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蒙古独立内幕_师博【完结】(41)

  见尼古拉二世之事丝毫不知,因为按宫里规矩,是不会有人告诉她这事的。

  不错,安娜爱莎的预感是正确的。

  两大臣急见尼古拉二世,并非宫中出了什么大事,也不是俄国有了乱子,而是

  专为中国的辛亥革命而来。

  武昌起义前后在尼古拉二世的授意下,沙查诺夫和摩罗巴特金密切注视着中国

  的动向,这两大臣曾联合发布命令,增调大批兵力开往中国东北和北京,不遗余力

  地在筹划着再演一场镇压义和团的运动。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武昌起义的次日下午,两大臣几乎同时收到了俄国驻北京

  领事米勒尔的急电,电文大意是中国武昌起义发生了,其它各地风起云涌,满清政

  府看来靠不住了,速请发布谕旨。

  沙查诺夫收到急电时。正在和二位相好玩牌,今天他手气很好,几轮下来,手

  边的黄豆(一粒黄豆相当于5卢布)就有好几堆小山。而他平日最宠爱的卡秋莎却似

  下树的桃子,一圈不如一圈,手边的黄豆顺溜溜地位移到了对手的领地。卡秋莎娇

  艳过人,粉嫩嫩的细自肉,柔纤纤的笋指手,特别是那一头金黄澄亮的秀发下那双

  双汪汪的杏仁眼儿,没有一个男人不想多看几眼,就连女人也无不是在极度的羡慕

  中又生出无限的嫉妒。再加上卡秋莎天生一张会说话的嘴,八字没有一撇的事,经

  她一说,让人觉得还满是那么回事。

  看着卡秋莎手气越来越臭,沙查诺夫手心发热,心里发毛,他要继续玩下去,

  一直玩到卡秋莎眉开眼笑。他不能让自己的这朵鲜花在牌场上扫兴,他要尽一百倍

  的努力让她事事满意、时时顺心。

  正在这时,他的大臣助理急匆匆地出现在他的面前,随即递上了发自北京的一

  份急电。

  沙查诺夫看完急电,双眼瞅着卡秋莎,艰难地离开了牌桌。他不能不如此,他

  深知北京急电的份量,心理的天秤一时发生了巨大的倾斜,虽然他心理实难掩盖那

  偶尔萌发的当官不如老百姓的莫名惆怅。

  沙查诺夫抓起电话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多年的外交生

  涯,使他深信,没有枪杆子作后盾的外交简直是小孩儿的游戏。

  就在他拔通库罗巴特金电话的时候,侍卫长正笔直地立在库罗巴特金的办公桌

  前,一字一句地给自己的顶头上司陆军大臣读着北京急电。

  就这样,两大臣相约双双来到克里姆林官。

  在克里姆林言的小会客厅里,围绕北京急电,尼古拉二世和自己这两位心腹大

  臣从晚霞初照,一直谈到次日东方露出鱼肚白。

  谈论的话题,争议叠出,纷繁复杂,但有几条却是毫无疑义的,“像现在这样

  中国苦于内患的时刻,如果我们提出种种要求,会很容易地使之承诺下来的”;

  “应乘机把俄国国境推进到接连内蒙古的戈壁沙漠”,其具体方法:“如能使蒙古

  实行自治,完全脱离中国的制度的话”,就“可把北蒙古和地方置于俄国保护之下,

  使之符合偏国的利益去行动”。

  三人密谋接近尾声时,尼占拉二世用手摸着自己下髭,不高不低地摔出了这样

  几句:

  “把中国分为几个独立国家,从我们的观点看来,最适合我们的广泛利益,这

  就是我们的帝国理想”。

  “俄国应当保护外蒙古的‘独立’。使它脱离中国”。

  “俄国有扶助全蒙自治责任,……凡不服从各旗,须以蒙古主命令,由俄人强

  制执行之”。

  也许世人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个不眠之夜,就是克里姆林官小客厅的三人之谈,

  定下了二十世纪初沙俄策划外蒙古“独立”的基调,中国辛亥革命后,沙俄在外蒙

  古问题上演出的一幕又一幕丑剧,都能在这个基调中找到它的源头。

  二、“非划出一条血线不可”

  或许是旷日已久的沙俄大国沙文主义,在俄国人的心底发生了深深的积淀,或

  许是吃不着鸡腿也能吃个鸡屁股的既得利益的欲火中烧,沙俄的各种喉舌在中国辛

  亥革命发生后,使出浑身解数,个个披挂上阵,一派杀气腾腾。

  当时尤以报纸《新时代》最为典型。

  1911年11月30日的《新时代》头版全幅登载了中国武昌起义的报道和评论。现

  录几条原文如下:

  “俄国应当迅速派遣国防军,进入中国各个已经倾向于俄国的地区”,“首先

  发难”,与英、法、日等国“共同瓜分这个世界的赘物”。

  《新时代》把具有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亚洲第一大国,为世界和全

  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用“赘物”来喻之,这说明在俄国人的眼里,当时的

  中国是何等的低贱,又是多么的可怜。这也反证了俄国人又是多么的狂妄和不可一

  世。在这种心态支配下的俄国口出何言,付之何行都是不足为奇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