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本战国史_区胜【完结】(108)

  眼见追击的朝军逼近, 岸上的日军纷纷以铁炮回击。 李舜臣 在船上看见日军阵中竟然有人身着朝军号衣, 帮着日本人开火, 不由得心下大怒。 显然, 这些是已经投降了日军, 为虎作伥的“朝奸”部队了! 侵略者尤可恕, 背叛者却是天理不容! 李舜臣 气得血往上冲, 顾不得日军的密集的弹幕如下雨般地砸向自己的旗舰, 命令船只靠近海岸, 用“天”“地”两门大号火炮轰击日军阵地, 只轰得岸上鬼苦狼嚎。 突然, 一颗子弹射中 李舜臣 的左肩, 将军应声倒在甲板上, 左右大惊。 幸而子弹只是穿透了左肩, 再从身后射出, 并没有造成太大伤害。 (好险! 要是子弹再向右偏一点, 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为全军主将, 李舜臣 却为了几个朝奸身犯险境, 把自己“静重如山”的号令也抛诸脑后, 其冲动易怒的性格可见一斑。 这个火爆脾气也为以后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

  待得天色渐暗, 海面上的战斗之声也渐渐平息。 是役, 日军13艘 安宅船 全军覆没, 创朝军对日军正规海军部队的首场大胜。

  第二天一早, 探马来报, 一部日军舰队在 唐浦 停泊。 二话不说, 李舜臣舰队 立刻开拔, 杀奔 唐浦 而去。

  唐浦 驻有日舰21艘, 包括9艘 安宅船。 其中一艘日舰船身高大, 甲板上用红白两色的锦缎四面围起, 每面书着大大的“黄”字。 正是 来岛水军 主将 来岛通之 的旗舰! 眼见朝军来袭, 来岛通之 也不示弱, 站在指挥台上率领部下奋力迎敌, 可是仍然抵达不住朝军的优势火力。 一艘 板屋船 突破日军防线, 冲到 来岛通之 旗舰附近, 一通箭雨齐射向指挥台。 来岛通之 身中数箭, 摔下指挥台, 战死。 残余日军纷纷跳海逃生。

  唐浦之战 是第一次有大名级武将丧身的战役。 同时殒命的还有 森村春, 原牛之介, 小森六大夫, 粟田半七 等勇将。 日本水军主力之一的 来岛水军 受到致命的打击, 所辖的21艘战船也全军覆没。

  在打扫战场的时候, 李舜臣 的部下搜到一把用漆盒珍藏着的扇子。 扇面上写着:“6月8日, 秀吉, 羽柴筑前守”。 右下方还有:“龟井琉球守”的字样。 李舜臣 于是认定, 一个官至 筑前守 的家伙被自己击毙了。 当然, 今天人们都知道 羽柴筑前守 就是 丰臣秀吉 本人, 当时根本不在日本, 怎么可能被 李舜臣 打死? 这把扇子是 丰臣秀吉 赐给 因幡藩国 鹿野城主 龟井兹矩 的, 以此证明 龟井兹矩 “合法”拥有 琉球国 的领地。 后来朝鲜人为了鼓吹战功, 硬把这面扇子作为 龟井兹矩 死于此役的证据。 但实际上, 龟井兹矩 虽然随 来岛通之 出兵被打败, 但终于逃得性命, 并好好地活到1612年。

  唐浦大捷 之后3天, 6月5日, 全罗道右水军 25艘 板屋船 在 李亿祺 的率领下与 李舜臣, 元均 会师。 此时, 朝军联合舰队已经有51艘战舰的规模了, 朝军士气大振。 同时, 探马传来消息, 在 唐项浦 一带发现日军踪迹。 李舜臣 等立刻起锚, 寻求决战。

  唐项浦 港口海面狭长, 逾10公里, 不适合大规模海战。 李舜臣 让 元均 和他的3艘战舰停泊在出海口, 狙杀溃敌, 自己则同 李亿祺 分左右两路, 齐头并进杀入港内。 港内有日舰26艘, 包括13艘小船, 4艘中型船只和9艘 安宅船。 其中旗舰通体被漆成红蓝白三色, 并以绸缎装饰, 上写“南无妙法莲华经”, 看来是信奉 日莲宗 的部队。 李舜臣 命令部下船只向日舰开火后, 立刻全军退出港口。 日本人果然再次上当, 全军追了出来, 并很快落入 李舜臣 布置好的包围圈中。

  虽然日军处于劣势, 但仍然勇悍异常。 据朝方记载, 在战斗即将结束之际, 仍有一名二十四五岁的少年将军带着手下8名家将, 奋勇抵抗登蜂拥上船的朝军, 最后身中十余箭, 才仰天大叫而死。 8名家将也一同战死殉主。 此役, 26艘日舰也被全数击沉。 而数场大战下来, 朝军竟未损失一艘战船, 实赖 李舜臣 犹如鬼神的天才战术。 捷报传至战时陪都 平壤 , 皇帝龙颜大悦, 升 李舜臣 一品 正宪大夫, 李亿祺 元均 各升二品 嘉善大夫, 诏告天下。

  日军总算领教了朝鲜海军的厉害。 看来要对付 李舜臣, 还得从长计议啊。 此人不除, 日军补给船队将无法沿海岸北上, 征服朝鲜只能落得个竹篮打水, 一场空! 为了彻底扫除 全罗道 这个障碍, 日军主力海军开始在 釜山 一带集结。

  临津江之战

  一路势如破竹的日本陆军大概体会不到海军遇到的窘境。 虽然粮草好像有点跟不上, 但这并不影响诸路军团向北进军的士气。 如果没有吃的, 直接就找朝鲜百姓抢好了。 《孙子兵法》不也说过“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 故军食可足也。”这样的话吗? 虽然 孙子 指的是敌军, 而日军抢的却是平民。

  5月15日, 在夺下 汉城 2个星期后, 小西行长, 加藤清正 和 黑田长政 三路军团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可是出发后没多久, 一条湍急的大江挡在了日军面前。 大江南岸非但没有一艘船只, 江北还整齐地队列着万余名朝军将士, 严阵以待。 三位军团长不禁暗暗叫苦。

  原来朝鲜一国不但多山, 由北向南还分别横亘着五条大河: 大同江, 清川江, 临津江, 汉江 和 洛东江。 五条大江如同五座天堑, 阻碍着南北的交通。 350年后, 联合国军 选择 仁川 登陆, 而不是 釜山, 山高水险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小西行长 他们看到的, 正是第三条大河, 现为南北朝鲜分界线的 临津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