  “探悉博格达汗陛下是否愿意信守和约”;

  “释放沙皇陛下的俘虏,交还俄国逃犯,交还大君主沙皇陛下的布里亚持人和

  翁克特人”;

  “准许在中国境内建教堂”;

  “应必要时告知清廷大臣,无极讨论边界问题;探询清廷希望如何解决待议地

  区的问题”;

  1693年11月,杰义斯一行来到北京。

  清政府深知俄罗斯人狡诈,来者不善,因此严加防范。他们把俄罗斯使团安置

  在“四夷馆”。由于不明来意,他们委婉拒绝了倘使自由进入市场的要求,限制他

  们行动。

  十天后,康熙帝下诏,在皇宫接见俄罗斯使节。皇家威仪,规正矩方。一切都

  是按礼制行事:召见,迎送,赐宴……

  康熙帝当时出于礼貌,接受了信和礼物,但第二天便派人专程送回了信和礼物。

  杰义斯只是在与康熙宠信的耶稣会士、法国人张诚交谈时得知,皇上欣然接受

  和约,无意侵扰沙皇城寨。

  受命而来的杰义斯只带回了康熙的和平意向这一令人宽慰的消息。清朝官员严

  加提防,他无法得知大清想在何处划界,因为一直有清朝官员陪送,所以他也无法

  记下边界上的标志。

  回国后,杰义斯传达了口信,并交上了清朝“理藩院”致沙皇的文书。

  结果当然不能令人快慰。大清王朝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沙俄的种种无理要求。

  杰义斯只是一个“使臣’”,而不是戈洛文那样的“全权大使”,因而杰义斯

  使华不能说是外交失败,但至少,彼得一世美梦落空。

  得知大清王朝和平意向的沙俄,变本加厉。哥萨克明目张胆地修建堡垒哨所,

  强占恰克图;俄罗斯商人牟取暴利,掠夺财富;一心向道的神甫高举十字架,传福

  音,收教徒;俄罗斯官员四处送礼,拉拢蒙古王公。

  彼得一世一方面扩展势力,另一方面,想作出和平的姿态。1720年,他决定再

  派使使华。

  这次,沙皇选中拥有军人和外交官双重身份的列昂·瓦西里也维奇·伊兹玛依

  洛夫,近卫军上尉,驻丹麦外交官,

  在出发前,沙俄外交事务衙门、商务部,都分别对伊兹玛依洛夫作了详细训示;

  另外,也对随从的一等秘书劳伦特·朗克作了同样训示。

  沙俄训令冗长,商贸是主旨,其内容之详,简直抵得上一部商务法典。由此可

  见,沙俄仍想重施故会,玩弄那回避边界谈生意的游戏。

  1720年11月,伊兹玛依洛夫一行抵达北京。

  康熙帝先后十二次接见来使,其中,三次为正式跟见,包括递交国书、正式觐

  见、辞行觐见,另外还有九次私人会见。

  在私人会见中,心胸开阔的康熙帝声明:

  “……且我两国无必争之理,俄国为严寒察远之国家,联如派兵前往,必致全

  军覆没,且纵有所获,于联究有何益,俄国君主亦同。假如为对抗朕躬而调兵遣将

  于贵国人民所不习惯之炎热地带,岂反使之无端而死耶?战争究于两国有何利益?

  两国皆有许多土地以图自存也。”

  伊兹玛依洛夫当即表示,一定将陛下的这番好意转达沙皇。

  在会谈中,康熙帝顺便请俄使转告沙皇,清朝曾经多次致函,商讨蒙古边界问

  题,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回音。

  对此,伊兹玛依洛夫早经外交事务衙门授意,不涉及细节问题。

  沙俄分明在回避康熙帝已经察觉到这一点,但恭俭礼让的圣主还是以礼相待,

  为了表示大清诚意,他授意理藩院,允许劳伦特·朗克留在北京,充任沙俄驻华代

  表同意让一块地给沙俄,作建教堂之用倡议为防止私人商队入境,中俄双方实施印

  信制度。

  伊兹玛依洛夫大喜过望。

  临别前,康熙帝把自己的披风和留皮帽子赏赐给他,并和伊兹玛依洛夫握手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